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第一书记”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已取得巨大成就,但扶贫开发是项长期的历史任务。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可以说,扶贫是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现象,它体现着我们党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着社会主义人民性的根本目的,体现着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并取得了辉煌战果,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脱贫攻坚的任务艰巨而复杂,仅仅依靠贫困地区自身是难以完成的。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是精准扶贫政策的组成部分,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要务,就是带领和帮助贫困村发展经济,帮助贫困村民摆脱贫困。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驻村“第一书记”是从机关单位中选出来的优秀干部,他们具有较高的觉悟、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对党的政策具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能够协调各种力量、整合各种资源,熟悉市场经济规律,因而具有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优势。“第一书记”驻村之后,广泛开展精准扶贫宣传动员工作,及时召开村民小组长及群众代表会议,学习传达上级有关精准扶贫政策文件精神,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增强贫困户发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按照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深入农户,开展调查摸底,对建档扶贫对象进行了精确复核、公示公告,并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将其划分为“扶贫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和五保户”的贫困户类型,并纳入扶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通过加强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将贫困户的需求信息与部门、帮扶干部及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扶贫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互联共享。他们依靠村“两委”和广大群众,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广泛挖掘贫困村自身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民族特色等方面的各种优势,培植壮大特色支柱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互助资金组织,带动和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第一书记”通过主动与上级部门联系,积极协调多方力量,千方百计寻求资金、专业和产业上的帮助和支持,实现了多元化的扶贫方式,此外,他们还把相关领导、企业家、行业专家等请到农村,考察当地的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状况,为村里的扶贫献计献策,引导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实践证明,驻村“第一书记”大多能够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尊重市场规律,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不断拓展农民就业创业的增收空间,在精准扶贫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促脱贫,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扶贫开发决策部署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驻村“第一书记”以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以及提升治理水平为主要工作内容,围绕“强干强村强基富民维稳”的目标,把党和国家的富民惠民的政策扎实落地。他们深入了解村情民意,以强班子带队伍,率领群众攻坚克难脱贫致富,成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的指导者、引领者和带头人。近年来,驻村“第一书记”入村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础保障能力明显提高;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在解决一些农村长期未能解决好的难题、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推动富民强村,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培养锻炼干部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注: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村庄精准扶贫工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孙娜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妍卓]
标签: 一书   作用   农村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