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独立自主与开放共赢、坚持国际民主和不干涉别国内政、保卫世界和平和反对霸权主义,是国际安全关系的基本准则。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要与各国一道,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
【关键词】全球治理 国际秩序 国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作为崛起中的新兴大国,中国与国际秩序的关系令人瞩目。由于现行国际秩序建立在二战后大国主宰的基础上,没有充分考虑到世界上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中国应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公正更合理方向迈进。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集中了发展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优秀成果,既是中国解决自身问题的良策,也是拉动世界经济的良方。作为地球村的一员,任何国家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兼顾到其他国家的发展,不能将自己的发展建立在损害他国利益的基础上。对于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来说,必须要做到全面协调,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需求,也要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到统筹兼顾、成果共享。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发展模式必将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到那时,中国的发展观对各国探索更科学、更文明的发展道路,对人类探索一般社会发展规律,乃至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必将作出更大贡献,从而彰显出更重大、更深远的世界影响力。
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应凝聚各国共识
独立自主与开放共赢是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准则。前者强调的是经济主权上的独立与完整,后者是操作层面的策略,两者并不矛盾。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而世界范围内金融霸权主义仍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本来就非中性的国际制度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推动下继续向既得利益者倾斜,全球化困难重重。中国要融入经济全球化,但全球化只是中国获得必要的资金和技术的一种手段,并非目的,不应为全球化而全球化。中国对外经济政策应有一定的弹性,既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决心,又有开放共赢、公平包容的气度。
坚持国际民主和不干涉别国内政是国际政治关系的基本准则。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代表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而作为现存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制度上的差异。中国与世界的政治交往有和谐,也有斗争,维持同一性的关键就在于坚持国际民主原则。国际民主的核心是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但在当下的国际政治实践中还远远做不到这一点,多数国际组织都是大国俱乐部。不干涉别国内政有两条含义,一是我们不干涉别国内政,二是也不允许外国干涉我们的内政,这是世界各国得以和平共处的法宝。中国一不输出贫穷,二不输出革命,外国没有理由干涉我们的内政。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不看社会制度,而是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既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不计较历史恩怨,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这些都应成为国际政治关系的基本准则。
保卫世界和平和反对霸权主义是国际安全关系的基本准则。世界和平不可分割,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斗争也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这是国际安全关系的特点。苏东剧变后,世界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国际局势总体走向缓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超级大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已经有了很大改变,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世界各种矛盾也在深入发展,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和宗教纷争日益突出,甚至酿成流血事件和局部战争。营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实现有效裁军和军备控制,强化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强调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公认的国际准则,成为防止冲突和战争的可靠前提。习近平主席的新国家安全观强调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倡导求同存异,而不是你死我活,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形成共识。只有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才能实现世界的和平稳定与中国的长治久安。在国际安全问题上,中国将积极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同世界各国共同维护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在世界和地区事务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更加积极有为地参与热点问题的解决,通过平等协商处理矛盾和分歧,以最大的诚意和耐心,坚持对话解决分歧。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正在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更多公共产品。
加快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2016年9月3日,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全球经济治理特别要抓住以下重点:共同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大局;共同构建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巩固多边贸易体制,释放全球经贸投资合作潜力;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合作;共同构建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以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目标,共同增进全人类福祉。
第一,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内容广泛,但国际金融机构及其合法性、实用有效的多边准则、全球流动性、国际储备货币和汇率问题构成最主要的优先事项。在全球经济增长仍然疲弱并面临很多风险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应以国内价格稳定和经济复苏为目标,并尽量减小对其他国家的负面溢出效应;各国要继续落实金融部门改革和结构改革的政策承诺,促进需求再平衡,推动全球经济尽快复苏。
第二,构建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目前,全球经济有复苏迹象,但仍未彻底摆脱下滑险境,各国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是建立彼此间互信与合作的必要前提。贸易保护主义非但不能解决危机,反而可能加剧世界经济困境;反对保护主义、巩固和发展多边贸易体系及创建公平合理的全球价值链将为提振世界经济提供新的动力。
第三,构建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中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对全球气候变暖和全球能源格局持积极的治理态度。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顺应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中国提出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革命,以绿色低碳为方向,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构建绿色低碳能源治理新格局。
第四,构建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用自身的发展经验证明,发展中形成的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发展来解决。各国应协调推进广泛、开放、互利合作的各类国家级、地区性和全球性安排,合力维护包容性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5年10月30日。
责编/潘丽莉 解轶鹏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