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安全到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关系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整体安全程度取决于一国社会发展程度。经济发展速度、社会公平程度、政治体制、历史文化传统都有可能对社会安全产生影响。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对中国的社会安全造成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十二五”期间,安防行业“平安城市”“科技强警建设工程”等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加速实施,平安城市建设在全国兴起。平安城市建设是社会治安的重要内容,涵盖了城市交通状况和城市消防服务,以及战争、恐怖袭击、威胁城市安全的重大火灾、环境污染等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预警、处警等重要事项。
湖南长沙:筑牢城市安全屏障,全力打造平安城市
近年来,长沙市不断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通过优质化服务,提升群众参与感和满意度,全方位、多举措打造“平安长沙”。长沙市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得到了湖南省委省政府的认可,相继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域最高荣誉—“长安杯”、2013-2016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等荣誉称号,其主要经验做法有如下4各方面。
立体化防控,织密城乡安全网。从2011年开始,长沙实施“天网工程”,截至2017年9月,政府投资建设公共监控摄像头7.5万个,基本覆盖城乡,实行24小时不间断视频巡逻。长沙市2016年刑事发案同比下降16.68%,破案同比上升2.65%;受理群众申请调阅视频图像7500余起,帮助群众找回丢失行李物品、调解处理矛盾纠纷5000余起,找回迷路和离家出走的儿童、老人、智障人员200余人。
规范化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定制彩铃和短信提示等方式进行曝光惩戒。长沙市中院与湖南省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达成合作,打出“发送短信+定制彩铃+短闪标签+挂机短信+短信签名”一整套执行“组合拳”,全力打击“老赖”,敦促失信被执行人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多措并举攻克“执行难”,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长沙中院全面完成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截至2017年9月,长沙市中院已开展庭审网络视频直播378次,网民浏览量达68万人次,共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传文书193912份。
优质化服务,增强人民满意度。长沙市为提高出入境相关业务办事效率,相继开展了网上业务、手机APP移动端服务、自助服务等,方便市民办理业务。长沙市民可通过长沙市网上公安局、长沙警民通APP、长沙公安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等平台进行出入境业务预约。预约成功后,市民可在办事大厅优先办理此类业务。港澳通行证可以自助签注,24小时内随时办理,3分钟办结。护照、港澳通行证、居民身份证的自助取证实现24小时服务,在安全保管证件的同时,解决申请人取证排长队、取证要请假等实际困难。2016年以来,长沙出入境大厅共受理审核各类出国境申请近12余万人次,准确率达100%。办理各类涉外行政案件95起,阳光评价满意度达99.99%,各渠道投诉率大幅度下降,群众回访满意率达100%。
社会化共创,提升市民参与感。长沙市广泛开展“红袖章”工程,将专职巡防队伍、义务巡防队伍、居(村)民小组长、楼栋长、“五老人员”、单位保安、公交车司机等平安志愿者进行整合,统一佩戴“治安巡防”的红袖章。民警带队、看门守栋、错时巡防,陌生人员必问、可疑人员必查、重点部位必巡、安全隐患必检、可疑情况必报,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小区楼栋、单位内部必须巡逻。10万红袖章为长沙市编织了一张“红色安全网”。2017年5月至7月,长沙市刑事发案连续三月分别同比下降13.21%、14.91%、25.18%。
江苏连云港: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城市房屋安全管理
房屋安全管理是涉及千家万户、攸关民生的大事,是保障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的基础和前提。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这一要求,连云港市政府印发了《连云港市城市房屋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将于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办法》的出台,有利于连云港市建立和完善房屋安全管理相关基本制度,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及时发现和治理房屋安全隐患,对实现房屋安全管理系统化和规范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办法》共四十条,主要内容分为总则、房屋安全使用管理、房屋安全鉴定管理、房屋白蚁防治管理、危险房屋防治管理、法律责任及附则等七个部分。明确了市、县区人民政府、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房屋安全管理责任,完善了房屋安全管理体系,对房屋安全使用、隐患排查、督促治理等都作了规定。
《办法》明确了房屋安全使用责任人的定义,重点突出房屋所有权人作为房屋安全使用责任人;明确了物业服务企业和居民委员会在房屋安全日常管理中的职责,如对违法装饰装修行为进行及时劝阻、制止和报告的责任。在房屋安全鉴定管理部分,《办法》重点明确了连云港市房屋安全鉴定管理中心负责对全市安全鉴定工作进行管理,规定房屋安全鉴定应当由专业机构实施;规定应当申请房屋安全鉴定的几种情形,并对委托鉴定的主体加以明确;规范了鉴定程序,明确了鉴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处理方法,提高了房屋安全鉴定的可操作性。
由于连云港市是白蚁危害高发地区,《办法》对白蚁防治作出了专门规定。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房屋,必须实施白蚁预防处理;规定了白蚁防治使用的药物、程序、包治期限;明确了白蚁防治应当由依法设立的白蚁防治单位负责实施,同时还要求房屋安全使用责任人配合白蚁防治机构进行白蚁危害检查和灭治。
《办法》还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危险房屋防治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作为房屋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重点突出房屋隐患排查和危险房屋治理;规定房屋安全使用责任人对危险房屋有治理义务,经鉴定为危险房屋的,属地政府要督促房屋安全使用责任人及时整治解危。同时,《办法》规定了房屋出现险情或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后的处理程序,并对危险房屋的治理改造提出具体措施。
新疆昌吉:创建群众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
昌吉市位于天山北麓,素有“美食之都”“宜居之城”的美誉。根据2017年的统计数据,昌吉市总人口60万,下辖10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全市登记在册食品生产企业110家,不完全统计的各类小作坊300余家,涉及领域达22类,食品经营户10800余家(其中包含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摊、蔬菜及肉类零售店),餐饮企业3200余家,集贸市场8家。
近年来,昌吉市以创建自治区级食品安全城市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创新监管为重点,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社会共治为路径,扎实开展自治区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其经验做法如下。
健全责任体系,强化资金支持。多年来,昌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始终将创建工作作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食品安全坚持党政同责,纳入昌吉市“十三五”规划,制定项目清单,列入重点民生项目建设。结合昌吉市实际,为保障食品安全,昌吉市委积极争取,保留了目前昌吉回族自治州唯一的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始终有效推进,昌吉市全市范围内未发生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昌吉市每年都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2016年以来,投入食品安全工作经费1200余万元,用于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其中224万元用于自治区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专项资金,为昌吉市创建自治区食品安全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保障。2016年12月,昌吉市成功创建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手段,重拳出击排查治理。昌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把食品生产许可证发放关,对110家食品生产企业的关键人员进行详细备案。源头把控是第一步,重拳出击排查治理紧随其后,昌吉市食品药品管理局以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食堂及其周边和网络餐饮、旅游景点餐饮单位等为重点,重点清理取缔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作坊”“黑窝点”。2015年以来,昌吉市先后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109次,检查食品经营单位3.1万家次,停业整顿256家,取缔无证照经营138家,立案查处各类食品案件408起。在创新监管手段方面,昌吉市建成市农产品检测中心1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9个、超市和市场自检站14个,检测范围包括农药、兽药、渔药及重金属残留在内的产品项目41项,检测参数262个。“放心昌吉”手机APP成功上线,通过这一手机软件即可实现查询农产品质量信息,以此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多部门联动协调,全力保障食品安全。昌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别与教育局、行政执法局、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环保局等部门合作开展食品安全整治。昌吉市全面开展食品安全诚信承诺活动,制定《“红黑榜”管理办法》,及时发布食品安全“黑名单”,并与土地、审批、政策扶持等挂钩,让违法违规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倒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在“寻找笑脸就餐”活动中,评出食品安全诚信经营示范户100家,诚信经营示范街3条,建成132个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站,普及食品安全常识、倡导食品安全理念。昌吉市出台《昌吉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实行举报奖励,明确专人负责,及时处理食品安全投诉案件,投诉举报按期处理率达100%。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人大、政协提案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公众参与面不断扩大。
湖北武汉:多管齐下落实平安建设
截至2017年,武汉市连续16年获评湖北省综治优胜单位;2013年与2017年,均荣获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每4年评选一次);2014年,深化平安中国建设会议在武汉召开,将武汉平安建设经验推向全国;根据2015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机遇之城》报告,武汉市“治安和安全”指数位列全国15个区域中心城市首位。
自2013年以来,武汉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一手抓保平安护稳定,一手抓打基础促长远,以“红色引擎工程”为引导,党建带网建,实行“法治、德治、自治”并举。目前武汉市1.6万个网格建立了党支部,形成了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两长四员”的组织体系,凝聚起协同共治的强大合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社会服务和管理一体化信息资源池,将“人、地、物、事、组织(行业)、网络”等治安要素“一网打尽”,推进政法综治专业数据、政府部门管理数据、公共服务机构业务数据、互联网数据集成应用,实现线上“大数据挖掘”与线下“打防管控”相结合,打造覆盖武汉全市的“平安建设一张网”,成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新支点。坚持“群众路线”,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城市治理,畅通民意反映渠道,破解平安建设难题。建立集中受理、自动交办、分级督办、限时反馈、群众评价的工作流程,做到有问必答、有诉必应、有难必帮。
总体来说,武汉市平安建设采取了多样化的举措,包括推进200个法治惠民项目,深化推进法治惠民惠企工作,进一步提升群众对法治建设的获得感;领导干部“包干”化解信访积案;全面开展“万警进社区”活动,带领网格员指导基层防范、聚力破获小案、化解矛盾纠纷、开展重点整治;在全国率先成立“网上群众工作部”,让老百姓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就可以表达诉求,“网来网去”解决民生问题;开通“智慧社会管理”微信平台,畅通群众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反映问题、表达诉求渠道;千名市直机关干部到社区服务,全力排查化解纠纷,解决重难点问题。
广东中山:综治“小网格”与智慧公安创建社会“大平安”
中山市贯彻落实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精神,在综治平安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压实工作责任;坚持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拓展平安细胞工程,健全“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体系,全面提升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
探索实行“网格化”治理模式,即把整个社区分为16个网格,由16名工作人员担任“网格员”,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网格化”治理模式下,党委、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都得到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及时发现问题,居委会对情况进行预判,区政府相关部门介入协调,同时整合基层的法律服务,用规范化、法制化的手段,共同预防矛盾产生。“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已经融入中山市社会治理工作的各个领域。早在2013年,中山市率先实施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动员全市近2000名网格员查找火患。2017年,中山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机构参与消防安全管理,以“社会化”打造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2.0版;中山市人民调解工作也以“网格化”为基础展开,在纵向、横向两个维度上,分别建立市、镇、村三级服务平台和各类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筑牢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对“网格化”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中,中山市通过越来越精细的“小网格”,逐渐走出一条精细化的社会治理之路,划出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平安”格局。
中山扎实推进“五智”建设,加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治安防范、打击犯罪等方面的应用,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2017年年初,全国首个污水验毒试点在中山成立,一项全新的“污水验毒”技术被引进到中山,其检测精度非常高,理论上甚至可以检测出几克毒品溶解在与西湖体量相当的水里。以中山市22个污水处理厂为毒情监测的“前哨”,污水验毒新技术实现了大数据对禁毒工作的精细指导,警方按图索骥对毒品犯罪实现精准打击。新科技正在改变以往的禁毒工作模式,“智慧禁毒”带来的革新,正是对“智慧公安”的最佳诠释。2017年以来,中山公安以“智慧公安”为主线推进智情预警、智感防控、智侦合成、智服惠民、智管强警的“五智”建设,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公安科技创新为核心,全力打造以警务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建设为核心的“智慧大脑”,推动警务资源的高效集约应用和战斗力生成模式新型变革,实现精密维稳、精确防范、精准打击、精心服务、精细管理的“五精”目标。
中山正优化完善“智慧公安”顶层设计,推进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推广动态人脸识别智能技术实战应用,加大“大数据”在治安防范、打击犯罪等方面的应用创新力度;加快“智慧法院”建设步伐,建设跨区域立案系统,完善数字法庭、网上立案等信息化运用,着力提高审判监督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顺应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以“智慧公安”建设为发端,中山市社会治理工作正在以理念创新、技术革新武装“大脑”和“双手”,快速走向智能化。
海南三亚:完善社会风险预防预警,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
2016年以来,三亚秉承“治理与发展同等重要”的理念,坚持共治、良治、善治并举,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创新和完善社会风险预防预测预警、立体化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打造中廖村等一批平安美丽乡村;打造全国首支旅游警察队伍、“旅游巡回法庭”“四位一体”治旅模式等一批治理品牌,荣获“2016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城市”。
三亚市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的经验措施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努力在防控社会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上实现新提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社会力量的作用,完善联勤查控和反恐协作工作机制,加强对重大会议、赛事的警卫安保部署,以及重大节假日期间重要路段、重点区域的武装巡逻防控。
二是努力在平安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上推出新举措,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预防和解决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突出问题,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持续深入开展禁毒三年大会战,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
三是努力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上取得新突破。积极推动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网格化服务管理、综治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纳入当前“大研讨大行动”重点改革工作事项,充分发挥综治中心作用,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流程。
四是努力在破解重难点问题、探索工作方法手段上寻求新对策。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抓好决策前风险评估、实施中风险管控和决策过错责任追究,确保社会稳定。
五是努力在落实领导责任、加强综治干部队伍建设上取得新成效。严格落实各级党政“一把手”主体责任,要强化宗旨意识,总结推广好经验,弘扬社会正能量。
江苏无锡:深度应用新技术,智慧技防保平安
在新一轮平安建设中,无锡市依托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打造更加智慧的技防体系。无锡公安机关抓住物联网技术落户无锡和创建国家三星级智慧城市的契机,积极推进科学技术在治安防控体系中的深度应用,构筑了一张智能化的防范大网,创下连续七年跻身“江苏社会治安安全市”、连续四次获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记录。
近年无锡公安机关侦破的刑事案件,有一半以上通过“电子眼”发现线索,循线追踪破案。无锡市公安局在市政府支持下,加快推进技防城建设,在全市3285平方公里的陆地布建了15.5万处电子监控,平均每平方公里47处。依托物联网技术,让智能化防控100%覆盖重点案发和安防部位、场所,以及34个治安卡口、查报站;新建商品房小区、安居房小区技防配套设施建成率100%;重点车辆,包括校车、出租车、客运车视频监控、GPS定位报警系统安装率100%;金融电力网络、院校、单位财会室安防达标率100%;全市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特种行业、危化品单位100%实行信息化管理。
“五个百分百”编织起一张防范天网,其带来的效应是刑事案件发案稳中有降,没有发生在浙江省或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恶性案件,“两抢”案件已连续八年下降,2012年无锡4125个小区(村)中,有3761个“零发案”,占比91.1%。2017年1至5月份盗窃民宅警情同比下降14.6%,盗窃单位警情下降26.5%,没有发生校园重大刑事案件。
电信诈骗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新型犯罪,无锡警方于2009年7月在全国率先研发启用“防诈骗语音提示平台”。该平台实时搜索批量群拨的嫌疑电话,事主只要接听,平台就会第一时间预警提示。该平台推出当月便创下电信诈骗“零发案”记录。2012年5月,具有识别网络诈骗电话和切断通话功能的“防诈骗智能拦截平台”问世并在同年11月推出升级版,使全年发案率迅速下降80%。2013年3月初,该平台在江苏省推广,3至4月全省电信诈骗案下降70%左右,智慧技防保平安取得良好效果。
【整理:张盈盈】
(资料来源:人民网、长江日报、南方日报、三亚日报、江苏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