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全球观察 > 正文

一年五次恐袭,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英国?

9月15日早高峰时段,伦敦地铁帕森斯·格林站,列车车厢内一个装在超市购物袋里的简易爆炸装置爆炸、起火,造成30人受伤。目前,英国首相特里莎·梅已将恐怖威胁评估提升到了最高级别。这一年,从伦敦到曼彻斯特,从音乐厅到伦敦桥,从炸弹到卡车,恐怖袭击在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方式困扰着英国。安全分析认为,接下来很可能还会发生更多袭击。

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民众安全感最高的国家之一,首都伦敦作为金融中心、时尚之都与国际大都市,也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然而,不断发生的恐怖袭击却让这里成为本年度中西方世界里“最危险”的地方。英国何以坠入了恐袭频发的梦魇?

首当其冲,在于英国政府对“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解出现偏差,导致基于宗教的族群疏离越来越严重。早有观察人士指出,英国多元文化融合的进步阶段之后,是一个分离主义和混淆的阶段。随着多元文化主义口号的普及,对其要求的认识不清,也造成了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英国政府频繁地将信奉同一宗教的族群称为该族群自己的“社区”,要求该宗教族群按照自己的风俗来管治,为社会埋下了族群不和的种子,也为极端化思潮传播提供了土壤。

受此影响,随着“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在中东坐大,大量的英国青壮年,特别是移民后裔在网上受到蛊惑,纷纷前往投奔。而今“伊斯兰国”频频受挫,在中东地盘萎缩,人员减少,资金捉襟见肘。这种情况下,化整为零潜回欧洲,进行低成本的“独狼式”恐怖袭击,成为他们开辟“第二战场”的策略。报道显示,目前一共有大约850到1000名英国人参加“伊斯兰国”和其它恐怖组织,大约一半已经回国,还有超过100人已被认为死亡。另据一些被俘的英国籍“伊斯兰国”成员介绍,大部分英国人并不是一线战斗人员,而是具有较高职位,负责媒体和组织的宣传。这就意味着他们潜伏回英国后,具有继续煽动及组织恐怖袭击的能力。

英国此时的困境,很大程度上与其在中东政策上过分追随美国有关。中东局势一团乱麻,美国老大哥可以隔岸观火,但欧洲就很难独善其身,特别是英国,更成为恐怖分子的重要选择。我们看到,伊拉克战争刚刚结束不久,2005年,4名基地组织成员在伦敦地铁以及公交车上引爆炸弹,造成56人死亡、700余人受伤,震惊世界。而今,仇恨依然持续。

伦敦自身的脆弱,也来源于反恐经费的不足。虽然特里莎·梅已经将恐怖威胁评估提到了最高级别,但英国警察的能力,显然并不像电影中詹姆斯·邦德那样厉害。根据情报显示,目前英国有三千余名极端分子处于伺机而动的状态,对他们的全天候监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然而英国安全部门资源有限,最多也只能同时管控五十个左右的目标。巨大的反差,与梅政府的削减政策有直接关联。梅就任首相以来,直言计划在未来10年削减17亿英镑的安全预算,无异于给英国严峻的反恐形势雪上加霜。伦敦市长萨迪克·汗也抱怨说,2010年以来,警察预算大幅缩减,有的地方连警察局都给卖掉了。

总的来看,由于移民后裔融合不佳等历史性问题,西欧各国都面临着类似的社会难题及其引发的恐袭威胁,但英国在这当中面临的风险是最大的。反恐需要投入,英国具体还将采取什么措施尚需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会在恐怖袭击面前屈服。

(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迪]
标签: 恐怖袭击   英国   社会安全   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