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科学阐述了我国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基本要求和实现路径,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国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地位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是重要的指导纲领和行动指南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统论述,从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情出发,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国际创新趋势、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等多个维度,辩证分析了国内外科技、经济发展所呈现出的时代特点和必然要求,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创新、谁来创新、怎么创新和为谁创新的根本问题,全面立体地提出我国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其思想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纲领和行动指南,是深入挖掘科技人力资源红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遵循。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邵彦敏 :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创造性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站在人类历史进程与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把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科技创新与发展关系作出的重要论断和对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也是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核心观点。只有从这样的高度与角度加以认识,才能最大程度增强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自觉性与能动性。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则是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根本观点,也是推进创新发展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既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又在实践上有所前行
中央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齐兰:从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视角看,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重要意义至少体现为两点:第一,理论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等论断,提出“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科技创新引领和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思想,揭示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变动规律。第二,实践上有所突破有所前行。在科技创新思想指导下制定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破解当前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难题以增强产业竞争力,对于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以把握发展自主权,对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强则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新路子等,均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富有战略智慧和思想光辉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王世伟: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这一针见血地指明了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科技创新战略中所应秉持的中国方略和政策路径,回答了中国科技创新如何直面问题、补好短板的重大现实问题,体现出科技创新中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反映出我国科技创新步入以跟跑为主转向跟跑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所应追求的新境界;折射出牢牢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新趋势中的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战略智慧和思想光辉。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特点与突破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全球视野和现实维度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樊继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很多,印象深刻的有三点: 一是创新地位论。习总书记首次站在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历史高度阐述创新问题。他明确指出,经济大国不等于经济强国,一个国家长期落后归根到底是由于技术落后,而不取决于经济规模大小;没有强大的科技,中国就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二是体制先行论。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三是人才根基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与核心要素。要用好科学家、企业家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
总结和概括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要把握世界历史发展和中国现实发展两个视野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成龙:总结和概括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关键在于把握两个视野。一是世界历史发展视野。纵观人类发展史,创新始终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二是当下中国现实发展视野。高度重视创新,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形势所迫。我国经济总量虽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新的大台阶,但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体现了科学性、引领性的有机结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徐海燕:百年来,科技创新转化成的革命深刻改变国家的命运,改写世界发展格局。在世界前三次科技革命进程中,若能及时把握机遇,努力搭乘科技革命的东风,就会使国家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这一切都验证着“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真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战略性口号为中国带来了“科学的春天”。如今,中国再次吹响了“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角,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助力。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三个重要突破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院长刘刚: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新突破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科技创新基础薄弱和国家大而不强是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二是将积极把握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主动整合和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核心;三是强调以国家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融合发展。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统筹作用,通过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和经济强再到国家强的通道。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现实指导性
切实把创新理念落实到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许光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新思想,对于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们要切实把创新理念落实到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科技创新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情,也不仅仅是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事情,创新是每个人的事情,要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的高度来认识科技创新。其次,我们要建设和不断改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调动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和普通劳动者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要形成鼓励、支持科技创新的国家文化,使科技创新成为最光荣的活动和事业,使科学家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最可爱的人!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与社会有序良性发展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杜宝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构想意义深远。首先,这一研判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既有前瞻性又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有利于顶层设计下重点科技领域的“弯道超车”;其次,这一研判顺应了世界科技创新与科技体制改革的大趋势,有利于推进中国政府和市场的有效分工,激活市场要素活力,激发科技创新主体动力;最后,这一研判对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意义重大。在中国以往的国际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的大背景下,实施这一战略将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将既往的成本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现在和未来的创新优势,在创造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新引擎的过程中,实现经济与社会有序良性发展。
从我国现实发展需求出发,实现全球创新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
浙江大学科学技术与产业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为志:“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阐述对新的历史环境下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正迎来由高新技术引发的全球性社会变革,新文明的复杂性不再是确定性所能支配,创新环境与创新要素正发生着革命性的改变。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中国和谐哲学的集体创造力或创化力,以及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从我国现实发展需求出发,实现全球创新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努力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大技术创新与高效应用的新生态。
推进科技创新及其背后的驱动力量——人力资本积累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林致远:中国要实现由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迈进,必须突破中等收入国家所普遍面临的问题,即传统产品(如服装、玩具等)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削弱、而高精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足的所谓“高不成、低不就”的陷阱,实现这一突破的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创新及其背后的驱动力量——人力资本积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相关论述的深层背景,此其一。其二,科技领域本身就是一个长长的链条,从以数学定理、物理原理等为标志的基础性研究的一端,到饮料口味调整、包装外形改变等为代表的工艺技术改进的另一端,中间有无数或偏抽象、或偏具体的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在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和科研人员之间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创新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旧的增长动力减弱,传统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创新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当前,我国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力争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
科技创新将促进中国取得更大的经济发展成就
英国伦敦卡斯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罗伯特: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由原来的投资、出口驱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其中科技创新的成分和支撑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从习近平的讲话中就不难看出。事实上,中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中国正在这方面展现出更多积极的姿态和信心,未来必将取得更大、更可喜的经济发展成就。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世界影响
以科技创新不断积蓄中国经济的先发优势
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发挥先发优势”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的首次提出,表明中国经济从主要依据“后发优势”转向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选择“先发优势”战略后,我国发达地区在全球经济竞争舞台上的角色、功能和地位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角色上,会由追赶者变为赶超者,甚至变为领跑者;在功能上,会由技术标准的遵守者和跟踪者,变成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在市场地位上,将由追随者、弱势者,变成市场的垄断者或寡头竞争者,由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代工者变成价值链的全球性“链主”。引领性发展模式要求我们必须掌握新技术的源头。显然,它必须经历时间更长、花费更多、风险更大、更艰苦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过程。
在全球范围内共建共享增长友好型、就业友好型数字经济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系列论述,为我国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指明了方向,明确发展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共建共享增长友好型、就业友好型数字经济。系列论述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途径,也是优化全球经济结构、缓和全球经济波动、重构全球竞争格局的方向,是后发国家实现赶超的重要路径;系列论述指明了企业努力的方向是运用新技术借鉴吸收国外成熟的数字化商业模式开展本土化创新,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产品;系列论述指出数字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百姓、惠及民生,不仅惠及13亿中国人民,也要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
科技创新有助于把全球创新重心转向中国
以色列经济部原首席科学家阿维·哈松:促进中国成为全球创新大国有多个因素,如:中国企业家可利用充足、低成本和高质量的劳动力,完成从制造到发展再到基础研究等所有工作;中国市场的速度和规模可让创新者迅速以最低成本把他们的发明商业化;中国庞大的消费者群体和企业间电子商务(B2B)市场使得企业迅速扩张;中国迅速及大规模创新的能力可帮助企业在新兴市场竞争中占据显著优势。这些因素有助于把全球创新重心转向中国。
把着力点放在科技创新上符合绿色发展规律
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总裁何平:中国最高领导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从战略高度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仅会有力推进国家创新战略的任务落实,而且将加快解决当前中国科技创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合理的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个人和私营小企业在创新中的作用等。绿色发展是世界许多国家寻求的社会发展之路。中国正经历发展模式的变革,把着力点放在科技创新上,不仅有利于经济竞争力的提高,而且符合绿色发展规律。
(人民论坛编辑部采访整理)
责编/杨鹏峰 解轶鹏 李懿 张盈盈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