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科技创新思想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包括创新驱动发展论、新科技革命论、科技体制改革论、科技创新人才论等内容,回答了什么是创新驱动发展、怎样创新驱动发展和怎样建设科技强国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现时代的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科技创新 马克思主义 发展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
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运用于当代中国实际,重点阐发了三个新思想。
人才、知识、技术等无形要素是生产力的核心。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和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这个关键”。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随着要素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科技进步。”以上讲的科技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知识和技术。关于人才,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表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关键、核心要素、第一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等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思想,不仅指明了转换发展动力的方向,而且也指明了智慧(人才)、知识和技术要素在生产力中的作用,使得我们对生产力要素有了一种矩阵式理解的可能,即把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作为纵向的有形要素,把智慧、知识和技术作为横向的无形要素,纵横交叉融合,相辅相成,推动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
生产力的跃升是全要素的系统创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但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要着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到现代化建设整个进程和各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创新的思想,把创新从工业化时代提升到了数字化时代,由单纯的科技创新扩大到科技界、产业界、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全员创新,对于全面理解创新驱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使我们将生产力理解为要素的系统,即生产力不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简单相加,也不是智慧、知识、技术的简单组合,而是所有这些要素交互在一起生成的整体功能。因此,提高劳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进行全要素创新。
生产方式是判断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根本标准。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次产业革命都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有新的科学理论作基础,……五是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有新的重要变革。这些要素目前都在加快积累和成熟中……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还讲到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生产方式上的表现。比如,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群体性技术显现出绿色、智能、泛在的特点,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判断,准确地把握了生产方式变革的态势和特征,指明了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联系生产关系研究生产力,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即生产方式出发,确定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判断标准。科学技术、生产工具、劳动就业等属于生产力范畴,投资、效益、生活方式等既有生产力的内容,也有生产关系的内容。这在理论上避免了抽象地谈论生产力,而是具体地分析生产力,使我们能够及时、准确地抓住新科技、新经济、新业态等重大机遇,在全球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中掌握主动权,有所作为。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的新论断。2016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得其所”。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首先肯定了复杂劳动的价值,指明了科研体系薪酬制度改革的方向,对于激发和释放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肯定了知识产权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允许知识产权获得股权、期权、分红等物质回报,这对广大科技人员产生了深刻的激励作用。承认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同时也承认科技成果除了具有经济价值外,还具有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等巨大的使用价值,并且这些使用价值在全社会范围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具有外溢效应,是科技创新和财富创造的基础。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联系21世纪中国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实际,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创新发展理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指明了新发展方式创新驱动的根本特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新发展方式的核心。化解过剩产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都要靠创新。建立新的发展方式不能走传统现代化的老路,必须转换发展动力,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创新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实现国民经济的高端化,带动工业社会向智能社会跃升。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也为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道路。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切中了我国创新活动中见物不见人的弊端,而且深刻洞察了人才资源战略地位的重大变化,是新时期我国知识分子政策的基石,对于尊重知识、尊重创新 、尊重人才,调动全体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最为关键的因素,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拥有未来。
战略科技力量、领军企业、区域创新中心带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明确国家目标和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在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实验室”,“要调整现有行业和地方的科研机构,充实企业研发力量,支持依托企业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系列思想对于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引领未来发展,建设科技强国,高质量解决产业技术供给,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各地在创新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形成国家科技创新合力十分重要。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规划……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的重要论述,把区域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对创新发展的战略布局作出了区域安排。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2016年,在全国科技创新、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面向科技前沿,就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跟上甚至是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方向;面向经济主战场,就是提供大量有效科技供给,把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就是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三个面向”的论断,指出了建设科技强国的方向和重点,对于中国未来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解轶鹏 孙渴(见习)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