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亟待人才支撑

核心提示: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人才与区域经济动态对接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要促使人才与区域经济动态精准对接,就要加大河北省高校建设,自主培养人才;加快京津冀产业转移,促进人才流动;发挥国家政策倾斜优势,吸引全国人才。

【摘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人才与区域经济动态对接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要促使人才与区域经济动态精准对接,就要加大河北省高校建设,自主培养人才;加快京津冀产业转移,促进人才流动;发挥国家政策倾斜优势,吸引全国人才。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人才  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指出“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着力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作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它的融合与对接,对于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至关重要。

京津冀大经济圈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区域经济发展仍旧不平衡

京津冀大经济圈概念已深入人心。现如今人们在提及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时更多是以京津冀简称,这充分说明了京津冀大经济圈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概念的深入人心是该地区建设文化认同的前提。只有真正抹去北京人、天津人心理上的地区优越感,增加河北人的自信力,才能保证三地区的人才自由流动。文化包容、心理认同是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条件。2017年4月,雄安新区正式设立,这一战略的实施从心理层面为河北地区的群众增加了信心。众所周知,河北省是我国的劳务输出大省,为谋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上千万的河北劳动人口外出打工,其中京津两地占绝大多数,而雄安新区的成立,让一部分人可以在本地区就能获得和京津两地一样的发展机会。这一政策如果能顺利实施,不仅能够加快河北省的经济发展,也能为河北人带来文化自信、心理自信。让京津冀三地区的民众互相认同、互相接受,是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尽管京津冀大经济圈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区域经济发展仍旧不平衡,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京津两地的人均GDP远高于河北。各省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天津市人均GDP为115613元,北京市人均GDP为114690元,分别排在全国的第一、第二位,而河北的人均GDP只有42866元,排在全国第19位,这明确显示出河北与二者的差距。除此之外,从京津冀三地的互相联系来看,京津两地的互动更为频繁,而河北省只有唐山、廊坊、保定等少数地区能够真正融入到京津两地的发展中,而张家口、承德、邯郸、衡水等地区则较少能享受到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红利。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完成产业转移,减轻北京负担,将污染较重型、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转移到河北地区。但从目前现状来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还算顺利,而污染较重型的企业不仅没能为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带来预想的帮助,反而加重了河北省的环境污染。

京津冀人才分布不平衡是京津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河北经济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京津两地,除了国家政策、区域文化观念的原因,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人才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匹配。要解决人才匹配问题,首先要明确京津冀人才分布的现状。

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科技和人才,一个地区经济的快速腾飞一定有着众多优秀人才的支撑。以世界高科技中心硅谷和中国高科技中心深圳为例,这两地都汇聚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才支撑起区域经济的崛起。反观京津冀三地,人才分布不平衡,三地的优秀人才多集中在京津两地,而河北地区则人才相对匮乏。京津两地一方面以人才优势为依托推动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利用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吸引河北地区优秀人才的到来,长此以往会陷入恶性循环,使三地人才分布更加不平衡。京津冀地区人才分布呈现出以北京为中心向外逐渐减少的趋势,北京最多,天津其次,河北最少。在产业人才分布上,京津两地以高精尖产业、金融产业、服务业为主,而河北地区则以工业为主。

京津冀地区人才分布为什么不平衡?原因在于,河北省虽然是我国的教育大省,但河北省的重点教育是在中学阶段,而最为关键的大学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则远落后于京津两地,尤其落后于北京地区。简单从高校分布数据来看,北京有26所211大学,天津有3所,河北省只有1所,并且位置在天津地区。即使河北省的中学教育很优秀,但学生选择接受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时,大多仍然会选择北京和天津。这样一方面导致河北地区的优秀人才严重流失,另一方面致使大批人才涌入京津两地。从吸引人才能力的角度来看,京津两地作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两个城市,其所能提供的文化、环境等优越条件是河北省任何一个市区都不能相比的,而一些知名企业也大多落户京津两地,也促使河北省大量人才流向那里。

多措并举,推进京津冀人才均衡分布

人才是第一资源,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要求三地的人才更加均衡分布,这就要通过一些制度、环境的改变促进三地人才的自由流动,使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能最大程度地匹配。

加大河北省高校建设,自主培养人才。经济发展看人才,人才培养看教育,从目前情况来看河北省要想以人才推动经济发展,依然要以自主培养为主。人才培养的最重要阶段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这方面河北省远远落后京津两地,因此河北省最先要重视的就是高校建设。高校建设要有方向、有目标、有针对性,结合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经济格局分布来选择人才培养的方向。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趋势是承接京津两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环境污染较重的产业,这就要求河北省的高校建设中人才培养要以科技创新型人才和环境治理型人才为主,以科技创新人才带动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利润,以环境治理人才保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善环境质量。这方面不仅需要河北省自身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如增加教育经费、调配师资人才等。除河北省外,京津也应该针对自身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与之相匹配的人才。

加快京津冀产业转移,促进人才流动。在加大河北省高校建设、自主培养人才的基础上,要加快京津两地向河北地区的产业转移速度,以留住培养的人才。培养人才依靠高校建设,而留住和吸引人才则需要依靠产业支撑。除加快京津两地产业向河北省转移之外,河北省也要将与自身发展不适应的产业向外地转移,比如将畜牧业、种植业以及一些高耗水、高耗电的企业向更加合适的地区转移。“腾笼换鸟”是最健康的经济发展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好宏观调控职能。需要注意的是,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交通、医疗、教育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建设。

发挥国家政策倾斜优势,吸引全国人才。京津冀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该地区的发展,如北京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园的建立、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河北雄安新区的规划等,都是国家政策倾斜的表现。京津冀地区要充分利用这些政策优势,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才前来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在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环境下,良好的国家政策更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京津冀地区需要做好的就是将这些国家政策真正落实,并加大宣传。要结合自身需求,实现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合理匹配。要学会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作者分别为邢台学院讲师;邢台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7年河北省科技厅计划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河北高校人才与区域经济动态对接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6457647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 薄文广、陈飞:《京津冀协同发展:挑战与困境》,《南开学报》,2015年第1期。

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

责编/陈楠  温祖俊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妍卓]
标签: 京津冀   人才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