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我国和平发展的世界表达

核心提示: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国崛起之路。中国对外积极建构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要清晰地定位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民心相通的价值选择。要充分发挥中国智慧,建构中国话语,向世界表达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摘要】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国崛起之路。中国对外积极建构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要清晰地定位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民心相通的价值选择。要充分发挥中国智慧,建构中国话语,向世界表达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关键词】和平发展  国家身份  国家形象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要注重硬实力建设,更要加强软实力建设,致力于在全球治理中争取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在追求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如何向世界表达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规划和价值取向,塑造和谐文明、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既是重要的历史命题,又是亟需回应的现实选择。

建构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要立足于中国国家身份的自我认知与表达

“国家身份主要是国家在国际社会所具有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 ,国家身份的选择与定位对于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界定、对外政策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基于国家利益的对外政策选择与行为引发的反馈又会反作用于国家身份的自我建构。因此,明确国家身份的历史与现实,清晰地定位国家利益所在、国家所承担的国际角色以及国家在国际社会如何发挥作用,是对外建构国家形象的基础和前提。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应该如何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目前,中国虽然已经在GDP总量上居于世界第二位,并致力于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但既要看到中国取得的巨大的发展成就,同时也要正视中国面临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及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如何定位当今中国的国家身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要使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美好生活,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的国家利益追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安全的综合平衡。“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清晰地定位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以及中国全方位的国家利益选择,明确中国国家身份的自我认知是积极建构国家形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积极建构中国的国家形象,要树立中国情怀的使命担当意识,中国对外的国家形象承担了传播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中国价值具有多样性,从内容构成看既有历史传承至今的中国价值、也有外来输入内化而成的中国价值、还有具有时代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追求。从结构层次看,在价值层面的价值理想方面,今天中国提出的致力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作为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社会形态,具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价值理想和追求。在实践层面的价值追求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应对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挑战、危机时,提出并践行中国方案。中国对外构建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立足于中华文明丰富的历史底蕴之上,怀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情怀,以关注人类命运的高度站位,将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丰富完善提供宝贵的思想营养。

建构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是中国智慧的积极运用和表达

中国古代外交思想在今天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实践也给予我们许多思想的启迪和方法论的借鉴。

2008年西方爆发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反全球化力量兴起。中国一些周边国家的民族主义突出表现为与中国竞争,力图平衡中国力量。当我国终于从世界舞台边缘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当我国终于可以在硬实力上有了空前的自信和底气的时候,面对国际上的恶意诘难,应如何应对?直接反击听起来痛快淋漓,却很容易踏入对方预设的话语陷阱,造成语言表达不够周全,义理立场陷于被动。在今天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决胜小康的历史时刻,既需要人们弘扬爱国情怀,对民族的未来保持充分自信,也需要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警惕日渐盛行的情绪性民族主义,塑造理性的民族主义精神,运用中国智慧,建构和平发展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俄罗斯时,首次提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其实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和合”智慧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诉求。所谓“和合”智慧,包括“天人合一”,主张精神升华;“和而不同”,主张兼容并蓄、和谐、和平;“厚德载物”,主张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把相互的发展和增长视作共同的机遇而不是威胁,以共同发展,建立命运共同体代替相互遏制和对抗。这种令国际社会耳目一新的理念及实践,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智慧。中国作为首倡者,更要在对外交流中积极倡导,践行和表达该理念,扩大认同和共识,使其成为更普遍的共同智慧,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建构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需依托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与表达

世界现代化进程发端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倡导的理论、价值观、生活方式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具有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成为国际外交舞台的强势语言,演化为无所不在的霸权力量。文化霸权的建立过程就是建立、巩固和挑战改革支配性话语形态或文化形态的过程。西方社会不少有识之士,深刻反思了西方强势文化的痼疾及其制度表现。西方社会无处不在的规范性对抗主义,最终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而效劳那些更有权势的集团的利益。突破西方的文化霸权是时代发展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中国要争取国际话语权,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系统地建构中国的话语体系,深入理论建设,理论越彻底,越可能有说服力。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通晓西方话语体系,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和语言表达,进一步完善中国的话语体系,把中国理念价值,以中国话语表达出来。有一天如果“以合作代替对抗,以互惠代替竞争,以共同发展代替弱肉强食,以合作共赢代替国强必霸”成为一种共识,其结果不是一种新的文化霸权代替西方主导的文化霸权,而是霸权的终结,中国将为人类和平发展贡献新的文化力量。

今天的中国,全球化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民间交流频繁,民众在国家形象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21世纪中国外交的突出特点。 要充分重视民间交流在对外话语权建构方面的重要作用,致力于中国话语体系的多渠道传播,多方面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间外交应该发挥优势作用,开拓更多交流渠道、创建更多合作平台,引导国外机构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开展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工作,促进中外地方政府交流,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要重视公共外交,广泛参加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

今天民间交流与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都有了更好的条件和机遇。积极开展中国民间外交,要充分发挥民间交流的重要作用,通过企业界、知识界、以及各种非政府组织间的友好交流,促进经济合作更加广阔和顺畅,并带动政治合作的发展。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参考文献】

①李慧明:《国际关系中的国家身份》,《学术论坛》,2007年第12期。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责编/高骊  谷漩(见习)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和平   我国   发展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