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高度重视党性教育的政党。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是与党的建设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密切相连的。
当前,党员领导干部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国内改革任务。我们党正处于“四大考验”的环境之中,但部分党员对此缺乏警觉性。如果我们党没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主动地学习外国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关起门来搞建设,党的事业就不能兴旺发达,人民就不能富裕,国家就不能强大;如果在实行改革开放之时,在利用资本、与外国资本家打交道之过程中,我们党没有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强化党纪,提高政治觉悟,防范国内外腐朽势力的进攻,与各种违反党性原则的言行做坚决的、严肃的斗争,那么,就不是我们利用资本发展社会生产力,而是有可能反被资本主义所利用,毁掉了党性原则,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就会瓦解,党就会腐败下去而后果不堪设想。党要克服业已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拒腐防变,保持革命斗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加强党性教育,锻造富有战斗力的党员队伍。
当前,也是我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新老交替的关键时刻。1949年前参加工作的老同志早已离开各级工作岗位,“文革”前参加工作的老同志也已退出工作岗位,大批的“70后”“80后”干部成为县处级地厅级领导班子的骨干。年轻干部学历高,有专业知识背景,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但是,他们没有直接参加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许多年轻干部甚至没有改革开放初期的工作经历,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的锻炼和艰苦复杂环境的考验,缺乏系统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和党的优良传统的教育,缺乏对中国历史与现状的系统全面深入广泛的了解。一些干部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能力不足,政治理想信念不坚定,大是大非观念模糊;思想上追求个人利益至上,违背党的宗旨和纪律;组织上拉关系、找靠山、搞小圈子,个人凌驾于组织和群众之上;工作上为了个人所谓政绩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不惜劳民伤财;作风上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传统,图享受、摆阔气,严重脱离群众;廉洁上对自己要求不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私利,等等,存在发生腐败和不正之风现象的严重隐患和现实的危险性。尤其要提出来的是,一些年轻干部没有讲政治的良好习惯,即便是讲了政治,但缺乏讲政治的能力。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来说,培养党性修养,防腐拒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近年来,党中央推行全面从严治党从“立规矩”开始,首先制定了八项规定,随后陆续出台一系列制度。制度制定后,必须严格遵守,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在党内腐败现象仍旧易发多发之际,通过制度约束党内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很有必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首先需要构筑制度的笼子,建章立制,但绝对不意味着可以犯“制度崇拜论”的错误而轻视党性教育这门党员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因为,腐败行为是以一定的腐败思想为指导的,克服腐败意识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克服腐败意识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能忽视,思想教育也是反腐败治本之策。
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工作报告认为:“无数案例表明,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只是‘表’,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才是‘里’,根子在于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丧失、党的领导弱化,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靠理想信念的引领,要靠党规党纪的保障,必须坚持高标准在前,以德为先、立根固本。这个‘德’就是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中国反腐下一步的着力点应该是继续加强制度建设,还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以构筑不想腐的堤坝。我们要坚持加强党性教育,加强思想教育、形成不想腐的自律意识和思想道德防线,才能有效铲除腐败现象的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
(作者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课题“系统性预防与惩治腐败方略研究”(课题编号: 2016THZWYY05)阶段性成果】
责编/高骊 谷漩(见习)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