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九大报告内涵非常丰富,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对未来30多年,我们国家走向现代化经济强国,做出了一个非常宏大的部署,确定了很多任务。其中一个重要的亮点,就是首次提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概念。为全面深入从经济层面理解十九大报告,人民论坛网特邀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为大家系统解读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以及如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蕴含丰富内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我们党的报告中属首次出现。十九大报告提出,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围绕这个目标,从经济层面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强国的经济支撑就在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到底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呢?一个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它必然是一个发展、协调、开放、包容的经济体系,是一个高质量的经济体系,是一个区域平衡发展的经济体系,包括产业的现代化、经济结构的现代化、区域布局的现代化,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十九大报告在第五部分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其内涵、目标、原则、支撑基础等方面的描述,是一个高屋建瓴的概括。那么它的内涵是什么呢?我们学习十九大报告,学习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原则方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调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质量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使经济发展质量不断上更高的台阶。这是它的第一层内涵,也是一个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发展的三大变革,包括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第二,产业方面,我们要构筑一个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产业基础,就是 “四位一体”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哪“四位一体”呢?一是实体经济,二是科技创新,三是现代金融,四是人力资源。着力形成这“四位一体”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第二个支撑。
第三,体制方面,一个现代化经济体系必然要有很好的经济体制基础。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体制基础体现在现代化经济体系里边,也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概念。具体来讲就是:市场机制要有效,微观主体要有活力,宏观调控要有度。从而形成一个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由此可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有动力的支撑、产业的支撑和体制的支撑。这三大支撑,构筑起了我们面向现代化经济强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需多方发力
十九大报告非常明晰地阐述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目标、原则和三大支撑之外,第五部分紧接着就明确了如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了六个方面的着力点。
第一,进入“十三五”时期我们一直推进的重要工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一个主线,也是整个“十三五”时期的主线,甚至是在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可能还是工作的重点。如何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九大报告强调,首先要把当前经济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最主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制造业。所以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越来越强。我们已经从一个深层供给短缺的阶段,进入到一个生产制造非常丰富、品种非常多的阶段。中国现在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有220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也就是说在制造业方面,整个社会生产力已经越来越强。但是我们现在仅仅是一个制造业大国,还不是一个制造业强国。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打造一个制造业强国。其着力点不仅仅是创新,还要大力发展先进的制造业,使传统的制造业走向一个全产业链的中高端水平。制造业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需要从快速的数量性扩张,走向高质量的阶段。
第二,报告提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以创新引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利用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比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传统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同时我们的产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全产业链水平,需要按照国际的标准水平来发展先进的服务业,这是实体经济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二个层面。就是要为整个实体经济、制造业的发展不断地转型升级,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比如说我们的高铁、高速公路、航空发展非常快。但我们不仅仅要让看得见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强,看不见的基础设施,信息、网络也要越来越强。在“十三五”规划里面就已提出我们要成为一个网络强国,让看不见的基础设施和看得见的基础设施共同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为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发展降低成本,提高发展质量,提高人民生活的便利程度,以此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另外,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首先针对企业家,我们要创造更好的制度,来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的活力。同时还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我们要在全社会造就一种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这样我们既有优秀企业家,又有技术、还有专业的劳动大军。有了精益求精的社会风尚,整个中国制造业才能从数量大国走向质量大国,转型升级才能为制造业强国做服务。
第三,十九大报告中另外一个重要的亮点,就是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当前中国,除了要打造一个制造业强国,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农村的现代化。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只侧重讲农业现代化,这次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把农业农村现代化放在优先位置。不仅农业现代化,农村也要现代化。整个乡村振兴战略,目的就是要推行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这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但是我们还有六七亿农民在农村,所以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在社会生产力已经显著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的大前提下,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提出振兴乡村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着力点。
第四,要进一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南中北之间生产力发展也不平衡,各个地方各有特点。所以需要共同发展,包括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还有沿海开放地区,要形成一个区域协调发展的总格局。那么从城市层面来看,我们要构筑一个以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特别是和小城镇协同发展的城市发展格局。另外我们要建设海洋强国,还要形成一个更开放、互动的区域发展。以上也呼应了新发展理念中的协调发展。
除此之外,十九大报告还提出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八个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就是围绕“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来形成一个协调发展的经济体制。比如说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再比如说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形成一个有效、有度的宏观调控体系。当然,光有改革不行,还要开放。要站在新时代,站在中国已经融入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形成一个更加开放的新格局。
(人民论坛记者翟羽佳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