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廉政文化建设四策

核心提示: 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也是党建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创举。以“共育共享共建共识”为内涵的“四共观”理念,引领互助共育,探寻学理与实务的有效链接,积极推进农村廉政文化培育践行,努力推进廉政文化走进农村、服务农村,营造全民尚廉的社会风尚。

【摘要】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也是党建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创举。以“共育共享共建共识”为内涵的“四共观”理念,引领互助共育,探寻学理与实务的有效链接,积极推进农村廉政文化培育践行,努力推进廉政文化走进农村、服务农村,营造全民尚廉的社会风尚。

【关键词】农村廉政文化   “四共观”  价值认同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农村文化尤其是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滞后,农村基层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亟待加强。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和必要,且在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培育廉洁价值理念方面应发挥引领、表率作用。秉持以“共育共享共建共识”为内涵的“四共观”理念,对于扎实推进农村廉政文化和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协同发展,建构农村廉政文化体系和联动创新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廉政文化共育,通过互助共育,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萃取廉政文化元素,培育建设农村廉政文化。廉政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农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承载着朴实的廉政思想和丰富的廉政内涵。农村廉政文化建设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注重挖掘本土现有的文化资源,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萃取提升文化品质。农村和高校双方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注重文化融合和创新,要针对农村群众生活实际,精心打造多层次廉洁文化示范基地,与群众日常活动相结合,开展反腐倡廉的理论教育、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要注重充分挖掘农村独特而浓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切实在本土文化景观中根植廉政文化,进而为涵养本土廉政文化提供养分。

弘扬廉洁价值理念,夯实廉政文化思想基础。农村党员干部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锋队,然而现实生活中农村腐败现象屡见不鲜,并出现小官巨贪的现象,这些现象表明农村党员干部还没有真正形成廉洁自律的思想觉悟。高校具备廉政文化传播的优势,应充分发挥好这个优势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形成廉政理念。首先,高校应重视发挥高素质廉政文化教育队伍的作用。在这个队伍中,每个人既是廉政文化的教育者、传播者,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执行者、接收者,广大党员教师、青年学生在担当廉政文化建设历史使命的同时,自身也接受着深刻的廉政文化教育。同样,各地方党政干部既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和改造者,又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改造对象,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其次,高校应通过“勤廉讲堂”等文化载体,邀请大学教授、区镇村资深党员干部定期开讲,为在校学生、区镇村党员领导干部上好廉政党课,进行勤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通过这种校地联动、共同参与、互助共育的形式,使廉洁文化、廉洁理论宣讲更加通俗易懂,更易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接受,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廉政资源共享,实现高校廉政理论与地方廉政实践有效联结

丰富廉政文化活动内容,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运用好农村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优势和红色文化资源,实现高校廉政理论与地方廉政实践有效联结,切实增强教育实效。农村廉政文化实践活动须强调主题性、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开展群众主题实践活动,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才能让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乐于接受。丰富多样的廉政文化实践活动能使广大党员学生、基层党员干部在学习和工作中观廉洁影、听廉洁声、感廉洁氛围,真正使廉洁理念深入人心。

共享廉政文化资源,创新廉政文化教育载体。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要有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阵地和有效的传播载体,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一是可开辟红色教育路线,建立由大学生党员、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组成的红色导游服务团队,讲解红色故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先烈精神。二是可以建立“大学生村官实习基地”,由学校安排部分学生党员和机关干部到基层锻炼,丰富社会阅历,增强亲民为民意识。三是可以建立廉政文化一条街,以搭建文化角的方式,选择人流较多区域,悬挂、张贴廉洁标语。组建廉政文化讲师团,深入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讲,营造廉洁文化氛围,使当地群众都能感受廉洁的气息,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进而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四是可以组建廉政教育志愿者队伍,成立由学校大学生党员、村老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人员组成的廉政教育志愿者队伍,面向村民、居民宣传廉政理念,讲好中国农村廉政文化故事,发挥学人独有的理论教化育人作用,并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勤廉履职,展现新时代的好干部形象。

廉政文明共建,构建以风清气正为价值导向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是行政主体廉洁从政的文化形态和行为规范,包括以价值判断为主导的一系列有助于社会进步的各种意识形态。廉政文化的构建,即要清除以“官本位”为价值导向的封建官场文化遗毒,构建以风清气正为价值导向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还是要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加强农村廉政制度建设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高校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签订廉政共建协议,彼此承诺廉洁从业、廉洁从教,真正落实科学决策、依法行政、述职述廉等制度措施;二是设立公仆信箱、开通廉政热线,完善民主监督网络;三是发挥大学生知识技能优势,建立清廉在线平台,设立廉政文化专栏,宣传国家廉政制度、法律法规,强化廉洁文化宣传;四是畅通民主监督渠道,校地双方定期互聘教师、学生党员以及农村基层干部担任各自党风廉政监督员,列席校务、村务重大活动,积极收集民情民意,倾听群众诉求,通过村务、党务公开等方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廉政价值共识,廉政文化只有得到认同才具有现实意义

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首要任务。当今社会,贪腐现象呈现出时代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在当前多元价值观和西方各种思潮的冲击面前,达成廉政价值共识,完善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廉政文化自信,对于我国廉政文化发展和廉政理念深入推进将起到重要作用。文化是人类社会群体或个体从事社会活动的“精神基因”,廉政文化彰显了先进文化的价值理念,包含“倡导廉洁精神、树立廉洁理念、引导廉洁行为、塑造廉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廉政文化认同是激发领导干部廉政文化建设持续有效推进的内在原动力,对规范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具有内驱作用。廉政文化只有得到认同才会具有现实意义,才会有助于塑造风清气正、人心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引导社会群体增强格局意识、奉献意识和担当意识,树立正确的“义利观”,统筹好个体和集体利益关系,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共识,推进社会各领域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廉政文化认同与廉政价值共识是由人们内心生成的对廉政文化的主观接纳、自觉遵从和主动践行。廉政文化建设效果及推进程度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价值主体对其认同程度,只有得到了领导干部和群众的广泛认同,才能为价值主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供指导,进而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现实维度。

总之,持续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廉政文明共建共育,既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进一步加强校地双方组织领导、制度向导和思想引导,共同打造好廉政文化品牌,真正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切实增强农村廉政生态的“文化觉醒”和“文化自觉”,才能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内生动力,促进廉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作者为江苏科技大学工会副主席、讲师)

【注:本文系江苏省张家港市2014年度社科应用研究课题“基于‘互助·共育’体系下的廉政文化建设探析”(项目编号:2014B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蔡娟:《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综述》,《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②王宇:《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创新平台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2期。

责编/潘丽莉  刘芋艺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娜]
标签: 文化建设   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