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一带一路”向世界发出明确信号

核心提示: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也在发生更加积极的变化。中国一贯主张在国际关系上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同时,作为一个大国,应该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更大作用,这是中方的真诚愿望和实际行动。

【摘要】随着中国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也在发生更加积极的变化。中国一贯主张在国际关系上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同时,作为一个大国,应该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更大作用,这是中方的真诚愿望和实际行动。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  经济全球化  信号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一带一路”倡议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确立了“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和定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宣示“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经济发展乏力、全球性问题治理缺失的情况下,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第一,直面全球问题和挑战,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紧迫的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行性。冷战结束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地区动荡、武装冲突、恐怖主义的威胁长期危害着国际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尽管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经济全球化日新月异,但是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的动力,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时代发展的边缘,甚至苦于资金、技术、人才的短缺而挣扎于发展无力的泥潭。与此同时,全球化和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日俱增,而国际社会由于诸多原因束手无策。

鉴于当前整体可控的国际和平环境、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潜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迫切需要以及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具有紧迫性,而且已经具备现实的可行性。自2013年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大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了“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

第二,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展现出足够的善意和诚意。早在2012年12月5日上任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座谈时,就传达了中国与世界和谐相处的善意和真诚。“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枝独秀,这就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和衷共济。”习近平接连不断向国内外发出各种善意的信号,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过去四年,中国政府每年向相关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地方政府也设立了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鼓励国际文教交流。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事实上,中国每年也有大批年轻人赴海外学习,公派的名额很少。中国的父母用自己辛苦大半辈子的积蓄供孩子到国外留学深造,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每年却有这么多的机会来中国免费学习,足见中国人的厚道和政府的诚意。当然,从长远看,为了促进民心相通,为夯实“一带一路”的人力资源基础,这些付出还是值得的。

第三,“一带一路”建设的五大目标和实现路径。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下一步合作目标和实现路径,习近平主席在高峰合作论坛讲话中作了全面的阐释,就是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扎扎实实推进经济走廊建设,深化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完善金融保障体系。打造开放合作平台,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和绿色发展,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建设更多民生项目,促进社会包容发展。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我们要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

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四,“一带一路”倡议重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发展手段。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一向是国际社会的棘手难题; 另一方面,在当前中国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中国外交大有作为需要新的着力点。目前,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合作平台严重不足,“一带一路”倡议有力地弥补了发展中国家在公共平台和资源上的缺陷。经过多年的外交实践,中国外交在21世纪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全方位外交布局。“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高峰合作论坛的举行,凸显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和多边外交的作用,正是中国全方位外交布局的完美体现。

“一带一路”倡议为国家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的良性竞争与合作做出了典范

第一,“一带一路”倡议的非排他性安排和设计。“一带一路”倡议与其他国际合作机制的最大不同就是非排他性。以往的国际合作机制更多地强调“共同动作”,强调组织内成员的同步性,而“一带一路”则更强调“包容”与“和而不同”。

习近平主席在论坛讲话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同时,习近平主席还讲过,“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不是中国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共进的阳光大道。为此,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欢迎沿线国家和其他相关国家及国际组织参与其中。截止到2017年3月,已经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态参与,中国先后和沿线国家签订了近50份政府间合作协议。这也在一个侧面印证了“一带一路”开放包容的特质。

第二,对接各国之间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协同联动发展。习近平主席指出,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各国要对接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同时还说,“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我们同有关国家协调政策,包括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东盟提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土耳其提出的“中间走廊”、蒙古提出的“发展之路”、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英国提出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波兰提出的“琥珀之路”等。中国已经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

同时还强调,中方主办这次高峰论坛,目的就是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我们要密切政策协调,对接发展战略。要把“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成果结合起来,同区域发展规划对接起来,同有关国家提出的发展规划协调起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我们要依托项目驱动,在基础设施联通、实体经济合作、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金融合作、民心相通等方面深化务实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为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拓展了新的路径和空间

首先,“一带一路”倡导的开放、包容、非排他性等新理念和丝路精神为经济全球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习主席在讲话中提出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一带一路”倡议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提倡构建开放、包容、共享、均衡的全球经济,承载着以构建自由贸易区网络为目标、促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的新使命,为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新的理念,将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主角。我国也将以“一带一路”为总抓手,加快形成对外开放的大平台、大通道、大布局,进一步赢得国内经济转型和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打造的宏大网络极大地拓展了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空间。“一带一路”倡议本质上属于开放性地区主义。传统区域性贸易安排明显具有排他色彩,其自由化措施大多仅限于成员内部,对域外非成员采取歧视性待遇。而开放性地区主义在强调区域内合作的同时,也不排斥区域外合作,倡导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达到平衡,不仅要求区域成员之间相互开放、相互平等、消除歧视、减少区域内障碍,也支持区域成员与非区域成员的交往,力争实现在开放中推动各成员共同进步、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一带一路”的开放性和非排他性完全符合开放性地区主义的要求。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行动为全球治理树立积极榜样

第一,“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全球治理模式的创新。在全球治理理论中,根据治理主体在国际体系中的不同地位,一般分为三种不同的治理模式:一是国家中心治理模式,即以主权国家为主要治理主体的治理模式。具体地说,就是主权国家在彼此关注的领域,出于对共同利益的考虑,通过协商、谈判而相互合作,共同处理问题,进而产生一系列国际协议或规制。二是有限领域治理模式,即以国际组织为主要治理主体的治理模式。具体地说,就是国际组织针对特定的领域(如经济、环境等领域)开展活动,使相关成员国之间实现对话与合作,谋求实现共同利益。三是网络治理模式,即以非政府组织为主要治理主体的治理模式。

然而,全球治理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很大的局限,由于利益、力量、地位、战略的不同,以及国际权威的缺乏,难以导致治理主体的一致集体行动。其他的治理主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作为最重要治理主体的国家则是力有余而心不齐。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大致可以归为国家中心治理模式的范畴,但是在战略设计和组织运作上却具有重大的开创性意义,也可以说是一种对全球治理模式的创新。这个创新体现在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核心倡议者和推动者,同时欢迎和争取所有参与意愿的国家参与进来,并一直保持非排他性和开放性,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更好造福有关各国人民。另外,“一带一路”倡议是以发展为导向,倾向于在发展的过程中探讨双边或多边更多新的合作可能性。

第二,习近平主席的系列讲话为全球治理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思想。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困扰世界的问题。习近平主席说:“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这是我提出这一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这一倡议实现的最高目标。”“一带一路”就是中国为解决当前世界面临问题和挑战而提供的一条解决之道、破局之道。

第三,“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的后续行动表明中国将在全球治理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治理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国际社会也给予了充分肯定。2016年11月17日,第71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第A/71/9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进一步凝聚援阿共识,在政治、经济、安全领域向阿富汗提供援助。决议欢迎“一带一路”等经济合作倡议,敦促各方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加强阿富汗及地区经济发展,呼吁国际社会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环境。这是联合国大会决议首次写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193个会员国的一致赞同,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普遍支持。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也在发生更加积极的变化。中国一贯主张在国际关系上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同时,作为一个大国,应该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更大作用,这是中方的真诚愿望和实际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主场外交好戏连台,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大亮点。2014年,中国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6年主办了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今年又主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意味着中国的外交将采取更加积极的姿态,中国将在全球治理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赵可金:《发展中国家为“一带一路”助力》,中国网,2015年6月23日。

②陈溯:《“一带一路”建设不划小圈子、不走寻常路》,中国新闻网,2017年4月27日。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娜]
标签: 一带   信号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