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明确发展是安全的基础,要坚持以发展促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要坚持以安全保发展。当前,要立足新的历史方位,解决新矛盾,破解新难题,加强国家安全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协调推进安全与发展共同进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不断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 发展 统筹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十九大报告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必须深入认识和把握发展和安全的辩证关系,牢牢坚持发展和安全都是硬道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发展和安全利益,不断完善总体国家安全治理体系。
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坚持以发展促安全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犹如空中楼阁、沙上垒塔,都是不可想象的。治国理政的要义在富民强国,实现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是安全的基础,没有发展就没有安全。《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美好图景中,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充分涌流,人们按需分配;一切私有制消灭,国家消亡,“三大差别”消失;一切私有观念消失,人们的能力和精神素质等得到全面提升。没有物质财富的充分涌流,没有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基础,便没有持久可靠的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为安全状态的维持提供保障,为安全能力提升提供支持。当前,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基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安全。邓小平同志指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是最大的政治,是长期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是因为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GDP、国家财政收入、国防经费实现了大幅增长。没有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军队和国防建设就会失去基础,其他安全力量的维持也会后继乏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经济社会实现平衡充分发展,才能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安全提供更为牢固的基础和条件。
当代国际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尖锐复杂,两种意识形态的竞争,没有硝烟却极其残酷,没有宣战但角力激烈。要赢得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说服力,最终将在制度竞争中败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殷鉴不远。国际竞争拼的是实力,拼的是各国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国力。根据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分析框架,国际竞争的三维棋局上层是传统的国家间军事较量,中层是经济力量的角逐,下层是恐怖主义、国际犯罪、气候变化等各种跨国议题,美国是目前的唯一超级大国,但世界正在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没有实力作为后盾,就没有安全可言。国际竞争是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在内的整体比较和综合较量,比拼是包括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实力,比拼的是哪一种制度能够带来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高水平的人民福祉。而不顾及安全,特别是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制度安全的发展,是迷失方向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这是一条指向错误目标、没有发展前途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伟大斗争而选择的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改掉和我们发展目标不相适应的体制壁垒和机制障碍,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实现财富最大涌流、人的自由最大发展。要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受干涉,就必须居安思危,以发展成就来捍卫道路安全,来反证“历史的终结”并非西方声称的唯一模式,进而为各个国家选择符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推动全球安全与治理提供可资借鉴参考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坚持以发展促安全,为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只有经济社会全面充分平衡发展才能为持久安全打牢基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和个人安全意识的增强,为我们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安全提供了强有力支持,为我们提高治理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升安全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进入新时代后,我们要更为注重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更为注重发展目标的整体性和总布局,不能简单满足于经济量化指标,也不能局限于经济“一枝独秀”;要更为注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关注发展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关注发展的平衡性和充分性,让所有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普遍安全提供坚实的基础;要更为注重全球治理议程设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顺应世界互联互动的趋势,推动各国共同发展,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坚持以安全保发展
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当代世界的安全问题,内涵和外延越来越丰富,时空领域越来越宽广,内外因素越来越复杂。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安全是状态与能力的统一,是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统一,是对内安全与对外安全的统一,是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的统一,是发展与安全的统一,是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的统一,是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统一。在国家安全的研究领域,要区隔开安全泛化问题,对限于个体、行业、地域的安全问题不应纳入研究视野,否则会模糊焦点、转移重点。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这是古往今来的历史共识。没有安全保障,发展难以持续。没有国家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中国历史上曾经积贫积弱,半殖民半封建地社会的深刻教训让我们永远铭记,没有国家安全作为后盾,经济社会发展都是空谈。只有先“站”起来,才能“富”起来和“强”起来,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从来不能靠“跪着”乞求实现富强,必须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进行伟大的斗争。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的制度安全,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要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是绝不可能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将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来看,一个国家如果解决不好自己的主权和安全问题,政权随时可能被推翻,安全利益随时可能被侵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便可能中断或者受到影响。确保国家主权完整不受侵犯、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不陷入动乱,是发展得以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没有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发展将无从谈起。没有一个国家能在战火硝烟的动荡局面中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和人民获得幸福生活。
坚持为发展创造安全的环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从国家安全的学理分析,安全威胁分为内源性安全威胁和外源性安全威胁、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内源性威胁目前占据国家安全领域的主要地位。当前,非传统安全威胁已经超过传统安全威胁成为国家安全领域的主要关注点,而且交织传导产生“蝴蝶效应”,以跨国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袭击为代表,已经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主权、领土和发展利益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利益所在,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坚定维护核心利益;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既要防“左”也要防“右”,特别要防止“普世价值”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安全风险;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人民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关注非传统安全威胁凸显以及安全问题的跨国性、联动性和多样性更加突出的特征,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尊重各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把握国际局势,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致力于新的全球安全秩序构建,为人类和平与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一手抓安全一手抓发展,两手都要硬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全局性、历史性变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凸显,需要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满足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和安全都是硬道理,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兼顾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安全威胁,统合十二个国家安全要素的全面的、整体的、系统的国家安全观。正是基于对国家安全要素、国家安全风险和国家安全保障手段措施的科学辩证分析,形成了超越传统国家安全观、符合国际安全情势和中国国情的总体国家安全理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进一步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顺应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把执政安全、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摆在首要位置,牢牢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保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就在于,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个硬道理,要一手抓安全,一手抓发展,二者并重,相互促进共同推进。
发展和安全相互蕴涵,互为条件。安全之中包含发展内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丰富完善安全内容。安全观念、安全机制、安全形势和安全应对措施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安全形势因时而动因势而变,安全利益安全风险须时刻注意。安全从包括军事、国防的传统安全拓展到非传统安全,从对内安全延伸到对外安全,从单一的国内安全衍生到国际安全、全球安全。世界已经成为“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独自应对安全问题。比如恐怖主义袭击、气候问题、跨国有组织犯罪等。发展之中蕴含安全要素,不具备安全要素的发展不可持续。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安全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离不开安全发展的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改革发展互为条件,是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辩证统一,也是世界经济政治军事形势激烈演变的必然因应。发展是根本,安全是保障。没有安全,发展无保障,即使发展好了,也因安全不保会丧失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没有发展,安全不可持续,即使靠各种强力维持也难持久。发展与安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辩证关系。
当前,我们要立足新的历史方位,解决新矛盾,破解新难题,协调推进安全与发展共同进步。《左传》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要认真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立足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增强忧患意识,理清战略利益,统筹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一是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下大气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国家战略利益是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需求的最终体现,要根据国内国际环境的动态变化区分轻重缓急予以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两个没有变”决定着我们当前必须仍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战略平衡问题。在我们并没有面临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和爆发大规模战争的情势下,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搞建设是获得持久可靠安全的保障。这既是发展与安全的辩证逻辑,也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一再证明。二是要把发展优先的理念贯彻到大决策大棋局的安排中,妥善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军事建设、改革开放与维护社会稳定、和平发展与推进国家统一的关系。国防军事建设要与经济建设保持一定比例,加快国防现代化步伐;改革开放要行稳致远、全面推进,把握好“度”,推动社会稳定实现动态平衡;和平发展的战略方针不能变,保持对国家分裂势力的高度警惕,严厉防范和打击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活动和宗教极端活动,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继续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绝不容忍国家分裂历史悲剧重演。三是要正确认识和分析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中潜藏的国家安全风险,特别是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资源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风险,重视发展的安全风险评估,做出科学的预测预警预防,坚持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做好安全风险的应对应急措施,提前设计安全应对预案,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推动发展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为平衡更为充分。
统筹发展与安全问题,要注重国家安全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问题。一要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奠定法治基础。要加快国家安全重点领域的立法,推动安全领域立法科学化,围绕《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完善以宪法为根据、以国家安全法为基础法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完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和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决策机制,健全国家安全体系,依法有力维护国家安全。二要突出对国家安全的战略决策能力和战略实施能力建设,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一个国家是否安全,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国家维护安全的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关乎顶层设计,实际上是国家安全战略制定、安全总体评估的能力;战略实施能力包括安全意识建设、情报信息搜集、风险预测预警预防、审查监管、危机管控以及物资储备、科技创新等领域的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新情况纷繁复杂,新问题纷至沓来,必须不断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才能为维护国家主权、发展和安全利益提供强有力保障。
(作者为人民公安报社副总编辑,研究员,法学博士 )
【参考文献】
①门洪华、肖晞:《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攀登》,2016年第1期。
②刘跃进:《非传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研究》,2014年第6期。
责编/周素丽 姜成(见习)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