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帮助中产阶层走出财富焦虑困境,是促进中产阶层成长壮大、国家平稳进入“橄榄型”社会结构的重要内容。缓解“中产阶层焦虑”,需要在抑制通货膨胀、完善国家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有所着力。
【关键词】中产阶层 财富焦虑症 公共服务 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社会各界对于“中产阶层”“中产阶层焦虑”的关注,自21世纪以来持续发酵,并在近几年来的讨论中进入白热化阶段。从国外新闻到国内现状,从新闻报道到学术研究,何以“中产阶层焦虑”,特别是中产阶层的“财富焦虑”频频被人关注?
中产阶层产生财富焦虑的原因
尽管衡量指标和具体测量结果不一,但社会各界对于中国中产阶层的庞大数量和未来发展预期基本一致。2015年10月13日瑞士信贷研究院发布2015年度《全球财富报告》,称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为1.09亿人,居全球首位;2015年11月27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2015年调查数据,采用上述瑞士信贷定义的中产标准,估计中国中等收入家庭成年人口数量为2.17亿,占成年人口比例21.4%,中国中产阶层的规模和财富总额均居世界首位。
中产阶层财富焦虑是指中产阶层对自身财富流失与贬值的无力感,以及对财富获取能力的担忧。中产阶层的收入和消费本来都处于中等水准,资金、房产、职业、子女教育以及轻奢主义的生活方式等,都是大多底层人群无法达到的,在社会预期中,他们本不是会对财富有所焦虑的人。为何“中产阶层焦虑”反而成为当下中国中产阶层常态?
中国中产阶层财富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富的流失与贬值。虽然中产阶层至少年入10万,其财富持有量并不少,然而面对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经济增速放缓和难以预计的生存风险,他们并不能有效防止自身财富流失和贬值,同时也使得中产阶层自我认同并不强烈。一方面,通货膨胀和税收上调,体现在中产阶层的财富储蓄在变现换算时急速缩水。中产阶层的大部分收入都投入到价格居高不下的房产之中,贷款买房成为常态,却困惑于房屋产权到期之后如何处理。房价、物价上升之快表明中产阶层一旦对已有的房产轻易脱手,他们手中变现的资金又会迅速缩水,重新陷入新一轮的购买恐慌。另一方面,难以预计的生存风险使其承担巨大的生存压力。为保证自身阶层、地位的代际积累,中产阶层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及养老方面花费巨大,提前进行的中产阶层高质量生活规划为他们带来巨大压力。
二是获取财富的能力有限。我国中产阶层是依靠职业收入进入这一阶层的,其财富、地位对于市场依赖程度较高,更大程度上是“职业中产”。他们为了获得高收入必须付出长时间的职业劳动和投入,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成为常态。随着我国的经济增速持续放缓,面对日益上涨的生活成本和税收,中产阶层收入却没有显著提升,甚至面临外部资本撤资导致的职业风险。同时,“家本位”的传统观念以及国内条件约束,导致他们无法跟随撤资企业实现跨国就业。一些中产阶层的收入获取陷入瓶颈,个别人甚至可能轻易地被时代发展甩开。
三是中产阶层的权力缺失。我国中产阶层较多的财富占有量,并未使他们对自身地位产生认同感,财富与社会地位的不对等,使他们对自身财富的力量产生怀疑。经济转型过程中,一方面为新的经济精英开辟了向上流通的渠道,另一方面拥有再分配权力的少数人可能会凭借深厚的社会网络和“寻租”手段获得了更大的利益。中产们却依旧只能用勤勉、节欲、规训等来塑造中产阶层职业道德,将自己陷入为标榜自身阶层地位而导致的“收入—消费”循环,却无法对限制其发展的外部环境有根本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产阶层只能通过知识、技术等人力资本获取收益,但由于中产阶层向上流动的难度越来越大,其人力资本的优势愈发受到挑战。中产阶层善于通过集体行动传递给时代诉求的讯息,展现自我价值,例如21世纪以来,我国发生的各种消费维权运动、PX项目邻避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反对霸凌运动等,中产阶层力量都在其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中产阶层由于自身在权力领域的话语缺失,其集体行动在更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出于维护自身人身财产安全而产生的“利他个人主义”,客观层面上也推动了社会进步和自由。
如何应对中产阶层财富焦虑
帮助中产阶层走出财富焦虑困境,是促进中产阶层成长壮大、国家平稳进入“橄榄型”社会结构的重要内容。缓解“中产阶层焦虑”需要在以下方面有所着力:
有效抑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不仅导致物价上涨、房市股市泡沫,而且直接影响到国民消费力。尽管中产阶层在经济增长中受益,但他们也是承受力较脆弱的群体,政府对该群体的需求关注度不够充分、对中产阶层诉求反应不够灵敏,加剧了中产阶层的不安全感和焦虑。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国家更要运用灵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把控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之间的尺度;同时准确把握形势,审慎运用宏观调控手段,等等。
完善抵抗市场风险的机制。经济新常态已成为既定事实,如何应对增速放缓所带来的市场冲击,发挥中产阶层的劳动力优势,是帮助中产阶层度过财富获取瓶颈的关键。一方面,中产阶层要具备更为理性的精神和认知,合理追求物质生活水平,合理安置自身财产;另一方面,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做好市场风险防控与预警,采取扶助政策,减轻就业市场岗位竞争,为中产阶层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等发展机会。
完善国家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我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层面的制度缺失,使得中产阶层的财富成为他们保障未来生活的唯一砝码。因此,国家有必要在制度层面完善再分配管理,加大对中产阶层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层面的制度支持,包括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扩大医疗保障覆盖度、合理分配住房补贴、实行针对性的税收优惠等。只有加大对解决社会问题的投入,将财富从对生活风险的储备中解放出来,中产阶层才能更好发挥其巨大的消费潜力,推动社会结构转型,缓解社会冲突。
总而言之,中产阶层所引领的“橄榄型”社会转型是一个逐步完成的渐进过程,在阶层累积和上升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惑。这一过程的平稳度过,不仅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和公共政策的加持,也需要中产阶层调整心态、认清社会现状,发挥创造力,从而推动国家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的发展。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第十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责编/张寒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