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智库 > 研究报告 > 正文

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2)

调查发现1:人文资源类中国文化符号认知度普遍较高,人物形象类中国文化符号认知度亟待提升

中国文化符号体系庞杂,课题组从“人物形象、哲学观念、艺术形态、自然资源、生活方式、人文资源”6个维度切入,每个维度选取3个代表性文化符号进行调查。基于符号的典型性和认知的难易性,课题组抽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文化遗产、热点事件、人物等18个符号进行了调查(见表1):

调查发现,受访者对中国人文资源类文化符号认知指数最高,达到58分(满分为100分,以下均同),其次为中国生活方式,认知指数为56分,再次为中国自然资源,认知指数为50分。中国人物形象、哲学观念和艺术形态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分别为48分、48分和46分。在18个文化符号中,受访者对“中医针灸”的认知度最高。俄罗斯受访者对“中医针灸”“丝绸之路”“泰山”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高,对“火锅”“敦煌舞(飞天)”“莫言”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低。印度、巴西、南非3国的受访者均对“算盘”“中医针灸”“汉服”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高。认知度最低的3个文化符号中,印度受访者选择了“中庸”“和而不同”“川滇金丝猴”,南非受访者选择了“敦煌舞(飞天)”“孙悟空”“中庸”,巴西受访者选择了“川滇金丝猴”“篆刻”“中庸”。

在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的推动下,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增加、好感度提升。在中国文化接触时长方面,20.00%的受访者接触中国文化超过5年,11.50%的受访者接触中国文化的时长为3~5年,23.9%的受访者接触中国文化的时长为1~3年。在文化接触动机方面,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成为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伴随中国文化的社交需求成为新增长点。数据显示,32.8%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喜欢中国文化,31.4%的受访者表示喜欢中国文化,21.6%的受访者对中国文化持中立态度,仅有14.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喜欢中国文化。依据动机归类,课题组发现,受访者接触中国文化的首要动机是获取信息,其次是娱乐消遣,再次是社会交往,工作需要位列末位。

可见,受到地域、文化、传统、语言习惯、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受访者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关注点和接触动机呈现差异化特征。文化内涵的丰厚程度在国际文化传播中有着双刃剑效应,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中国文化独具魅力,也可能因为文化差异成为金砖国家民众认知中国文化的潜在障碍。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标签: 金砖国家   中国文化   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