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核心提示: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重要论断,需要从三个方面作深度分析: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是这个论断的实践基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是这个论断的立论依据;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这个论断的根本标志。

【摘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重要论断,需要从三个方面作深度分析: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是这个论断的实践基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是这个论断的立论依据;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这个论断的根本标志。

【关键词】新时代  实践基础  立论依据  根本标志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重要论断,明确了当前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为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动实现平衡而充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这个重要论断,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认识和把握。

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实践基础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从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实践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从10个方面对此作了全面的阐述,即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新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是因为我们形成了三个最重要的成果。

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就是我们党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在全党的核心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郑重选择,是党心民心军心所向。对此,我们不但要从政治上,而且还要从唯物史观上来认识这个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历史唯物主义从不否认而且充分肯定伟大历史人物(包括领袖)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①这句话虽然不是马克思说的,但是马克思赞成这个观点并认为这句话是合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不仅革命权威、政治权威是必须的,领袖权威对无产阶级政党及其事业而言,同样也是必须的。

列宁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捍卫者、继承者,他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运用唯物史观论述了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之间的相互关系。列宁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领导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②列宁还严厉地批评了俄国一些“左”派知识分子提出不要权威、不要纪律、不要政治领袖等错误主张。列宁还特别强调党的杰出领袖对统一党的意志的决定性作用。1921年8月14日,列宁在《给德国共产党员的一封信》中指出:“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③

十八大后,我们党确立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就使党的领导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当代中国制度的最大优势得到了全面的落实和加强,这对于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对于更好地凝聚党和人民的力量,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此,我们全体党员要有充分的认识。

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实践成果,就是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形成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是,今天我们讲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因此,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就是我们讲的“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所要经历的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阶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而只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才能做到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因此,我们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思想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等,并且要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立论依据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又一个重要论断。这既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的实际所作的实事求是的重要判断,又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我国已经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并且在上个世纪末总体上实现小康,再过三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十几亿中国人将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页。当然,我们还应当看到:今天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已经是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们党看到并分析了当前状况,及时地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的重大判断,充分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理论勇气。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特征,社会主要矛盾决定历史发展阶段的性质和特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1981年,我们党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首次作出了“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判断,可以说这个论断是我们作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及近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立论依据。今天我们国家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与此相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即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要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立论依据。今天,我们在坚持这个重要论断上需要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必须充分认识这个重要论断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是因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可以这么说,它一定会对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解决好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二是必须辩证认识这个重要论断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十九大报告在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系的论述上,体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对此我们只有坚持辩证思维才能加以深刻领会和把握。所谓变,是指经过近40年的发展,今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确实发生了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所谓不变,是指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从以前的“三个没有变”,到现在的“两个没有变”,而发生变化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生动地体现了变与不变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我们党所具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因此,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根本标志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与此相应,我们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对这一思想作了浓墨重彩的论述,这是十九大报告内容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加以深刻认识和把握。

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个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充分了印证了恩格斯的著名论断:“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⑤

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个思想博大精深的内容。根据十九大报告的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十大基本问题,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覆盖十七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即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方面作出的八个方面的独创性贡献。

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个思想的基本方略。这就是十四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条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它与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紧密联系,可以说这基本方略是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展开,也是对十八大以来我们推进“四个伟大”实践经验的总结,因而弥足珍贵。

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个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我们要用这个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上紧跟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在实践创新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从而使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具有巨大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02页。

②《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51页。

③《列宁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0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7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544页。

责编/周素丽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中国   新时代   社会主义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