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新时期农民需要文明道德的滋养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中,新时期农民道德建设成为社会关注重点。针对部分农民出现的道德信仰多元、道德价值崩塌、道德心理扭曲等问题,应通过加强农民文化修养、保障农民经济利益以及优化农村社会舆论等多种手段,探索新时期农民道德建设的合理化路径。

【关键词】新时期农民  道德建设  文化修养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新时期农民道德教育是以农民为主体,结合社会客观环境,立足于解决新时期农民道德困境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现阶段,有的地方农民道德水平建设相对滞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是新时期农民道德遭遇困境,出现道德信仰多元、道德价值崩塌、道德心理扭曲等道德问题。对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破解新时期农民道德困境,探求新时期农民道德建设的合理化路径,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果。

新时期农民道德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提高新时期农民道德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我国始终致力于打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新时期农民是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其人数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新时期农民大多从农村地区刚刚走出来,走进城市担任各种生产劳动的基础性工作,必须保证在商业社会中能够坚持基本的道德水平,在从事的相关劳动生产过程中能够注意品质、保证安全,才能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提高新时期农民道德水平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新时期农民在社会生产和发展中占据主力位置,依靠良好的道德建设可以保障其生产和经营的自律性。相比法律而言,道德是较高的社会规范,而社会的良性发展需要借助道德来实现。道德的力量可以使人们正视社会生活中的利益关系,可以使企业提高生产经营的质量标准,现阶段的法治漏洞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风气,而此时更需要借助道德约束来调整社会风向。以较高的道德约束和道德规范要求新时期农民,可以确保其在生产和经营中守住道德底线,从而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提高新时期农民道德水平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期农民的个人意识决定着其发展方向,其道德建设更会影响社会文明建设进程。通过对新时期农民进行有效的道德培养,引导新时期农民道德建设的正确方向,来抵御社会中的不良风险,保障文明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基于对新时期农民道德的正确引导,帮助新时期农民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以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发展,让新时期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成为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期农民道德建设面临的困境

文化侵袭形成道德信仰多元。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逐渐呈现出开放的状态,在开放型社会中,各种思想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给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造成冲击。在传统的农民思想中,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占据主流位置,但新时期农民面对新的环境,接触到更多元的思想,内心中的坚守开始动摇。新时期农民虽然在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绩,但其文化道德修养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一旦遭遇生活、事业中的困难,无法以正确的态度解决问题,部分新时期农民便会选择借助宗教信仰,如天主教、基督教等实现自我解脱。因而当前新时期农民在道德表现方面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

趋利本质引发道德价值崩塌。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一些新时期农民也开始追逐优越的生活,甚至不惜损害自己的内心道德。部分新时期农民对于怎样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进行选择出现疑惑,甚至往往选择后者。在追逐个人利益的过程中,新时期农民开始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个别新时期农民在利益驱使下从事违法行为,不仅坑害他人,最终更葬送了自己的前程,这种追逐利益的行为造成新时期农民出现价值崩塌现象。

城乡差异造成道德心理扭曲。城市和乡村具有本质上的差异,目前我国正在向城市化的道路前进,而城乡差异严重阻碍城市化进程。传统的乡村社会生活依靠社会道德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依靠诚实互信实现生产和交易。在乡村生活之中,道德维护乡村的稳定,保障了乡村生活的长治久安。相比乡村生活,城市生活更依赖于使用法律进行调节,城市公民拥有明确的秩序和明显的权利意识,这与乡村生活差异甚大。新时期农民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从乡村走进城市,需要从原本的道德准则向法律准则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新时期农民需要摒弃一些生活习惯、思想认知,但初入城市的新时期农民仍保留着乡村的思维方式,导致其成为城市边缘人,思想认识上的不同造成新时期农民无法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但却不得不留在城市。内心的向往与生活的压力造成新时期农民心理压力增大。

新时期农民道德建设路径

注重提升农民文化修养。面对新时期农民道德困境,培养并提高新时期农民的文化修养极其重要。首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到道德建设之中,利用新时期农民闲暇时间开展道德建设培训,在道德培训之余配合专业技术、职场规则等相关培训,避免单一进行道德培训过于枯燥,从而导致新时期农民不愿意参与。其次,营造新时期农民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提倡寓教于乐的文艺创作,抵制低俗之风。应该通过文化娱乐节目熏陶新时期农民的良好道德,让新时期农民能够在娱乐的过程中感受到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最后,举办揭露封建迷信等骗局的活动。在针对新时期农民文化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一些农民信奉的封建迷信活动进行揭露,让新时期农民看到封建迷信背后的真相,从而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相信科学文明。

保障农民经济利益。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由此可见,任何人的努力和奋斗都与经济利益有关,要想改变新时期农民的思想和认知,必须先满足新时期农民的利益需求,而新时期农民的利益需求主要源自经济利益诉求。基于此,解决新时期农民道德要保证其经济来源。首先,给新时期农民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应该设置诸多岗位,这些岗位要从人力需求向技术需求转变,不仅仅要给新时期农民一份工作,更要给其提供一定的成长空间,让新时期农民能够在工作中安心,免除其后顾之忧。其次,保障新时期农民子女能够接受公平的教育。新时期农民重点需求之一就是子女教育问题,多数新时期农民希望子女能够在城市中接受更好的教育,相关部门应该为其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允许其子女在城市中接受良好的教育。最后,为新时期农民提供良好的医疗保障。医疗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新时期农民也希望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为新时期农民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险,让其能够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享受完善的医疗服务。由此看出,保障农民经济利益是解决新时期农民道德困境的关键所在。

优化农村社会舆论。社会舆论对于农村地区居民影响巨大,从现有的思想和认知层面上看,村民更容易被社会舆论引导,并对此坚信不疑。在诸多新闻报道之中可以看出,社会上时常发生一些有悖于道德规范的事件,基于新闻媒体自身需求,这些事件往往被修饰和放大,极容易在农村地区形成负面舆论,并根植于其内心深处。解决新时期农民道德困境应该注重优化农村社会舆论,应该有意识地营造积极的、和谐的舆论氛围,主动地给农民提供扩展视野、提升道德标准的电影、文化节目等文化服务。政府也应该针对新时期农民制定相应的舆论引导策略,关注新时期农民的诉求和心声,让新时期农民感到自己并没有被社会遗忘,让其感受到党和政府是其开启新生活的坚强后盾。

(作者为淮阴师范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政府在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项目编号:2016SJB81000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李卫朝:《新时期农民启蒙的经济理性面相》,《学术界》,2015年第5期。

责编/宋睿宸    美编/于珊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滋养   时期   道德   文明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