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的目标体系:远大理想、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政党有显著的不同,它既有远大理想,又有实现远大理想的阶段性目标,不像西方国家的政党在野时以获取执政地位为目标、执政时以谋求连任为目标。习近平同志曾明确指出:“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我国有13亿多人,如果弄成那样一个局面,就不符合人民利益,也不符合国家利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几个层面论述了我们党长期执政的目标。
——我们的远大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我们的长期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坚定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我们的中期发展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的近期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现阶段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围绕上述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队与国防、外交和党的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各个领域的具体目标。大国治理的目标体系不断完善,也体现了党的执政纲领的不断成熟和完善。
理性的制度安排: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目标决定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有了宏伟的目标,必须有实现目标的路径选择。路径选择不是虚的,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来保障。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执政目标,特别强调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切合实际的制度安排,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新要求。
习近平同志不仅反复强调道路自信,而且还论述了各个领域的具体发展道路。如经济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政治发展“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社会建设中强调走“共同富裕道路”;外交领域,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党的建设要“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在制度安排方面,习近平同志在我们党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并取得积极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制度建设的具体要求。总的目标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体而言,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建设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在社会建设方面,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在党的建设方面,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