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党风与民风的互动逻辑

核心提示: 作风力量之根本是人的力量,是精神的力量,是文化的力量。好的民风,必然有正确的价值观作支撑,能对党风进行有力监督,敦促党风的净化。在作风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党风与民风的密切联系,双管齐下,重视民风的建设,以民风正党风。

【摘要】作风力量之根本是人的力量,是精神的力量,是文化的力量。好的民风,必然有正确的价值观作支撑,能对党风进行有力监督,敦促党风的净化。在作风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党风与民风的密切联系,双管齐下,重视民风的建设,以民风正党风。

【关键词】作风建设  党风家风民风  共同文化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从八项规定到整治“四风”,再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中央开展的一系列党风建设新实践,不仅为凝聚党心民心提供了思想“暖心剂”,也为引领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整合社会合力注入了实践“指引剂”。

以党风政风带民风

“官风正,则民风淳。”党风是民风的“镜子”,亦是社会各种风气的“源头活水”,把党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时代的使命,也是历史的必然。在对社会风气进行改造时,要以党风建设助力民风净化,以蔚然正气引领社会和谐。当前党中央以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开启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对“四风”问题进行深入“诊脉下药”,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处方”,对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党性上进行统一“调理”,将治标与治本有机统一,形成了长效连贯的作风建设机制。“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在党风建设初见成效的关键之际,我们更不能手软,要坚持“效不更方”,方能彻底根治“四风”的顽疾。

争当严以修身的典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员领导干部理应争当严以修身的典范,始终将道德修养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完善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完善社会公德,促进家庭美德和相关的职业教育,以良好的品德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党员领导干部要对自己的职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在相应的岗位应该负相应的责任,要以真情实意感化人民群众,要真心对待人民群众;在为人民群众办事中要有责任感,要以求真务实和朴实的态度去对待人民群众,真正沉下心去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通过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情况,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在艰难的任务面前应该挺身而上,有坚定的意志力,并且在困难面前表现出临危不惧的勇气,充分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将人民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处理。

“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自筑“防火墙”,自套“紧箍咒”,自设“高压线”,要时刻反省自己,并且养成自重的观念,每天都激励自我,防止腐败产生;要完善纪律,严格的惩治腐败,多为人民群众办好事,解决人民群众的疑难问题,使党风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且促使党员领导干部完成他们的既定目标,使人民群众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工作,得到可靠的社会保障,接受更加完善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环境。

党员领导干部要赢得民心,首先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法治思维,给权力涂上“防腐剂”,上好“篱笆桩”,打好“预防针”,摈弃徇私弄权,杜绝权钱交易,以品行树威信、以作为得地位。在党员领导干部清廉之风的引领下,民众想“不守规矩”也难。一方面,凡在公权力岗位上的人都应该接受党内监督,接受社会监督,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另一方面,强化监督应该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核心理念,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上级和下级之间的监督,完善同级之间工作的协调;在立体监督的基础上,使党员领导干部都能在“阳光”下工作,使他们自觉的接受监督。将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人民群众监督有机的统一起来,完善监督的效果,从而促进国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没有良好的家风,政风也会逐渐腐化

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与普通家庭的家风存在一定的区别,干部的家风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而且是关系到干部作风的大事,可以说干部的家风是政风的道德基础,没有良好的家风,政风也会逐渐腐化,而好的家风则有利于党政建设,能够帮助从政者树立良好的政风,不以权谋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好家风,教子为人诚信孝义、友爱互助;好家风,生子为官清明廉洁、执政为民;好家风,生子为商诚而信之、从商惠民,这才是好党风好民风的暖风。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先贤家风可为师表,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肩负着振家风、兴党风、顺民风的责任,家庭的风度节操是从政为官的试金石,自身正气才能言传身教,自身有魅力才能服众。

作风力量之根本,是人的力量,是精神的力量,是文化的力量。好的民风,必然有正确的价值观作支撑,能对党风进行有力监督,敦促党风的净化;而萎靡消极的民风价值观,必定会导致党员作风涣散。在作风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党风与民风的密切联系,双管齐下,重视民风的建设,以民风正党风,切不可偏重一头,而荒废另一头。

挖掘共同文化,让党风家风民风互通

要利用中华传统文化推进家风的建设,就必须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扩大其影响力。就目前来看,社会生活的节奏在逐渐加快,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渴望和对精神文化的追求都在与日俱增。因此,要进一步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就必须针对目前社会的特点对传播方式进行一定的改良。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快餐文化”是社会的主流,人们的时间趋向碎片化,人们阅读和娱乐是在碎片化的时间内进行的。因而,中华传统文化要想进行宣传,首先,就必须去粗取精,剔除糟粕,将最精华、最能起到推广效果的内容传递给受众群体。其次,在传播方式上,一方面,有关部门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包含在令人感兴趣的故事和新闻中,在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时潜移默化地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在保留中华传统文化内核的前提下为其披上市场化的外衣,贴近生活,让人们乐于接受。如果只是单纯的宣教和讲道理,人们可能很快就会感到厌烦,这样宣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利用大众传媒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同时充分利用目前发达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加大推广的力度,在年轻一代最为关注的领域进行宣传,往往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这样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家风的建设自然会与社会的主流文化相契合。

社会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人类之所以能共同生活,在于其中的所有人都在共享着一些价值、一些文化,有着所谓的“共同语言”和“约定俗成”。这些共同文化让人们对他人的行为有一种预期,对自己行为后果有一种假设。这些预期和假设,会让人们选择行为的发生与否,以此起到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共同文化对于人的观念行为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党员领导干部也是社会中的一员,也会深受共同文化的影响。同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早已深入我们灵魂,共同文化就是党和人民埋藏在血液里的“根”。在建设党风和民风时,我们要立足当前文化背景,研究群体间的共同文化,对其中积极的、正面的部分,要鼓励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并宣传,使其率先在党内流行,以党风带民风。由于党员群体特有的组织纪律性,其效果往往比其他群体更明显。从共同文化入手进行党风建设,能起到既治标又治本的作用。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①翟博:《树立新时代的家庭教育价值观》,《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

②张永奇:《中国精神生成的传统文化维度——从梁漱溟文化思想析论中华民族“根”和“魂”的传承与弘扬》,《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③李英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学习习近平关于中华文化的系列讲话》,《新东方》,2014年第5期。

责编/肖晗题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娜]
标签: 党风   民风   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