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模型:城市环境治理状况评价体系。
核心指标:水污染治理能力、垃圾处理能力、大气污染治理能力、绿化能力。
测评范围: 全国19个城市(15个副省级城市以及4个直辖市)。
测评方法: 功效函数转换法。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6》、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
主要发现:
·对城市雾霾的治理,不仅需要从技术上、政策上作出改变,还需要宣传、舆论上的应对。我国大气环境氧化性逐年升高,区域臭氧(O3)污染呈现出逐年加剧的趋势。只有各城市在环境治理的各方面都继续保持高效的产出并取得显著的成果,才能促使民众对城市大气治理能力的认同度产生认知上的转变。
·很大程度上,城市的建成区绿化水平主要受该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影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不仅在建成区绿化率上水平较高,人均公园拥有率也处于较高水平。而且,建成区绿化水平与该城市的地理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当地公众对该城市的认同度和投入度也是影响建成区绿化水平的重要变量,例如有城市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各项指标很高,自然地理环境也不错,但是绿化水平却排名较靠后,这可能与公众自身对相关环境产业和项目的投资缺乏重视密切相关。
·仅从数据可得性的角度分析,各个城市在垃圾处理以及噪音污染等相关数据的披露和更新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水资源环境治理可能是政府投入最大、相关产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前景最清晰且公众满意水平程度较高的方面。在水资源环境治理方面绩效表现不错的城市,恰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比较高的城市。
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与此前更多地以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为目的相比,当前我国在追求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的同时,也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健康程度与水平。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的日益显化,公众对绿色发展也有着很高的诉求与期待,公众更加期待绿水青山得以重现。为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摆脱传统的“粗放式”模式,必须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位一体” 总布局的战略高度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形成了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十八届五中全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谈 “十三五” 五大发展理念时,提出绿色发展,并在会议中明确地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地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温饱,不能光追求速度,不能盲目发展,污染环境,给后人留下沉重负担。”要求任何经济行为都必须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健康为基本前提,任何经济活动不仅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且要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发展、GDP数字的加大,不是我们追求的全部,我们还要注重社会进步、文明兴盛的指标,特别是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我们不仅要为今天的发展努力,更要对明天的发展负责,为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
为客观分析和比较治理能力,应选取兼具代表性和可得性的数据指标,并通过定量分析,准确、科学地测量治理能力所涉及的各个指标。为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吸收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更需要充分考虑当前我国城市的实际发展阶段。在构建治理能力测评理论模型过程中,我们主要遵循了全面性、系统性、敏感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六个基本原则。以用最适宜的指标来客观评价治理能力为导向,以我国城市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前提,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借鉴环境治理理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等基本理论基础上,选取水污染治理能力、垃圾处理能力、大气污染治理能力和绿化能力四个方面作为重点考察内容,其中共涵盖8个二级指标,分别是污水治理能力、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工业垃圾处理能力、颗粒治理能力、臭氧治理能力、空气质量、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见图1)。
测评结果
水污染治理能力
该项指标主要考察的是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在面对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的情况下,有效解决水体污染问题的治理能力。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快速的城市化导致城市用水需求不断增长。一方面,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大量的未经处理的废水和污染物导致环境恶化。研究表明,2015年之前的十年间,我国工业、城市的废水排放总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且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统计,2005-2015年期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复合增长率约达到4%,生活污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重亦呈现逐年增高趋势。水作为生命之源,如何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更好的管理,是城市实现有效环境治理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分项指标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整体来看,大多数城市在污水治理上成效良好,六成以上的城市得分高于均值。其中,天津、深圳、青岛分别位列污水治理能力排名的前三位,尤其是排名第一位的天津,一直以来对污水治理比较重视。2013年9月,天津正式启动了“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工程,同时其在污染防治方面也出台了相关条例和配套方法,让衡量环境达标与否有据可循。比如2014年3月就工业废水问题出台了《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严格工业企业废水未经集中处理直接排放的通知》,旨在实现无工业废水排放、工业废水集中处理或工业废水排放达到受纳水域的功能区水质标准等目标。同时,天津还加大了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不仅开展了多类专项执法检查,还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严加惩治,尤其对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每个环节是否规范操作、排放水质是否真正达标、有无违规偷排私排、污泥是否规范化处理等都实现严格监控管理。同时,我们也看到,上海、哈尔滨、长春、北京、宁波和南京得分均低于均值(89.74分),尤其是南京,在污水治理上还需要加大管控力度。
垃圾处理能力
该项指标主要考察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在面对人口相对聚集、垃圾的产量猛增的情况下,处理好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的排放问题的治理能力。有研究表明,中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1/4的城市没有垃圾填埋堆放场地。如果无法有效处理垃圾问题,一方面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侵占大量土地,污染土壤、空气和水体,另一方面容易滋生蚊蝇传染疾病,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垃圾的有效处理有利于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劳动环境,对我国长远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通过对分项指标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在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上,整体来看,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大多数城市在生活垃圾的处理上成效明显,七成以上的城市得分高于均值,且六成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同时我们也看到,天津、重庆、西安、广州和哈尔滨得分均低于均值(95.26分),尤其是哈尔滨得分最低(见图3)。相关资料显示,哈尔滨在生活垃圾处理上方法较为简易,其中大部分垃圾被填埋,小部分用于发电,存在垃圾处理场运营不景气、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健全等问题。为此,对于哈尔滨而言,如何加快实现生活垃圾的全程管理和资源化进程,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在工业垃圾的处理能力上,整体来看,大多数城市在生活垃圾的处理上成效明显,六成以上的城市得分高于均值。深圳、哈尔滨和济南分别位列工业垃圾处理能力的前三位。深圳的工业垃圾处理能力较高,一方面因为该市以电子产业为主,几乎没有重工业,从根源上有效抑制了工业垃圾的产生和排放,另一方面由于土地面积小,不可能实现大规模的填埋,所以一直以来深圳对于垃圾处理问题十分重视,不仅在垃圾处理上运用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大处理量,还同时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和源头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看到,沈阳、西安、南京、杭州、重庆、北京和大连得分均低于均值(86.14分)(见图4)。对于得分最低的大连,如何加快循环型社会建设进程,实现工业废物和危险废弃物等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是下一步城市治理需要思考的关键所在。
大气污染治理能力
该项指标主要考察的是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在面对工业化高速发展,城市人口密集,机动车辆过多的情况下,有效处理空气污染问题的治理能力。研究表明,空气污染作为危及城市居民呼吸道健康的头号杀手,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环境治理对象。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生活燃料排放烟尘等。大气污染相比其他污染而言,流动性较强,不仅会造成源头污染还会跨空间扩散,危害极大。通过对分项指标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在颗粒的治理能力中,颗粒主要指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整体来看,大部分城市在颗粒治理能力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仅有不到一半城市得分高于均值(76.60分)(见图5)。南京、西安和厦门分别位于颗粒治理能力的前三位。其中,排名第一位的南京,将颗粒物污染治理摆在大气治理的重中之重,加大防治力度,不仅制定防治规章制度,而且还加大督查惩治力度。为了加大攻坚力度,南京还采取多项精细化措施,成为全国首批开展PM2.5源解析的城市之一,还专门设置“扬尘办”,联合环保、城管、安监等部门,负责南京全市扬尘防控综合领导,并形成日查周报月考评制度。南京市还要求在建工地一律做到“围挡、硬化、覆盖、保洁、冲洗”五项达标,所有在建工地设立扬尘污染防治公示牌等。同时我们也看到,深圳、北京、青岛、大连、长春、沈阳、哈尔滨、宁波、济南和上海得分均低于均值(76.60分)。尤其是上海,下一步如何减少颗粒污染物,加大清洁空气方面的治理力度,是其提升整体环境治理能力的重点。
由图6可以看到,2015年所有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相较2014年有所减少,治理成效显著。其中,西安、南京降低幅度较大,但是我们还能看到除了上海、厦门、广州和深圳在2015年达到或低于标准值(70微克/立方米),大部分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还是较高,尤其是济南在19个城市中最高。
2015年大部分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相较2014年有所减少,治理成效显著,比如西安、南京,减少幅度较大,但是我们还能看到除了厦门和深圳在2015年低于标准值(35微克/立方米),大部分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还是较高,其中济南最高(见图7)。
臭氧治理能力主要考察的是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对“隐形杀手”臭氧的治理能力。研究表明,臭氧污染实质是大气污染问题,属于大气污染治理防控的范畴,是当前绿色发展、生态治理的主要问题与现实挑战。当前,臭氧已经悄悄取代PM2.5成为不少地区夏季首要大气污染物。但是由于引起臭氧超标的主要原因是排放到空气中的氮氧化物、VOCs(挥发性有机物),在空气中进行光化学反应产生的,臭氧超标往往发生在晴朗的天气,所以不易被人察觉,因此治理起来更为困难。
在臭氧的治理能力上,整体来看,部分城市治理成效良好,超6成城市得分均低于均值(82.64分)(见图8)。厦门、重庆和广州分别为臭氧治理能力的前三位,尤其是排在第一位的厦门,为有效应对臭氧污染,厦门除了关注机动车尾气污染,也加大了对轮船、飞机排放污染的关注度。2015年,厦门加大绿色海港和绿色空港的建设,减少相关污染。此外,厦门每个月都召开空气质量提升调度会,协调解决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厦门市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还组成了“空气质量—厦门蓝”微信群,及时整改问题,实时全面掌握空气治理的最新进展。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北京、深圳、上海、宁波、武汉、西安、长春、成都和大连得分均低于均值(82.64分),尤其是大连得分最低,下一步如何加强臭氧监控、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