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9 17:25 作者: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
调查时间:2017年9月5日-2017年9月15日。
调查方式:通过互联网和微信公众平台渠道发布网络问卷进行调查。
样本构成:此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021份。样本年龄覆盖全部人口,20岁及以下占3.10%,20-25岁占24.29%,26-30岁占38.56%,31-35岁占19.94%,36-40岁占7.32%,41-45岁占3.39%,46岁及以上占3.40%。样本地域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按城市级别划分包括超大城市、除超大城市以外的其他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乡镇村。其中,有29.69%的受访者来自超大城市。
主要发现:
·超大城市对45岁以下人群更有吸引力。91.61%的受访者表示,尽管当前超大城市治理存在问题,但依旧愿意在超大城市生活。
·住房紧张是人们选择离开超大城市生活的主导因素。20岁以下人群较多考虑落户问题,30-45岁人群大多注重工作压力的影响,51-60岁人群更关注生活成本。
·居住在超大城市的受访者相较其他城市的受访者更认同超大城市治理的必要性。公众对超大城市治理的信心与学历呈显著正相关。
·公众对当前超大城市治理的整体满意度较高。95.59%的受访者认为当前超大城市治理能力超出或已达到预期。92.03%的受访者对未来我国超大城市治理有信心。
·对于“大城市病”的“病因”,公众更加认同“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利益格局调整期”(68.8%)和“经济社会发展使人们的需求多样化,社会矛盾化解任务繁重”(63.94%)。
·公众对“推动京津冀一体化” (50.64%),“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学控人、以证管人”(49.08%)等超大城市治理举措印象深刻。同时,认为超大城市治理应该侧重住房和就业方面。
城市是现代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载体,超大城市治理不仅是与人口规模相关的问题,更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一种方式(Diane Davis,2016)。根据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发2014第51号文件),超大城市是指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按照这一划分标准,我国现今共有7个超大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和武汉。超大城市人口数量庞大、人员流动频繁,其治理面临着不同于传统城市治理的诸多挑战。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上海这种超大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要求“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城市发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当前超大城市治理存在哪些问题,公众对超大城市治理的现状满意度如何,对哪些超大城市治理举措印象深刻,对超大城市治理又有哪些意见和期待,为了解这些问题,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展开了调查,并得出了一些相关结论,以供借鉴参考。
公众眼中的超大城市
超大城市的吸引力在不同群体中存在差异
根据“诺瑟姆曲线”的城市化发展规律(Ray. M.Northam,1975),城市化阶段可分为“起步—加速—成熟”三个阶段,曲线呈倒“S”型。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10.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14年的55%。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明显推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大(李国平等,2011)。调查结果显示,超大城市对人们的吸引力体现在不同的方面。
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将吸引您在超大城市生活?”时,选择“收入水平高”(56.42%)、“公共资源丰富”(56.42%)、“交通便利”(55.62%)、“经济发达”(55.08%)、“生活质量高”(50.43%)的受访者数量均超过半数。而根据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不同年龄人群对超大城市吸引力的关注点略有不同。主要表现在,20岁以下受访者更看重超大城市“经济发达”(61.73%)、“收入水平高”(60.49%);60岁以上受访者则更关注“公共资源丰富”(66.67%)和“交通便利”(55.56%)。此外,居住在超大城市的受访者认为,“经济发达”(64.26%)、“公共资源丰富”(60.45%)是超大城市具有吸引力的主要表现;而居住在乡镇村的受访者则更倾向于超大城市“收入水平高”(62.86%)、“交通便利”(57.14%)、“生活质量高”(56.57%)。
不同群体留在超大城市生活的意愿不同
虽然当前超大城市治理存在问题,但仍有91.61%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在超大城市生活。根据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45岁以下受访者在超大城市生活的愿望比较强烈,在51-55岁和60岁以上人群中,分别有31.03%和22.22%的受访者表示不愿生活在治理尚不完善的超大城市。
从收入情况来看,留在超大城市生活的意愿与受访者收入呈正相关,收入越高的受访者留在超大城市生活的意愿越强烈。除此之外,生活在超大城市的受访者留在超大城市生活的意愿比生活在其他城市的受访者更为强烈。
不同群体选择离开超大城市的因素存在差异
当问及“如果您离开超大城市生活,影响您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时,选择“工作压力大”(56.52%)、“住房紧张”(56.50%)、“环境污染严重”(52.63%)的受访者数量超过半数。而根据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不同年龄人群对超大城市吸引力的关注点略有不同。
调查结果显示,“落户困难”对20岁以下受访者的影响明显大于其他年龄受访者。而有六成左右的30-45岁受访者认为“工作压力大”将成为他们离开超大城市生活的决定性因素。“生活成本高”对51-60岁受访者的影响明显大于其他年龄受访者。
超大城市治理评价
超大城市治理存在的问题
超大城市人口数量庞大,人口流动频繁,人群聚集密度高,这给城市建设、交通设施、环境卫生、住房条件、社会治安、就业情况、教育事业、社区服务、医疗水平、应急管理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压力。调查结果显示,有四成左右受访者认为当前超大城市在上述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住房(44.22%)与就业(43.92%)问题较为突出,另有9.49%的受访者认为环境卫生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
超大城市的一个主要社会特征是高度的社会分化,高度分化的社会群体对社会治理提出差异化的需求(李春玲,2015)。在基础设施(56.12%)、文化教育(60.09%)、医疗卫生(59.48%)、社会保障(58.77%)、环境保护(57.76%)五个方面,认为超大城市与其他城市治理存在差异的受访者人数均过半。当问及“您对当前超大城市基础设施方面治理的满意度如何”时,54.37%的受访者表示“十分满意”,在文化教育(50.76%)、医疗卫生(50.15%)、社会保障(50.53%)、环境保护(51.05)等方面,选择“十分满意”的受访者人数均过半,可见公众对当前超大城市治理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如图2所示)。
超大城市治理的必要性
当问及“您认为当前重视超大城市治理有无必要?”时,有76.79%的受访者选择了“很有必要”,16.36%的受访者认为“比较必要”,选择“一般”的受访者占总人数的5.40%,认为重视超大城市治理“不太有必要”或“没必要”的受访者仅有1.45%。其中当前居住在超大城市的居民(85.37%)更加认同超大城市治理的必要性(如图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部部长侯永志认为,我国城市化率已高达57%,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我们和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还有距离,因此我们的城镇化还要继续推进。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城市现象。所以管理大城市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任务。大城市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大城市病的出现并非不可避免。大城市的出现并不是问题,能不能治理好大城市才是问题。还有专家指出,如果超大城市不能及时有效地在制度和政策领域进行系统性的调整和完善,就不得不随时面临各种公共安全事故爆发的风险,甚至可能引发剧烈的社会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