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的伟大进军,首先是向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起的进军
十九大报告用了一个动员令、冲锋号式的标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他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中,从贫穷到温饱、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第一、第二步战略目标,到上个世纪末都已如期实现。
在此基础上,十六大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新的奋斗目标:即在21世纪头20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全国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几届中央领导集体紧紧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了一步一层楼的台阶式跨越。我国经济总量由改革开放之初排名世界第十一位,到2009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
十八大以来的这5年,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覆盖的领域、覆盖的人口、覆盖的区域这“三个全面”;到2020年要把全国13亿多人口整体带入全面小康社会,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经过十八大以来5年的积极工作,全国范围力度空前的脱真贫、真脱贫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国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中国作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全国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这里提出的“五大建设”、“七大战略”、“三大攻坚战”,以及“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还有“得到全国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是在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基础上,针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实际状况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全局指导性。这既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关键一仗的高度重视,又体现了我们党大政方针的连续性、稳定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生动体现。这里提出的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牛鼻子”,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重要保证。
应该看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在此基础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我们党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肩负的双重历史任务。成功收官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才能胜利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所以,只有坚决打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场攻坚战,才能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