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艺术城市”理念探索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要基于城市特质资源,凝练城市主题文化,将文化纳入城市顶层设计,用文化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要以主题文化塑造城市环境,形成“唯一性”的特色城市;要将当地的特色文化与当地的产业有机结合,实现产城融合。
【关键词】艺术城市 城市主题文化 公共艺术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A
“城镇化建设”已经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一起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如何将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中?需要有具体化的、可操作的措施。“艺术城市”概念是以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历史文化为依据规划一座城市的建设,包括在旧城改造中保留历史文化、历史风貌,同时重塑城市功能。将文化艺术深深地扎根于城市建设,以“艺术城市”理念指导城市规划建设,是对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
“艺术城市”“活”在文化规划:将文化纳入城市顶层设计,用文化规划引领城市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以往,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土地功能和经济功能被作为主要内容,城市特色文化建设在规划中的地位被忽视。这导致城市空间规划偏重功能设计,严重缺乏对城市主题文化的设定,城市空间形态没有建立在城市主题文化基础上。要做到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传统城市规划做法无疑已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艺术城市”的理念是提高人类对城市文化、文明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能力,使人、文化、环境、艺术融为一体,互惠共生。同时“艺术城市”也是以吸取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存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公众教育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城市建设方式。
要将文化纳入城市的顶层设计,站在城市主题文化的战略高度,用“艺术城市”的规划理念,实现城市规划“多规合一”,统筹确定建设项目,提升规划的实用性。城市规划有几十项、上百项之多,“多规合一”并非是把多个规划合并成一个规划,而是要注重不同规划系统、不同规划层面、不同规划类型之间相互衔接,使多个规划整合互通,实现城市特色统筹和城市特色资源整合,将城市规划的“整体创意”“整体创造”和“整体秩序”体现在城市特色建筑、特色景观、特色生态环境、特色公共艺术及城市特色经济等方面,使城市特质要素发挥出深层潜力,将这座城市所有庞杂的信息与特质凝练成一种独有的品质,使整个城市随之鲜活生动起来。
“艺术城市”“活”在“记得住乡愁”:以城市主题文化塑造城市环境,建设具有“唯一性”的特色城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同志强调:“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气质、是城市灵魂。”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要实现“记得住乡愁”,让城市融入自然、走进历史、传承文化、体现地域特色、反映时代风貌,一条重要路径是以主题文化塑造城市环境。城市主题文化是基于城市特质资源,对其进行凝练与整合所形成的文化成果。它通过标签化的话语传播,形成品牌认知和社会共识,从而成为城市最具识别力和竞争力的标志之一。主题文化是形成“艺术城市”唯一性的文化形象和品牌概念。“艺术城市”是一个城市根据其民族文化特点、地域特点、自身的文化定位,综合运用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艺术、当代综合艺术和各种环境艺术,所形成的体现该城市在世界范围“唯一性”的,以独具风格和风貌的城市建筑、城市公共艺术为代表的个性化的城市符号。纵观古今中外,凡是以富于民族性、地域性的深厚传统文化孕育而成的“艺术城市”,如欧洲的威尼斯、罗马、巴塞罗那,中国的敦煌、老北京城、苏州城,都以其大量的城市雕塑和建筑文化遗存成为世界名城,历经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其经典的城市风貌依然是城市的文化符号,并对城市的发展与繁荣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最能体现“艺术城市”唯一性的是城市的文化地标,它们展示城市的历史,凝聚城市的品格,令城市独具风貌,从而成为该城市的标记符号与“城市名片”。如巴黎埃菲尔铁塔,经历百年风雨,成为法国乃至全世界最“吸金”的地标建筑,每年吸引近700万游客,每年为巴黎带来15亿欧元的旅游收入。其所产生的文化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将是巨大而经久不衰的。
“艺术城市”“活”在产城融合:要将当地的特色文化与当地的产业有机结合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的、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城市化。人是城的主人,城要为人服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这是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就是“空城”“鬼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缺乏稳定消费人群,只能“空转”。要做到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
“艺术城市”的核心之一就是将城市建设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政府要站在全球旅游、全域旅游的高度,结合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全面考察城市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资源,挖掘当地未挖掘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将当地的特色文化与当地的产业有机结合,创造一种当地独有的文化现象,让市民自觉地参与其中,形成一个地域性特色城市,以特色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为城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陈逸飞一幅油画《故乡的回忆》使周庄走向世界,水乡古镇周庄每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在京郊,散落着数以百计的不可复制的古村落,是中国“后旅游时代”最具潜质的旅游资源。应从全域旅游战略高度,遵循“保护文脉,不过度商业化,留住原住民”的基本原则,对京郊古村落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协同共享,统筹确立各自的主题与特色,明确旅游形象定位,进行差异性开发;拓展联通京津冀古村落,形成新的空间布局,构建“北京古村落文化旅游经济圈”,通过区域经济联合发展谋求低成本、规模化、集群化的产业效应,探索人城相融、产城相融、城乡一体的“网状型”城镇化。
我们期待着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有更多有思想内涵、有文化底蕴、有审美价值的特色城镇,有更多有中国气派、民族特色的“艺术城市”。
(作者分别为北京印刷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教授;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西南民族美术专业委员会主任)
【注: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艺术城市’概念的‘北京古村落文化旅游经济圈’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3JGB05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刘彤、蒋骏雄:《广西桂林市灌阳县“艺术城市”助力建设美丽家园》,《人民日报》,2013年3月20日。
②王永昌:《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浙江日报》,2015年11月23日。
③何莉:《以主题文化打造世界名牌城市》,《人民日报》,2016年9月2日
责编/周素丽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