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时代

核心提示: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步入了新时代。中国将牢牢把握时代机遇,实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推进全球治理发展完善,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步入了新时代。中国将牢牢把握时代机遇,实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推进全球治理发展完善,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关键词】大国外交  新时代  全球治理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21世纪最大的国际政治变化就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快速崛起,这意味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自近代以来最具历史意义的大变革。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一系列国际国内问题影响,实力相对下降,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经济体集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与近代以来的大国崛起不同,中国崛起不仅意味着国家实力的增强,也意味着非西方文明和文化的崛起。

在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的过程中,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他同时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日益强大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以及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整个世界都在关注,中国自身也在积极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个关乎治国理政全局的重大政治判断,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选择,它意味着中国在实现站起来、富起来的历史性任务的基础上,正在阔步踏上在国际舞台上强起来的新长征,规划了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对外事务的战略重心和努力方向。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无论是中国外交所涉及的地区和领域,还是中国外交所产生的国际影响力,都显著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特征,意味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休戚相关,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中国外交应以参与全球事务、应对全球挑战为基本使命。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以发展中大国的角色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在国际事务中恪守韬光养晦的外交方针,不扛旗、不当头、不称霸,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现代化建设上,这是与中国国家实力及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但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社会对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期待也日益上升。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着众多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面临着众多共同挑战。这些挑战,使得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合作应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最新阐述,意味着中国致力于积极应对人类共同挑战,通过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全球发展外交、全球治理外交,在解决全球问题上作出更大贡献。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面对人类的共同挑战,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尤其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十九大报告作出了进一步的概括,强调要在国际上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五个世界”理念,与国内发展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彼此呼应、融合发展,形成了“国际国内一盘棋”的外交思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应对人类共同挑战提出的“中国方案”,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中国外交的总任务。

新时代中国实施特色大国外交,并不意味着改变和平外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以往大国为追求一己之私而不惜对其他国家动辄使用武力的做法不同,中国的外交是和平外交和发展外交,“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可以说,中国是一支捍卫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义之师、和平之师。

新时代中国实施特色大国外交,并不意味着寻求霸权外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直是中国外交的坚定立场。在过去国力不够强大时,中国坚持这一立场;在强大以后,中国也不会改变这一立场。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这一鲜明的立场向世界宣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不是称王称霸的力量。

中国愿意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发展以我为主、面向全球的伙伴关系

随着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中国外交呈现出新的景观,发展一种以我为主、面向全球的伙伴关系格局。对此,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这一判断回答了中国与谁发展外交关系、发展什么样的外交关系以及如何发展此种外交关系的问题。世界上所有国家,不管地处何处,也不管与中国存在什么样的差异,中国都愿意与之发展伙伴关系,积极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四个层面。

一是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大国关系历来是中国外交的主战场,发展什么样的大国关系,一直是中国外交的关键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两极对峙的国际格局,中国曾奉行“一边倒”的外交立场。后来,随着中美苏国家关系的复杂互动,中国的大国外交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方针,同各国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与俄罗斯等国家积极探索构建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国家关系,探索建立不同形式的战略伙伴关系,取得了积极进展。进入21世纪以后,面对大国关系的新变化,中国积极探索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在总结大国外交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正式确定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这为中国的大国外交指明了方向。这一判断的创新之处在于强调构建大国关系框架,而非仅仅注重发展大国外交本身,尤其是强调总体稳定、均衡发展,意味着在推进战略合作伙伴维度的同时,更注重经济合作伙伴、执法合作伙伴和人文合作伙伴等维度,不断为大国关系充实更多的内涵,注入更多正能量,使得中国的大国外交更具自信、更加全面、更为成熟。

二是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作为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大国,中国历来把周边地区外交关系摆在重要位置。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快速崛起,中国与周边地区关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积极运筹外交全局,进一步突出周边在我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周边地区成为中国外交的对外战略重心。十九大报告在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的基础上,明确亲诚惠容作为周边外交的指导理念,强调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亲诚惠容的指导理念意味着中国周边外交发生深刻变化,在强调扩大中国与周边国家利益共同点和交汇点的同时,更强调讲原则、讲情谊、讲道义,从而赢得更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在具体外交措施上,将突出推动建设互联互通基础上的高质量自由贸易区,发展形式多样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夯实周边战略基础。

三是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坚实基础。十九大报告第一次将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写入文件,强调同发展中国家交往要大力弘扬正确义利观,坚持义利并举、义重于利、互利共赢的方针,“要讲感情,讲危难之中见真情”,构建与发展中国家的命运共同体。这些理念的提出,意味着中国不仅把自己看作发展中国家的一部分,也将自己牢固定位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强调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更加进取、更加有担当、更加奋发有为,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提供更多经济、政治乃至话语权上的支持。

四是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政党外交、人大外交、政协外交、军队外交、地方外交和人民团体外交越来越成为中国立体化外交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力量。

开创对外开放的“升级版”,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方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意在开创对外开放的“升级版”,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要倡议,也是新时代全球发展的“中国方案”,意在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引发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系列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建设进展迅速。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为中国发展搭建了更广阔的全球共同发展大舞台。

二是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南北发展差距缩小。与一些发达国家片面强调维护自有资本利益的经济全球化方案不同,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方案强调全面的经济全球化,强调尊重建设参与国的核心利益、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包容开放、合作共赢。这意味着中国在援助发展中国家上将更加积极、更有力度,将努力做一个负责任、敢担当的发展中大国,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三是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融为一体,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面对一些发达国家反思和质疑经济全球化的声音、思潮以及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排外主张,中国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大方向,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努力纠正和超越近代以来西方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方案错误,推进全球化的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十八大以来,中国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河南、四川等地陆续建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同时,中国与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以及东盟等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中国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方向不可逆转,必将推动中国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四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随着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程度不断提升,中国不仅成为贸易大国,而且也成为投资大国。2016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中国的经济外交正形成一个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最具竞争力的生力军。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和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转型,以中国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强烈呼吁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全球治理观的核心是全球范围内的事情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不能由一家说了算,全球治理体系的规则和制度需要大家一起建设,产生的成果也应由大家一起分享。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全球问题的治理需要全球范围的普遍参与,其中,国家是全球治理最重要的参与方,全球治理的结果对各国都有影响,必须同舟共济、一视同仁。中国的全球治理观把握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大方向,在外交政策原则上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这一原则立场有着显而易见的正当性和优越性,代表着全球治理的未来。

二是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在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时,如何对待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如何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这种改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在全球治理体系中,联合国作为规模最庞大、领域最广泛的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为一己之私虚化和弱化联合国的做法,不仅无益于全球治理的进步,反而会制造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在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地位的基础上,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是新时代加强全球治理唯一正确的道路。

三是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更多反映发达国家的利益,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不足,这导致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存在着严重的“治理赤字”。为此,中国坚决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在联合国改革、世界银行改革以及一系列地区和国际制度改革问题上,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支持发展中国家立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四是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随着中国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上升,国际社会希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近年来,中国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期待,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不断提高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推动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为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意味着中国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

总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步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显著特征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将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实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定不移地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推进全球治理完善,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作者为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责编/杨鹏峰  孙渴(见习)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中国   大国   新时代   外交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