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让中小城市文化空间释放更大能量

核心提示: 处理好展示城市形象和展开城市功能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小城市尤为重要。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为城市发展注入生动而丰富的文化内容,已经成为现阶段最为重要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文化实践,是提升中小城市文化空间质量和效能的核心所在。

【摘要】处理好展示城市形象和展开城市功能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小城市尤为重要。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为城市发展注入生动而丰富的文化内容,已经成为现阶段最为重要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文化实践,是提升中小城市文化空间质量和效能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中小城镇  文化空间  城市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我们应该处理好展示城市形象和展开城市功能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对于中小城市尤为重要。优化城市的文化空间布局,是对提升城市文化传播效能和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合理性思考。随着各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发展又必然进入以“内容拓展”为核心的新发展时期,这本身就是巨大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矛盾状态,但也是中国城市提升品质的重大机遇。

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已经成为现阶段最为重要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这对于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提升城市构成质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客观地说,就目前而言,中国城市发展所需要的空间场地、促进城市发展的经济支撑力,已经不是阻碍中国城市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如何在这一进程中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为城市发展注入生动而丰富的文化内容,已经成为现阶段最为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适时抓住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机遇,有效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选择,不断提高他们对城市发展意义的认同,我们的城市发展就难以真正有所成就。

城市成长的质量,取决于生活其间的人的质量。城市建设必须见人又见物,但首先是见人。人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城市的走向。我们所讨论的城市文化建设问题,其核心就是人的建设问题。人们生活在城市里,需要不断得到生活满足、身份确认、尊严保障、社会关怀、审美供给等支撑。在城市生活中,不断培育人的成长,不仅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政府的责任又表现为,要对城市生活中的人的价值、尊严和行为高度负责,要以多样性的有效手段,调动社会一切力量,促进人的成长,让所有社会文化机构、学校、社会组织都积极参与其中,在政府主导的“文明创城”等系列活动中形成社会共识。

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文化实践,是提升中小城市文化空间质量和效能的核心所在

如果城市文化建设这篇文章是建立在文化传播有效性和普惠性的基础上,那么就需要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城市发展的思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优化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布局,并有效发挥其功能作用,等等。

中小城市可以用文化活动弥补文化空间之不足。在现有的公共文化空间中,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形成在特定场所中的文化品牌效应,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一途。

在评选2018年“东亚文化之都”的活动中,有许多申办城市都是中小城市。在其申办规划中,除了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构想以外,他们更多地关注了举办活动、充分利用现有公共空间等方面,如利用街道、广场开展文化活动,吸引市民和游客,提升城市影响力,扩大城市品牌效益。例如敦煌市设计了敦煌市丝绸之路国际友好马拉松赛,以召唤更多的市民参与和关注城市文化的发展。鄂尔多斯市计划举办国际那达慕大会、国际创意文化大会,也是基于对扩展城市文化空间内容的考量。目前,鄂尔多斯市已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0个,公共图书馆9个,注册博物馆27座,每年举办群众文化活动3000余场次,实现了城镇地区的“10分钟文化圈”,把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到一个全新的状态。2014年中国的“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在一年的文化活动中,举办了200场重大文化活动,20000场群众文化活动,文化产业产值增加300亿元,占当年全市GDP总量的5%。

山东省济宁市把文化空间建设作为重点,将重心放置于“四馆一城”的建设,即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美术馆和杂技城,建设了一批重点文化设施,丰富了城市文化空间的构成内容,如尼山胜景景区、孔子博物馆、孟子湖文化主题公园、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杏坛剧场等,并推进了乡村儒学讲堂、图书馆与尼山书院相结合的传统文化传承形式的建设。

浙江省温州市在“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乡村30分钟文化圈”的建设上用力很大,提供了市民文化生活保障。不仅如此,温州还独创了“城市文化书屋建设工程”,以24小时自助实体图书馆形式,为市民提供了方便夜晚读书的保障。这种“城市文化书屋”24小时开放,无人值守,读者自助管理,以信息化与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既满足了市民的读书需求,又能使运行成本降至最低。目前,这类城市文化书屋已有27所,共接待读者183万人次。温州市经常举办的市民文化节,累计各类演出500余场,动用演职人员10万人次,观众累计800万。

这些种类多样的文化活动,都是借助城市空间展开的文化活动,实质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文化空间。这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文化实践,也是提升城市文化空间质量和效能的核心所在。

中小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所要完成的主要是服务型功能

目前,城市的公共空间问题是一个有待探索的课题。人民群众还不习惯要求自己充分享受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而一些政府和建设方,也依然比较习惯封闭式、单一式的空间设计和管理方式。单位所有权,变成了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占有,而不是为社会服务。即使有些带着新观念进入中国的建筑师,也不足以影响中国的城市设计者和管理者。在很多新城市建筑群体中,由国外建筑师设计的开放式公共空间,还不能被主管单位接受,其设计的公共空间形同虚设。位处北京西单的中国银行总部大楼,由美国贝聿铭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他们有意在东南方向一角(朝向长安街和西单北大街)设计了一个斜角,使之成为城市公共街道的一部分,目的在于引导市民走进这一空间,享受设计精美的银行首层大厅,那里种植着高大的毛竹,有很优雅的共享空间。当初贝聿铭先生在设计时就曾预想到,可能管理单位不会允许市民走进去。果不其然,自中国银行建成后,少有市民能够走进那个由贝聿铭先生精心设计的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空间形态是一个有关城市质量和城市治理的大概念。对于中小城市而言,一方面,公共文化空间数量较为短缺;另一方面,其功能价值还远远没有被发掘出来。从公共文化空间的构建角度看,中国的大中小、不同地域的城市,存在着发展阶段的差异,同时也存在着功能效益的差距。大型和特大型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所承载的,是交流、展示、引领的文化功能;而中小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所要完成的,主要是服务型功能。

优质的文化空间不宜集中于一处作为展示性布局,我们常常看到的中小型城市,都是标准的中心广场加政府大楼、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宫模式。对于这样的空间布局,其使用效率有着很大的差别。好的城市文化空间布局,要包含对不同社区的关注,让各区域间的文化构成一种平衡。一方面,各个区域的民众会产生文化自豪感;另一方面,也能让不同区域间的人们互动交流。“广义博物馆”概念的延伸是一篇大文章,这个概念是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提出来的。其含义就是把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都积极地赋予文化含义,无论是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使之成为城市文化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在城市文化空间中展开文化活动,唯一目的,都是使其为人民的精神成长担当责任,将无意义的物质空间形态转化为有意义的文化空间形态。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

【参考文献】

①《“十三五”规划纲要》,新华网,2016年3月18日。

责编/王妍卓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娜]
标签: 能量   文化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