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智库 > 研究报告 > 正文

深圳湾区经济助推中国开放

核心提示: 发展湾区经济,就是要用新的思维、新的视角谋划一个区域未来新的发展,通过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互动,塑造滨海城市新的魅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能级、更加科学的区域发展。

发展湾区经济,就是要用新的思维、新的视角谋划一个区域未来新的发展,通过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互动,塑造滨海城市新的魅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能级、更加科学的区域发展。当今世界有各种各样的区域经济形态,如1990年代出现的经济圈, 主要是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宏观管理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组织实体,是生产布局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常为城市群体的集合或在国家经济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并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

湾区经济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形态,可以看作是经济圈的一种形式。二者彼此间既有共同点,但又有显著的不同点。湾区经济,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临港临湾,是联通大陆和海洋的关键点、桥头堡、枢纽站。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国际化等是湾区经济的最主要特征。湾区经济的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了当今国际经济版图上的一个突出亮点,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显著标志。国际一流湾区如曼哈顿、东京湾、旧金山湾、伦敦湾、香港已成为举足轻重的经济中心。据世界银行2010年发布的统计显示,全球60%的经济总量都集中在入海口。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劲而持续的经济发展、便捷高效的交通系统、优美宜人的生活环境、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已经成为湾区经济的代名词。在世界经济的广阔舞台上,湾区经济它们正在发挥着扩大开放、引领创新、协同区域、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深圳湾区经济发展新理念新举措的提出,既是一种改革,更是一种开放。开放是一种姿态,一种海纳百川、面向世界的姿态,也是一种气度,一种虚怀若谷、不断进取的气度。一个国家因开放而兴旺,因封闭而衰弱。三十多年来,我们既走了一条改革之路,也走了一条开放之路,两者的结合,成就了中国的新的崛起。如果只有改革,没有开放,改革就是不完整的,也不可能取得成功。从1978年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到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大经济体特区,从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到1985年建立长江、珠江、闽南经济开放区,从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到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开放边境城市,从1995年后提出西部大开发到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一系列政策,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江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发开放体系。国际上,我们1991年成功加入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后者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是由以前有限范围和有限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

三十多年来,我国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止过,正在向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更高质量的开放迈进。这是中国发展的态势,中国发展的姿态。国家“一带一路”规划提出要“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抢抓“一带一路”历史性机遇,推动深圳率先迈入世界先进城市行列,这是总结国际、国内的历史经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圳发展湾区经济,可以成为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撑,成为深化粤港澳区域合作新的强大动力,成为实现深圳更高质量更广领域发展的重要途径。深圳及粤港澳发展湾区经济有辐射带动能力强大、地理区位条件优越、制度体系较为先进等良好的基础和天然优势。完全有理由期待,深圳发展湾区经济的经验将会带动沿海若干湾区的发展,形成沿海湾区经济发展星光带,将一定会助推中国的对外开放、体制创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再上新台阶。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授)

责编/潘丽莉 美编/于珊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责任编辑:人民智库]
标签: 湾区   助推   深圳   中国   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