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对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综合创新能力的测评

基于城市综合创新指数评价体系,结合相关的公开统计数据,对15个副省级城市以及4个直辖市的创新基础力、创新投入力、创新产出力和创新持续力分别进行了评估,根据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各指标得分情况,提出了今后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的对策。   

重要发现:

·综合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投入强度大,能够提升创新产出效益,创新成果转化驱动城市经济发展,而经济增长较快的城市又会吸引更多创新资源流入,从而更有能力加大创新投入,创造创新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

·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城市综合创新能力领跑全国。这三个城市具有明显的创新优势: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服务完善、创新投入强度大、创新产出转化效率高,以及创新促进经济增长能力强。

·东北地区三个省会城市综合创新能力暂时处于落后状态。这三个城市工业基础雄厚、高校和科研院所林立,创新基础并不薄弱,但如何转变发展理念,将拥有的优质资源转化为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动力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创新投入强度与地区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创新投入方面各城市之间差异较悬殊,综合创新能力排名领先的城市更加注重创新人才和资金的投入,而排名较落后的城市在创新投入上显得相对保守。

·创新持续力代表城市创新对于地区经济增长的长期贡献作用。武汉在这方面表现突出,在创新机制的推动下,武汉近5年的技术成果转化以及经济增长率均居首位,通过创新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无限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能再继续沿用旧的经济思维和旧的发展模式,未来应当更多地利用创新引领城市的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考察的不仅是综合实力,更是对创新能力的衡量,一个城市成长为创新型城市需要兼顾发展理念的转变和内生驱动的持续升级。

图像 18

创新是城市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同时也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城市发展需由新的发展理念引领,而其中,创新发展居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城市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把创新驱动放在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将改革创新深入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城市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速增效升级。纵观国内外,走在前列的城市,无一不把创新驱动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谁抓住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机遇,谁就抓住了城市发展的主动权。所以,必须在突破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大胆创新,用创新驱动的思维和手段激发经济活力,打开城市发展的新局面。

2016年12月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中对创新型城市作出如下界定:“创新型城市是以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高效的创新服务和政府治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对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国家发挥显著支撑引领作用的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构建创新型国家核心支点的必然要求;是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需要;是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破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系列问题,完善城市创新发展内涵和理念的重要举措。

要使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必须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创新能力,突出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同时重视各个领域、各种形式的创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双创”上升为国家层面战略的背景下,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因此,有必要对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重要支柱的城市进行综合创新能力的评估,客观反映中国城市创新发展情况,为城市制定创新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最终促进城市的创新发展。

为此,人民论坛测评中心成立了“中国城市综合创新指数”课题组,开展了“中国城市综合创新指数评价体系”的编制和相关测评、政策研究。针对15个副省级城市及4个直辖市共19个城市,从创新基础力、创新投入力、创新产出力、创新持续力四个方面入手,对其创新活动进行了分析和挖掘。

建立城市综合创新指数的意义

首先,构建城市综合创新指数有助于评价中国城市创新发展现状。城市是创新活动的聚集地,城市综合创新指数旨在全面反映各城市综合创新进程以及其创新能力在全国重点城市中的排名,为地方政府衡量与比较全国重点地区创新城市发展提供依据和抓手。

其次,构建城市综合创新指数可为城市制定创新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城市综合创新指数旨在总结创新成效,发现创新短板,挖掘创新潜力,更好地制定城市创新规划和创新能力发展策略。因此,城市综合创新指数并未将资源禀赋、国家政策支持等地方政府不可控因素包含在内,只将可以充分发挥城市主观能动性的因素考虑进来,使城市创新的着力点更为清晰。

最后,构建城市综合创新指数有助于推动城市创新创业。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助推下,城市创新创业愈加活跃,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强。开展城市综合创新指数的研究有助于让“双创”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通过政府决策引导、市场经济手段以及企业自身能力,助力“双创”发展,推动城市创新创业。

国家的创新要以地方创新为先导。人民论坛测评中心选取了中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作为测评的对象,主要是因为这些大城市聚集了各种创新资源和要素,同时又是国家相关政策的重点支持对象,并逐渐成为我国创新最活跃的地区,也是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增长的龙头。这些大城市的综合创新能力,可以体现出中国主要城市的整体创新能力,同时也是下一阶段中国城市发展转型的关键。

城市综合创新评价指标的构建方法

人民论坛测评中心在梳理建设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机遇之城报告、国际竞争力指数报告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建设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了适合城市综合创新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从“产、学、研、服”四个方面为切入点衡量我国19个重点城市的综合创新状况,以用最适宜的指标来进行尽可能的客观评价为导向,最终搭建了包含创新基础力、创新投入力、创新产出力、创新持续力四个一级指标在内的城市综合创新指数评价体系。而指标数据选取,则充分建立在数据的可获得性基础之上。

指标体系的建立

对于城市综合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可分为三个级别,各指标具有逐级的覆盖性,第三级指标具有直接的可测量性和数据可得性。一级指标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创新基础力,由产业经济基础、人才基础、科研基础、政策服务基础四个二级指标构成,第二部分为创新投入力,由企业投入、政府和社会投入、人才投入三个二级指标构成,第三部分为创新产出力,由产业化成果、科技成果、地区经济产出三个二级指标构成,第四部分为创新持续力,由成果转化、经济增长两个二级指标构成。

创新基础力。创新基础是创新主体所处空间范围内各创新基础要素的总和,反映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关键创新要素的集聚能力。创新基础环境如何,对于能否挖掘创新潜能至关重要。在城市综合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中,我们以“产、学、研、服”等创新要素为关注点,将城市创新环境拆分为产业经济基础、人才基础、科研基础、政策服务基础四个二级指标来衡量。

首先,城市的经济和产业基础是创新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宏观经济情况、产业及企业结构,是其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在此我们使用了人均GDP指标来评价宏观经济情况,使用第三产业比重评价城市产业结构。

其次,城市创新的人才基础主要体现为城市的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状况。只有拥有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优化城市人口结构,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才能大力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在这项指标的选取中,我们主要采用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比和普通高校在校生数量占年末总人口比例对城市创新的人才基础进行评价。

再次,科研基础体现了从事科技研发工作的机构发育水平,基础研究作为创新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基础研究,为创新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是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在从事基础科研工作的机构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主要力量。因此,考虑到数据可得性,在评价科研基础力时,我们使用了普通高等学校数量这一指标。

最后,城市开展创新活动离不开各种服务机构的支持,主要包括政府服务、创业服务机构等方面。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有助于提升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全面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则能起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作用,是城市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们分别使用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支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来衡量城市创新的政策和服务基础。

创新投入力。创新投入是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资金和人才是创新投入的核心要素。人才驱动是创新驱动的实质,资金投入则是成果转化和产出的重要保障,资金投入主要包括企业投入、社会投入和公共财政投入。资金和人才是打造创新链的关键课题,是城市创新发展的要义所在,更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当下,资金和人才要素能不能快速集聚、合理配置,对创新发展尤为关键。

在人才投入方面我们使用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城镇非私营单位在职科技人员平均工资两个指标来衡量;对于企业投入的评价指标,我们选择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这一指标,而政府和社会投入则使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科技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作为评价指标。

创新产出力。创新产出是创新投入的结果,是城市综合创新能力最直观的表现,创新活动的产出是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首先,创新活动最直接的产出为科技成果,即知识产出,而知识产出通过成果转化,为企业增加收益和开拓市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使城市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经济产出增加,效率提升,经济快速增长。

我们主要采用国家自然科学奖数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两个指标来评价科技成果产出;产业化成果计算则采用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两个指标;整个地区的经济产出由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地区GDP比重两个指标来代表。

创新持续力。创新的持续力主要衡量城市的创新能力能否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长效支撑机制,而城市经济的发展进步表现为产业结构优化、人口就业提升以及综合经济增长。为了衡量城市创新能力的持续性,我们不宜使用短期的经济指标来评价,而应当通过观察5年的增长率指标跟踪城市中长期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轨迹,以此来判断城市是否拥有可持续的创新能力。

我们选取5年输出技术成交金额增长率、5年吸纳技术成交金额增长率、5年GDP增长率三个指标来代表城市创新持续力中的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综合经济增长两个维度。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省级   能力   城市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