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坚定文化自信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作者:吴潜涛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

微信图片_20171021150847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三部分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并遵循这一方略,对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部署安排。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和基本遵循,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深刻认识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解决好为何要坚持文化自信的问题。人类社会发展到当今时代,文化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文化自信的力量越来越被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重要论断,高度概括了文化、文化自信与民族繁荣、国家昌盛之间的密切关系,精辟论述了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确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及其依据,解决好文化自信是什么和理论依据的问题。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它同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融为一体,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一重要论述,既明确了文化自信的涵义,又从三重纬度精准地指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理论依据。

遵循文化建设方略和安排,解决好如何坚持文化自信的问题。一是坚持文化自信,必须坚守中国文化立场,明确中国文化建设方向和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中国革命文化的坚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三大任务,共同服务于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使命,共同服务于“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二是坚持文化自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真正区别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才能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正确方向;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真正理解革命的历史意义,才能把握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的当代价值;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之路。三是坚持文化自信,必须高扬文化建设主旋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中国文化建设必须高扬主旋律,“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四是坚持文化自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坚持问题导向,回应时代呼唤,“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破解中国文化发展面临的重大而又急迫的课题,夯实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贡献促进世界文明进步的中国智慧。

责任编辑/赵光菊 王克(见习)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