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转型综述

面对信息社会、数字经济的深度发展,以及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治理环境,智能化既是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客观要求,又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智能时代对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社会治理模式转型提出了新的期待。智能时代社会治理具有哪些特征?我国社会治理面临哪些新情况?智能时代给社会治理理念带来哪些变化?以及如何实现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治理的转型?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治理》周刊编辑部整理归纳了近期专家学者对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转型的理论解读,希望为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概述

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升级,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过程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杨雅厦,2017)。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特征在于治理的智慧性、协同性、参与性。智慧性体现在集合公民集体智慧,并借助智能技术提供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其典型代表就是智慧系统集合了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来模仿和学习人的思考和思维方式,增强了自主能力;协同性体现在政府内部横向部门、纵向部门、不同的任务组,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协同,整合政府内部力量、集合政府外部力量来共同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参与性体现在公私合作,现代社会公众或用户的参与对于事物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此,很多政府部门在政府网站或政务应用设计时充分考虑提供用户参与渠道。(高圆,2014)

在智能时代加速来临的今天,通过技术和观念进步,世界各国不断拓展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大体而言,其中有代表性的政府和社会治理实践有以下三方面:

智慧政府

政府利用互联网平台推进治理创新的积极作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为西方国家政府治理改革理念付诸实践提供了重要基础。Castells.M.和Angela.M.等人指出,Web2.0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出现,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多渠道,—个由数据驱动、政府与公民互动的改革路径应运而生。在有关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协同治理的若干研究中,美国著名信息法学家贝丝•西蒙•诺维克提出,可以通过一定的机制设计,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使公众参与到政府的管理中,创造政府内部以及政府、市场主体和个人联成一体的新的合作机会。通过技术手段对公民参与的鼓励、协调以及构建,可以使政府在解决今天复杂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方面变得既公开又高效。诺维克还进一步提出基于互联网平台协商机制构建的原则,即:可接触性、非登记性、匿名性、责任性与相关性、透明性、平等性与回应性、兼职性、包含性、告知性、公共性、促进性。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概念源自IBM公司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planet)理念,其核心是“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该理念一经提出即引起了全球广泛的关注。IBM公司认为,“智慧城市”是有意识地、主动地驾驭城市化这一趋势,运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起来,从而使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宏大的“系统之系统”,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的成长。美国学者AndreaCaragliu等认为智慧城市是通过参与式治理,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传统和现代的通信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对自然资源明智的管理。

智慧社区

早在1992年,圣地亚哥大学的通讯国际中心就提出了“智慧社区”概念,以应对20世纪后期快速的技术变化与复杂的社会经济挑战。该组织将智慧社区界定为:有意识地使用信息技术改变其区域内的生活与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技术仅仅是手段,创造力与创新是智慧社区建设的核心(申悦等,2014)。在当今时代,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通过物联化和互联化将人、物、网络互联互通,形成现代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全新社区形态,涉及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院、智慧民生、智慧政务、智慧商务和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康春鹏,2012)。也有社会建设领域学者在此基础上指出,智慧社区是以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管理能力为目标,针对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及其发展趋势和社区管理的工作内容及其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智能化,从而建立现代化的社区服务和精细化的社区管理系统,形成资源整合、效益明显、环境适宜的新型社区形态(王京春等,2012)。

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理念转型

为应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现实挑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的社会治理主要关节点在于“四个坚持”,即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这指明了当前社会治理理念与实践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

坚持系统治理。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社会保障和公共安全等多层次领域。作为人们依据一定关系联结而成的集合,社会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和适应性的复杂网络系统,对社会这一本质特征的科学认识是我们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理论基础。由于环境和社会事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传统由政府主导的线性管理模式不能对复杂社会问题给出有效的解释和应对方案,有必要引入新的管理范式,即复杂科学管理范式。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治理具有内在的契合性,能够揭示社会治理复杂性产生的内在机理及其规律。(范如国,2014)

坚持依法治理。实现智能时代社会的繁荣和治理转型,关键还是在于构建一套切实管用的制度体系,包括国家信息化中长期发展战略、相关的政策和指导意见、法律法规和一系列机制体制等。同时,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正在展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方面表现出强劲的活力,亟待从制度上引导多元主体充分发挥治理协同的作用,需要科学地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对新经济模式的监管力度。(王国华、骆毅,2015)

坚持综合治理。实现综合治理的关键在于有效协调利益关系,促进政府、市场、社会主体协同共治。在我国,基层综合治理的协同困境尤为突出,克服权威碎片化、构建整体政府对于提高我国社会治理能力至关重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制度创新,能有效缓解信息孤岛困境,进一步整合各部门分割化的信息资源。凭借信息化平台改造工作流程,进一步统一信息流、工作流和责任流,有助于实现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以及政府组织与社会力量的合作。(陈慧荣、张煜,2015)

坚持源头治理。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动态协调机制建设,使社会矛盾得以及时解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实现从以往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从源头防止社会矛盾的产生,社会矛盾产生后,也能及时解决,防止其扩大(李军鹏,2013)。同时,政府可以借助网格化管理模式,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支撑,透过信息平台进行权威整合与行政力量下沉,实现精细化和资源整合联动,来有效解决一系列新问题,减低多重压力(孙柏瑛、于扬铭,2014)。

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升级路径

建立智慧型政府

实现智慧治理是在科技创新升级背景下推进的治理转型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实现这一目的首要任务是确立治理转型中智慧型政府的定位。在智慧型政府的建设过程中,更加强调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既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衡量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鉴于在政府和公民关系构建的过程中,政府主要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以建设智慧型政府为基础的治理转型中,应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共同创新为特征,强调作为平台的政府架构,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协同的公共价值塑造,最终实现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精细化、智能化和社会化。在智慧型政府的建设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以国家信息化战略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并明确指示要建设全国大数据中心,构建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也指出,要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完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国家治理大数据中心;加强经济运行数据交换共享、处理分析和监测预警,增强宏观调控和决策支持能力;推进人口、企业基础信息共享,有效支撑户籍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网上政务服务等。智慧政府建设要坚决贯彻中央精神,站在中央决策部署的高度来统筹谋划和组织实施,努力成为全社会落实国家信息化战略、推进经济社会智慧化建设的示范和表率。

明确智慧政府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专家指出,政府规划以及行动效率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尤其是在智慧政府的建设过程中,要有规划的明确部门职责,同时形成公共参与的社会环境才能构建起多元主体互动的模式。针对治理转型中政府定位的转变以及职责划分,相关研究表明,智慧政府建设要突出“以政府部门为中心”向“以企业与公众为中心”的转变,开展面向企业和公众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同时也要符合各地区、部门的实际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好各部门的重点和切入点。行政办公部门可以选取智能办公系统、政府知识管理系统、政务智能系统、场景式服务网站等作为切入点,行政执法部门可以选取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执法系统等作为切入点,信息化主管部门可以选取智能市民卡、智能应急联动系统、智能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等跨部门应用系统作为切入点,其他专项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自身职能建设智能系统。

以智慧政务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智慧政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智能化治理水平的手段之一。智慧政务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有效收集、归纳、挖掘以及分析处理各种政务信息,从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成本,同时也能实现政务的公开、公正、透明性,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智慧政务的主要特点及先进之处在于能够有效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公众的需求进行全面感知,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并做出针对性响应,实现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智慧政务还可通过大数据分析评价技术,对政策的执行对象、执行过程、执行效果和既定目标、社会预期、意见反馈等相关数据进行实时全面的动态分析,评估政策总体效果,进而提出调整建议;此外,依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可以对政府工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相关数据进行实时更新,从而可以依据完整、及时的全业务客观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统筹谋划和调整优化,对重大事项进行智慧决策。正如专家指出,智慧型政府能为公民和政府的良性互动提供空间,是民主社会的基础,应当包括以下四个特点:公开透明、具有回应性、关注市民需求以及能够鼓励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公共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区成员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互动和交流,体现了政府去中心化趋势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更为真实的平等关系。

利用大数据推进治理现代化。根据相关定义,大数据是一种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同时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较低的价值密度四大特征。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往往存在着政府部门不能将有用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的问题,阻碍了部分社会管理服务的顺利落实。而通过对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创造出新的价值,还能提升科技在治理领域的运用能力。正如专家指出的,大数据分析比大数据本身更有意义。通过把感知数据格式化并转换成标准数据,进而实现数据分析的可视化,城市治理主体才能在信息的交互联系中产生新的认知和洞察。大数据在提升治理能力、促进治理转型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依托云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收集、计算、分析、挖掘等处理手段,建立起公共服务共享平台,对相关数据、计算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并依据信息的可开放程度对其进行分类,完成独立传输;利用大数据建立治理框架,一方面可以进行实时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知情权,另一方面,反映社会运行状态的大数据是智慧城市的核心,但是有些敏感数据的安全保障也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基于数据的整合提高事件预测、危险排查的准确性就显的尤为重要;利用大数据建立数字化城市综合治理体系,实现政府信息的纵向贯穿、横向延伸,做到综合管理的可视化、智能化。

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为治理升级提供支持

依托科技升级实现的治理转型,少不了智能基础设施的支撑,而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范围的扩大也能有效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随着现代化生活的日新月异,老化和衰败的传统基础设施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要求,智能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实现科技时代智慧治理的必要条件,也是必然选择。根据既有研究,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主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别,即智能化物理基础设施和社会网络基础设施。其中,智能化物理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满足群众日常生活出行需求,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一系列实体基础设施,如智能水、电、能源系统通过整合资源为大众提供便利,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出行规划疏解交通拥堵问题。网络基础设施实则是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的优化结合,以实现社会治理高效、准确、精细化的目的。智能化物理基础设施可以被看作治理创新的发展基础,而网络基础设施则可被看作治理的有效工具。网络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无线网、物联网、宽带、虚拟技术等方面,这些信息技术的存在实现了社会中人和物之间无处不在的连接,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加“移动”的生活方式。无论是从治理能力提升的角度还是日常生活需求的角度出发,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极其重要的,正如专家提到的,现代化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以及信息通信技术拉近了社会主体之间的距离,市民能与企业联合、与政府互动,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创新,为城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不断调整提供基础。

智能交通系统(ITS)。从定义上看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将人、交通工具、道路的信息整合,提高不同主体间的协调度,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提高交通疏通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目前我国采用的智能交通系统的用户服务主要涉及9个领域,分别为交通管理、电子收费、交通信息服务、智能公路与安全辅助驾驶、交通运输安全、运营管理、综合管理、交通基础设施管理、ITS数据管理。

城市能源互联网系统(UEI)。城市能源系统是以电为核心,包括风、光、气等多种能源在内的城市各类能源互联互通、综合利用、优化共享的平台。其核心思想是以电为中心、跨域平衡、城市发展低碳化。相关研究表明,城市能源互联网的组成框架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物理层面,主要是指物质基础,即所有的能源供给都属于物理层,如风能、热能、垃圾处理等;信息层面,指覆盖城市能源所有地域、所有领域的通信信息系统,如在线监测平台、大数据等;服务层面,指的是能源的服务管理,不论是能源交易还是多元服务,亦或是能源供需市场,都属于这一层面。城市能源互联网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实现社会治理中能源领域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与灵活性。

智能数据中心(IDC)。社会发展中数据储存量越来越大,数据已经成为新型社会资源和社会治理工具乃至治理内容。正如此前已经指出了大数据对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在以改进社会治理为目的的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也必须推进智能数据中心建设。在智能数据中心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对建设和运营内容进行充分考量,主要包括:对数据中心支撑环境的管理和维护;面向各类应用产生、处理和使用的数据信息、语音信息、图像信息、视频系统的管理及维护;系统设备的物理安全、网络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等;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到既熟悉各类业务,又熟悉相应应用系统的使用及维护,发挥系统应用单位和系统开发单位之间的纽带作用。

【整理:解轶鹏 李 懿】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智能   社会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