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调查报告: 新的时代,公众对更高水平的创新发展有哪些憧憬

图像 1

调查时间:2017年10月25日-30日。

问卷发放: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电子问卷,纸质问卷调查。

样本构成:面向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1235份。其中,男女比例各半;18岁以下占1.25%,18-30岁占40.57%,30-39岁占44.37%,40-49岁占11.77%,50-59岁占1.68%,60岁及以上占0.36%。

重要发现

·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公众内心更深刻的感受是“更加期待能亲历2035、2050等未来的伟大时刻”(60.26%)、“要更加努力地奋斗”(56.50%)、“有了新的盼望和憧憬”(55.30%)。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更多公众看来,进入新时代,发展(56.74%)、创新(52.92%)、进步(51.42%)是最为紧迫、最需要牢牢抓住的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多元化趋势日益突出,人们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体现在物质、安全、文化等多个层面。但同时,多数人在收入、住房、社保等物质层面仍有较大的现实需求,在今后一个时期,最希望得到的实惠包括收入水平的提升(53.34%)、社会保障的健全(46.33%)、住房条件的改善(44.62%)。

·“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逐步确立,对于各级各地,完善各领域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成为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公众更关心和关注人才队伍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科技体制改革、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企业家精神培育五个方面的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考量,符合我国实际国情,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起了新的历史坐标,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同时也是整个十九大报告最大的亮点之一。“新时代”一词,在习近平总书记约三个半小时的报告中共出现36次。这一重大判断,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很多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表达了自己对新时代的看法、评价与期待。十九大召开期间,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发起“为新时代打call”,得到了海内外众多网友的积极响应和评论转发。一时间,“新时代”迅速传遍各地,刷爆朋友圈,成为家喻户晓的“新名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公众有着怎样的感知和感受?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公众认为最紧迫、最应牢牢抓住的是什么?对于今后的生活,公众最憧憬、最希望得到哪些实惠?站在新时代,对于更高水平的创新发展,公众又有哪些关心和关注?围绕这些问题,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展开了本次调查。同时,我们还搜集了专家学者、干部群众围绕“新时代”发表的相关看法与评论。现将主要调查发现呈现如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亲历这一伟大历史时刻,对未来充满期待和憧憬、自己要更加努力地奋斗、与时代有了更强的共鸣,是公众内心的深刻感受

本次调查显示,当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亲历这一伟大历史时刻,以下哪些辞句最能表达您的内心感受”时,有60.26%的受访者选择“更加期待能亲历2035、2050等未来的伟大时刻”,56.50%的受访者选择“要更加努力地奋斗”,55.30%的受访者选择“有了新的盼望和憧憬”,50.41%的受访者选择“和时代有了更强的共鸣”(见图1)。

图像 2

我们所处的这个新时代,一头连接着党和人民96年的奋斗历史,一头通向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党的十九大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基础上,提出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阶段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用平实生动的话语,向我们诠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盛世图景,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激起了人们的无限向往。在各类媒体的相关采访报道中,对国家未来的遐想和向往,新的时代给人以激励、催人以奋进,是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反映。

同时,有很多干部专家表示,公众对未来充满期待和憧憬,也与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密不可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经济社会各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改革发展成果,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这更坚定了公众对党领导人民在新时代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信心。

本次调查中,针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公众内心最强烈的感受”这一问题,有49.05%的受访者选择了“感受到了磅礴的力量”。对此,有干部表示,“这种磅礴的力量,来自于党的指导思想的不断与时俱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统一了全党思想,形成了最大的社会共识,凝聚起了全国民心。”

此外,分别有47.58%的受访者选择了“满怀希望”,47.42%的受访者选择了“自己需要变得更好”,46.96%的受访者选择了“自信”,45.46%的受访者选择了“振奋”,40.75%的受访者选择了“自豪”。正如有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指出的那样,“进入新时代,中国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让人无论是对国家的未来,还是对个人的未来,都充满信心”。还有公众表示,“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我们为生长在这个新时代而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在新时代,发展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以创新的强大动力驱动国家实力向更高水平跃升;同时,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加快发展的步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有机构通过中文分词技术对十九大报告中的高频词进行了统计,其中位列第一的词是“发展”,共出现232次。从“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在十九大报告中,发展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那么,对于广大社会公众而言,进入新时代,心中最关切的是什么?在公众心中,“发展”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公众期待推动和实现怎样的发展?

当问及受访者“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您感觉最紧迫、最应牢牢抓住的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更多受访者表示“要发展,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56.74%)、“要创新,以创新的强大动力驱动国家实力向更高水平跃升”(52.92%)、“要更快进步,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51.42%)。

图像 3

有专家表示,进入新时代,虽然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发展仍是“压倒一切”的第一要务。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也有干部群众表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一把 ‘金钥匙’,正是有了这把‘金钥匙’,近几年来,社会各行各业都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大变化”。进入新时代,更加需要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尤其是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和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还分别有48.52%、47.87%和42.53%的受访者表示“要以人民为中心,将发展成果更有效转化为人民群众更加美好的生活”“不能懈怠,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和要“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尽快跨越转型发展关口”(见图2)。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实践启示我们,为了让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在新时代,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此同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只有付出更为艰辛、更为艰苦的努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顽强拼搏,才能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更加美好未来。

更高水平的收入、更完善的社保体系、更好的居住条件,仍是多数公众今后最憧憬和希望得到的实惠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这在本次调查中也得到了呈现。一方面,随着社会多元化趋势日益突出、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攀升,近年来人们的需求更加多元多样。另一方面,当前我国仍有部分人口尚未彻底摆脱贫困,中等收入群体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仍相对偏低。这种情况下,多数人在收入、住房、社保等物质层面仍有较大的现实需求。当问及受访者“对于今后的生活,您最憧憬、最希望得到哪些实惠”时,调查结果显示,“收入更高,更加富足殷实”(53.34%)、“更让人放心的社会保障”(46.33%)、“实现‘房住不炒’,有更好的居住条件”(44.62%),在众多选项中排在前三位。

其他各选项的选择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能享受到更强大的尖端科技成果”(42.48%)、“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医疗”(41.96%)、“生活在更美好的生态环境里”(40.80%)、“更和睦、更美好的家庭生活”(40.02%)、“更便利的公共服务”(39.74%)、“生活在更安全、更有秩序的社会环境里”(38.61%)、“得到更有发展前景、更加体面的就业机会”(38.56%)、“拿着中国护照行走世界,自豪感更强、底气更足”(38.38%)、“有更多、更高质量的文化和艺术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35.13%)(见图3)。

图像 4

由此观之,从整个国家层面来看,今后加快发展经济、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仍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要继续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以满足公众在科技、教育等方面以及精神层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站在新时代,公众最关心的更高水平的创新发展集中在人才队伍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科技体制改革、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企业家精神培育五个方面

当问及“站在新时代,对于更高水平的创新发展,哪些是您更为关心和关注的”,调查结果显示,55.61%的受访者选择了“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集聚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55.27%的受访者选择了“聚焦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53.86%的受访者选择了“强化技术创新与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双轮驱动’,将创新驱动置于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位置”,53.50%的受访者选择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51.55%的受访者选择了“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见图4)。

图像 5

有专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在这样的背景下,完善各领域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成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

同时,本次调查中,“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知识产权转化和交易平台建设,构建创新生态系统”(50.32%)、“建设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49.72%)、“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48.89%),也分别有约半数的受访者选择。另有41.72%、39.53%的受访者选择了“在云计算、大数据等关键领域加强研发、全面突破,获取核心技术”和“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创新政府监管方式”。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们“在长期实践基础之上的制度创新,为治理找到了抓手,为发展扫除了障碍,为未来打好了基础”。从这一角度而言,今后对于各级各地,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在逐步优化各领域制度安排、制度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经济体系的健全完善,是需要坚持的一个重要逻辑。

【执笔:人民智库高级研究员 栾大鹏】

责编:张盈盈 / 解轶鹏

责任编辑:张盈盈
标签: 调查报告   公众   水平   时代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