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让“不作为”的官员混不下去

核心提示: 当前,官员们在“不作为”中表现出的重视个人兴趣爱好发展而忽视本职工作、工作态度良好但“不办实事”等新现象需要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对此,需要通过积极完善群众问责制,并对官员的权责进行统一明确,进一步优化政府官员行政考核并主动加强工作作风建设等措施的落实,彻底解决官员“不作为”问题。

【摘要】当前,官员们在“不作为”中表现出的重视个人兴趣爱好发展而忽视本职工作、工作态度良好但“不办实事”等新现象需要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对此,需要通过积极完善群众问责制,并对官员的权责进行统一明确,进一步优化政府官员行政考核并主动加强工作作风建设等措施的落实,彻底解决官员“不作为”问题。

【关键词】官员   “不作为”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人们常说,为官者在其位谋其政,政府官员的不作为不仅使政府的威信力和公信力有所下降,使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降低,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利益。

官员“不作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官员的“不作为”会损害公共利益,使公共产品以及相关服务资源的充分运用受到阻碍。譬如部分地区曾经出现因资金到位延迟等原因而导致保障性住房项目推迟现象,使得原本作为民生工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没有把应有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官员的“不作为”会影响公权力属性。政府官员手中掌握着公权力,个别政府官员在行使自身公权力的过程中,会逐渐迷失自身本性,在面对诱惑时缺乏抵抗力。而这也使得公权力由原本的公共属性开始转变为一种私人属性的权力。虽然也有部分官员能够抵挡住诱惑,但有时依然会利用上班时间处理私事。

官员的“不作为”会影响政府公信力。官员“不作为”对于政府公信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当前严抓政府官员工作作风与工作态度的形势之下,有些干部虽然在办事过程中对待群众的态度有了很大好转,对公民的诉求也在口头上予以承诺进行解决,但之后往往不能及时采取行动,因而也就无法真正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问题。长此以往群众自然会对政府产生不好的印象,进而失去对政府的信任,导致政府的公信力和威信力有所下降,大大影响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官员的“不作为”会影响政治生态。官员“不作为”的风气一旦在政府部门逐渐蔓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政府部门产生影响,尤其是官员不作为的工作心态比较容易对原本有着雄心壮志和宏伟抱负的官员的行政心态产生影响,让其在“上行下效”过程中逐渐失去了有所作为的热情,使得政治生态受到不良影响。

官员“不作为”的新表现

看重发展个人兴趣爱好而忽视本职工作。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因此相比之前许多官员都变得“规矩”了许多,但却逐渐出现了看重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忽视自身本职工作的问题。部分“不作为”的官员在自己的工作时间中,开始利用自己权利的便利来满足自身的兴趣爱好需要。比如一些官员爱好书画,就会在工作中收集一些书画作品,而且花费许多精力来结交“同道之人”,与普通群众之间的接触却少之又少。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正慢慢成为个别官员“不作为”中比较突出的新表现。

工作不作为、慢作为。在问责制度逐渐严格的背景之下,部分官员为在官场上能够长久生存,开始采用不贪腐、不干活、不作为、不办事的工作方式。譬如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其虽然看似依旧在拉项目、待客户方面表现得很热情,但也只是客客气气地接待项目客户,并未在完善项目方案上做出任何积极的、实质性的举措,使得最终能够真正引进的项目寥寥无几。通过选择不作为的方式避免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在官场中实现“平平安安”的方式甚至开始受到个别人的推崇,导致这种行为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官场生存方式。

态度好但实效性低。当前,群众在办事过程中大多能够受到热情接待,许多地方政府以及下属部门单位也开始能够主动举办各种“送服务下乡”等活动,主动了解村民、居民的诉求、想法等,并在口头上承诺村民、居民会尽快解决其反映的问题,满足其想法与诉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众反应的问题却逐渐被搁置。

如何治理官员“不作为”

完善群众问责制。群众是监督政府官员的一大重要力量,在对政府官员进行考核与评估的过程中,群众的满意程度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核标准。我国政府官员中“不作为”的问题自古有之,解决政府官员“不作为”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即使在当前问责高压之下,该问题也仍然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在对政府官员进行问责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问责机制,使得在对官员进行监督与管控的过程中,其有效性始终难以得到大幅提升。因此笔者建议在彻底治理政府官员“不作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积极完善群众问责机制,利用民评官的方式,将群众的满意程度视为评价官员履职情况的关键指标,直接关系着官员的选用和选拔。通过借助群众的力量向官员施压,使其不得不尽快转变自身的工作态度与作风,从而有效根治官员的“不作为”问题。

实现权责统一。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及需要通过完善相关政策避免政府“养不作为的人”,而在此过程中对政府官员的权力、义务、责任进行明确划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相应的权责清单,对政府官员需要作为的领域以及事项等进行统一明确,尤其是需要对法律中没有明文禁止但政府官员同样不能作为的事项以及领域进行清晰标明,利用此种“列清单”的方式使得行政机关能够准确掌握自身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需要行使的权力之间的关系。在清单的敦促和明确之下,使得政府官员能够形成强烈的责任心和勇于作为的意识,有效解决当前其“不作为、不办事”以求在官场上“平平安安”的行为。例如泰州市政府便创造性地为“不作为”官员设置了“蜗牛奖”,获奖官员一律不作为干部提升的优选对象,从而使得官员自身形成一种紧迫感,进而可以更加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本职工作当中。

优化行政考核。在治理政府官员“不作为”的过程中,同样还需要对官员的行政考核方式进行优化,对于在为群众办实事过程中出现的非原则性错误,应当在谅解的基础之上多多鼓励,使得官员能够在有所作为方面更有勇气和动力。此外,我国还需要尽快对政府官员“不作为”的表现以及时间等方面进行明确限定,要求政府官员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本职工作、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如果超出规定时间完成或是没有完成,均需给出合理的解释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及时间。在行政考核中一旦发现有官员存在“不作为”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严肃处理,视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处罚,从而震慑存在问题的政府官员。而对一心想要为群众办实事的官员则要加大奖励力度,在赏罚分明的行政考核之下让“不作为”官员无处遁形。

建立优良作风。良好的党风和工作作风建设也是解决政府官员“不作为”的一大重要措施。通过积极组织官员学习党的先进思想理论,强化其对本职工作的理解与认知,在政府官员中形成一种以“有所作为”为荣,以“无所作为”为耻的工作作风。通过主动加强政府官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官场上树立起一种正确的、积极向上的行政风气,通过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并大力推动改革发展事业,使得政府官员能够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铭记于心,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者为中共信阳市委党校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红色基因传承促进干部党性教育科学化研究”(项目编号:2017CDJ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陈文权、许可:《治理地方政府官员“懒政”的对策探讨》,《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第9期。

②郑万军、刘磊:《官员“懒政”的机制原因及治理思路》,《领导科学》,2016年第27期。

③付超:《官员“懒政”新表现及对策思考》,《延边党校学报》,2016年第6期。

责编/宋睿宸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贾娜]
标签: 不作为   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