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千古事。三国时期,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可见,文章的作用非同一般。如何撰写好文章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叙述怎样写好文章,提升文章写作水平,都不外乎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多读书、勤读书是文章写作的重要基础。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章名家无不强调读书对文章写作的极端重要性。胡乔木同志作为我党历史上的“第一秘书”,是党内外公认的“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一生撰写、整理或参与起草、修改的中共中央重要、重大文件和文章难计其数,其中,读书、思考、写作是他每天必须重复的三件事。正是他一生广泛读书、潜心读书、博览群书,使得自己学问很深、知识渊博、理论深厚,深受毛泽东主席的器重,正如毛主席说:“靠乔木,有饭吃。”邓小平同志说:“乔木是我们党内的第一支笔杆。”胡乔木同志就像一面镜子,既是从政为官的一面镜子,更是文章写作学习者的一面镜子。所以,多读书、勤读书是文章写作的基础,对文章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书读多了,自然可以意会作者写作的匠心独运,体悟文章写作的奥妙。
善思考、深思考是文章形成的重要前提和核心。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文章是思想的产物,无论是初期的提笔写,还是后期的修改,都离不开思考,而且,思考一定在先,写作一定在后。因为,只有思考得正确,才能写得对路;思考得明白,才能写得清楚;思考得深入,才能写得深刻;思考得全面,才能写得具体。所以,思考管总,思考通,一通百通。一般人看来,文章是“写”和“改”出来的,这仅看到了表面现象,忽视了“思考”在文章形成过程中的前提和核心地位。凡是有经验的文章写作者,每当接到上级领导安排的文稿任务,从来都不是提笔就写、仓促着急去写,而是首先围绕写作思路、谋篇布局、素材运用打好“腹稿”,在落笔前一篇材料的架构已新鲜出炉。所谓看似“出手很快”,实则“构思很长”,最后经“反复修改”成文,就是这个道理。
广积累、勤积累是文章写作的重要步骤。“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不断学习积累、逐渐提升的过程。文章写作先得有一定量的积累,思想、见识和文笔均来源于积累。积累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停。经常从事文章、文稿写作的人,就要做个有心人,用心观察生活,善于搜集整理,丰富素材储量,只要各种素材都有了,写作时也就不愁“无米下锅”了。很多文章大家平时都注重积累写作素材。路遥写作《平凡的世界》,逐日逐月逐年地查阅了1975年到1985年10年间的报纸,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只有坚持不懈地积累各类素材,建立广博的“素材库”,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
勤动笔、常动笔是提升文章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勤动笔,这其实是最难做到的事情。很多人深有体会,长时期不动笔不练笔,突然间要写个东西时会感觉心里发慌,大脑空荡,不知如何下笔。反之,勤写常写的人,则越写越顺,越写越快。很多人不愿意动笔,是因为思想上的懒惰,没有养成持之以恒、勤写善写的好习惯。正如老舍所言,“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石磨,也会生锈”。动笔是将学习、积累和思考进行“实战”的过程,勤动笔、常动笔能在琢磨运筹词句的基础上,使文字更加流畅,也逐渐领悟到为文的技巧,从而能提升语言驾驭能力,同时,也只有动笔,才能验证自己的语言是否贫乏、思想是否局限,也才能促使自己去多读书,开阔眼界,提升思想,最终会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瞄问题、解问题是文章写作的根本目标。文章合为时而著。文章写作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文章的灵魂是潜藏的问题意识。只有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基层调研,熟悉基层情况,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瞄准具体问题,思考解决之策,如此写出来的文章、文稿才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才能更接地气,推动实际工作。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好文章绝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需要经过长时期的勤奋和实践,更多的功夫还要下在平时,做好“写”之外的功课。同时,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优良文风,着力“短”“实”“新”“活”,只要做到多读书、勤读书,善思考、深思考,广积累、勤积累,勤动笔、常动笔,瞄问题、解问题,在提升文章写作水平上定会日进有功。(作者单位:天津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王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