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敏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确立新时代发展目标意义十分重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的从“全面小康”迈向“全面现代化”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的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进一步细化,提出了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国家现代化的路线图和时间表,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潮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是新目标基于现实,承上启下,能够有效激励我们聚焦当前我国发展难点焦点,打好解决重点问题的攻坚战,夯实不断前进的基础。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在这个“决胜期”,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按照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大建设”,坚定实施“七大战略”,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既完成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又经过十九大到二十大的“历史交汇期”,为下一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打下扎实的物质基础,汲取向上的精神动力。
二是新目标循序渐进,登高望远,能够更大激发我们为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按照“两个时期”“两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安排,实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跨越。其逻辑基础就是党的十九大鲜明昭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继续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这一矛盾的过程。在“第一个全面”实现之后,党和国家的主要工作还需要紧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在更高起点上制定提质增效型的发展目标,更加丰富物质文化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好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建设现代化国家;更好建设生态环境,彰显人格尊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就此,建设“第二个全面”自然成为新时代的历史性任务。
三是新目标顺应潮流、符合规律,能够充分展示我们党勇于担当、勇于变革、勇于创新,致力于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贡献中国力量。当今中国发展已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中国的发展、中国的道路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不仅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更为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新时代,我们党能够清晰地告知世人中国未来现代化发展目标和进程,可以消除各种猜测和疑虑,显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前进的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积极力量。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自信、实践勇气和历史担当。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党带领人民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两阶段划分既谋而有据又符合规律
十九大报告作出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新的“两个阶段”划分,是基于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按照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不断与时俱进,做出的战略安排。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可以预想:世界还将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依旧会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始进入世界前列,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也会更加凸显。为此,在历史的交汇期,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更要志存高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实现国家现代化不懈努力。
十九大报告将“两个阶段”均设定为15年,也是遵从了历史逻辑、经济逻辑、现实逻辑。
从历史逻辑来看,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的68年,我们党结合国民经济实际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都确立了适应当时国民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现代化发展目标,从上世纪50年代末党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目标。制定五年发展规划,通过一步一个台阶的努力,稳打稳扎,基本如期实现了阶段性现代化发展目标,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发展是没有止境的,现代化标准和内涵也在不断提升和丰富,我们需要紧跟世界文明发展趋势,确定与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时代特点相适应的现代化发展目标,而且需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引领性。十九大确立的新目标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从经济逻辑来看,经济发展、产业更替、技术变革等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根据整个西方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10到15年一般构成一个中短期经济周期,这样一个时间段,产业企业可以完成技术升级和组织革新,进而推动生产力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并带来相应的社会变革,工业化水平和社会现代化水平也在这种生产技术转换和变革中实现新的腾飞,并辐射到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从我国前两个阶段性现代化目标的完成时间看,也基本在10到15年之间。目前我们确定15年一个发展阶段,基本是合适的并还留有余地。这是在尚未考虑信息社会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可能带来的产业进步的裂变式影响的前提下。
从现实逻辑来看,新的“两阶段”目标定位于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按照我们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4.5万亿美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超过1万美元。如果按照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在2020年后,经济增长速度按照5%测算,参照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和现代化标准,我们到2035年左右,我国经济总量将超过50万亿美元,将会大大超过目前世界经济排名第一的美国;人均收入超过2.5万美元,基本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生活水准。如果再按照这一趋势,经过第二个15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富足安康的生活,综合国力和社会发展应当位居世界现代化强国之列,并发挥领先性作用。
实现新目标更要锲而不舍只争朝夕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告诫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同样,从实现“全面小康”到实现“全面现代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两个阶段现代化目标内涵作出具体表述,对经济、政治、文化、人民生活、社会、生态、内政外交国防建设等各个方面作出了全面具体部署,我们不仅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还要建设现代化的民主政治、现代化的文化强国、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教育、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现代化的国防军队等等,特别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由“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到那个时候,我们不仅是一个现代化强国,也是一个可以领先世界的文明国家,中华民族可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
在中华民族踏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长征路,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篇章。
责编/刘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