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美丽中国。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大力弘扬并牢固树立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而不懈努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人们日益意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的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方面和全过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
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完善和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与现代生态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是在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基础上形成的。现代生态科学的发展表明,生态系统作为自组织的开放系统,是由包括人类在内的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主张人类的行为必须符合生态系统的整体要求,否则会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人需要从大地征服者的角色转变为生态系统中的平等成员。生态学主张整体、循环、平衡和多样性等观念,以及“物物相关”、“相生相克”、“时空有宜”等生态规律,均构成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理念和科学根据。
其次,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突出发展的主题。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意味着停止或减缓经济发展,可以通过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就此而言,可以说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所以,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不断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彰显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传统工业文明从根本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应看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主客二元对立状态,从而加深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造成日益突出的全球性生态问题。工业化以来,人类为追求经济增长,对大自然盲目开发、无序开发、过度开发情况相当严重,让自然界来满足人的需要和目的,却较少考虑使人适应自然的法则和生态规律。人们过于强调改造和战胜自然的力量以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却忽视了自然界对人活动的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而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则是对以上做法的反思和创新,认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所以,我们要坚持以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总结人类过度向自然开发的教训,稳妥推进工业文明,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问题,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实践要求
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确立,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党中央总结多年经验教训,在顶层设计上严格把脉问诊,形成了“1+6”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四梁八柱”,出台了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以保障发展成果。紧紧围绕美丽中国建设,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制度加速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实施,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着力解决雾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综观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立,均贯穿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思想。
(作者单位:北京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