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智慧(2)

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丰富明确的理论主张

与国家统治和国家管理比较起来,第三个阶段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题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讲话,明确指出:“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中华民族是一个相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这表明,在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国家治理的思想中,包含着两层重要的含义:

一是不能割断与本国历史和文化的联系,也不能割断与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和社会主义国家已有的实践之间的联系,重要的是要善于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而且现在实行国家治理,还需要包含既往的国家统治和国家治理的合理因素,仍然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已经成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

二是对于国外的治理理论和治理的经验与做法,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排斥拒绝,而要很好地进行吸收借鉴,尤其是当代西方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兴起的治理理念和思潮,主张从一家统管操控到提倡多方合作协力,达到国家、市场、社会、公民之间的相互包容性的共治自治法治德治,显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许耀桐,2014)

清晰坚定的价值内核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国家治理体系的价值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主心骨”,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含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要求,充分展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在国家层面的具体取向和内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要求,充分展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在社会层面的具体取向和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充分展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在公民层面的具体取向和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厚土壤,大胆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高扬主流价值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反映了公众的共同期待,也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价值追求。

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身就是一种国家核心价值观的直观体现。西方国家在传播其“自由、平等、博爱”价值观时具有优势,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将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真正贯穿于国家治理体系的设计、实施、保障等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兴国之魂,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灵魂。有了核心价值观这一“基本内核”的价值引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构建就更加明确而坚定。(田训龙,2016)

魅力彰显的中国风格

习近平总书记的国家治理思想源于中华五千年历史发展的思想精华,体现了继承性、民族性。他认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文化资源,是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重要特点。在对国家治理思想的阐述中,习近平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应用和创新性发展。他将司马迁《史记》中的“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创造性地应用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了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将孔子《论语•子路》中的“和而不同”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的外交,以多样化统一和统一中多样性的辩证关系彰显了中国外交的新理念;他对《尚书•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本”、《管子•牧民》中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韩非子•诡使》中的“道私者乱,道法者治”等进行了创造性的应用,说明了民心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人民利益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法治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关联。(张雷声,2017)

旗帜鲜明的发展路径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提出的“国家治理”概念,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治国理政理念的深化发展和完善,是改革开放历史任务的总体概括和提升,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和改革开放理念的逻辑演进和必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和国家领导核心以后,代表人民执掌政权、领导人民治理社会主义新国家的历史任务就提上了议事日程。“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先例可循。马克思、恩格斯未能进行这方面的实践,其他国家也没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过程,实际上也是探索社会主义中国治国理政之道的发展过程。(王浦劬,2016)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以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邓小平同志曾将我国的现代化称为“中国式的现代化”,也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其中一项就是坚持社会主义。他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也在前面加上了“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关键词。因此,我国发展的市场经济和“民主、自由、平等”理念,都必须在前面加上“社会主义”这个关键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显著不同在于,社会主义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宗旨,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而资本主义以资本为本,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让我们深深明白了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而坚持社会主义,最关键的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也就是说,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秦宣,2016)

人民主体的根本价值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遵循人民主体的价值立场,明确了治国理政的核心要义,即人民是治国理政之本、为人民治国理政、依靠人民治国理政。

第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社会基础和力量源泉。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夯实治国理政之本,关键是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第二,人民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其执政权力来源于人民。关切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治国理政的政治伦理。只有站在人民立场上,尊重人民的价值主体地位,才能稳固党的执政基础。同时,为人民治国理政,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发展为了人民,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多利益获得感。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任何一项改革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处理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

第三,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也是推动治国理政的主体力量。依靠人民治国理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的内在要求。要尊重人民的实践主体地位,自觉依靠人民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为治国理政汇聚力量。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水平的最高裁决者,是党的工作成效的最终评判者,要充分肯定人民的评判主体地位,使人民群众的建议意见在推进治国理政中起到积极作用。(肖贵清,2017)

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创新与突破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新境界

从纵向看,国家治理的理论逻辑出自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历史逻辑出自党的改革进程,实践逻辑出自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从确立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治国之本”,到十五大制定“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从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再到十七大“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提出,“治理”的概念和内涵不断发展。十八大报告中多处采用“治理”的表述,提出“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不仅明确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命题,还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的提出,体现了党对改革的系统认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新境界。

从横向看,国家治理是治理理论在国家层面的运用,是基于国家、社会、市场相互关系的重新思考,也是对国家内部进行结构性动态调试的过程。《决定》着重提到要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创新社会治理、增强社会活力、加快实施政社分开等举措,并且鼓励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公共事务,凡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都应该交由社会组织承担,以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因此,国家治理与当代治理在价值追求、治理观念、治理方法、治理结构上,又具有某种普适性或共通性,都是回答政府如何应对治理危机、怎样寻求新的治理模式的积极探索。(刘秀伦,庞伟,2015)

对现实社会主义发展一般规律的最新理论认识

正是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教训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新范畴和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核心内容的全新理论。这一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在发达国家仍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如何通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对现实社会主义发展一般规律的最新理论认识,也是对全部现实社会主义运动史的科学总结。毫无疑问,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所形成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而言,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发展。从全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角度来看,这一理论也是独树一帜的,具有极为突出的创新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就是指国家的政治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国防治理等各方面的现代化。通过国家治理的全面现代化,从而实现整个国家各个方面的现代化。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还决定了参与“国家治理”的主体不仅包括执政党和政府、各民主党派,而且包括我国各种企业、社会组织、人民团体以及全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由于“国家治理体系”不仅包括政治体系,而且包括参与国家治理的各方面主体之间的关系,因此,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就意味着各种主体之间的关系的现代化。

由此可见,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不仅指明了新时期我国国家建设和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崭新内容和目标,而且指明了实现两个百年宏伟目标和民族复兴的根本途径,显然这是一个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从这样的理解出发,我们就能够充分认识“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和科学社会主义史上的创新性地位。毫无疑问,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是新历史阶段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邱海平,2017)

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的国家治理思想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逻辑演进,是对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全新视角的深入思考,也是与中国的社会制度、政治属性、价值观念紧密联系的。

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所体现的中国特色,从不忘本、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角度,为我们从战略高度、目标维度理解国家治理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努力实现“两个百年”的目标,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南。(张雷声,2017)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在谈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时,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他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阐发。(韩庆祥,201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形成的文化基础,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提供丰富思想营养。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他又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张希中,2017)

体现了政治文明进程中国家治理的新阶段

治国理政一直是古今中外的一个热门话题。而把国家治理现代化概念与思想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提出,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全新命题和完整概念,这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世界范围内政治理论上的新贡献。当今世界,已走过依赖客观有利条件和自身禀赋来求得生存的时代,而未来世界,国家治理特别是一个大国的治理,将成为赢得胜利的重磅武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开创了中国共产党人把自己的治国理政实践推向理性的阶段,是党的执政主张、执政战略、执政理念系统化为理论层面而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从中可以看到其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在全部政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不仅显示出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体现出国家治理在当代世界新的发展际遇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且展示了社会主义中国进行国家治理并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进程。通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最终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指关于国家治理的体系,是关于治党治国治军的全部经历与经验,是包括治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以及包括国家治理能力的有机整体。从当代中国的治国理政进程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概念的论述,可以看到关于国家治理思想,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它不仅关系当代中国在国家治理上实践的飞跃,也将成为政治文明在新的时代的新内涵。(俞思念,2017)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中国   现代化   智慧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