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庞井君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文化表达,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仔细研究、制定和谋划策略。首先,要从文化的意义上去思考怎样表达问题、呈现问题。问题是故事的前提,有了问题,才会找到好的故事,才会让这种好故事表达一个时代的精神,表达一个时代的声音。当前,文艺工作者、文艺评论工作者应该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一线,深入到人类心灵深处去捕捉、感受时代真正的问题,捕捉这个时代的声音。要把时代的声音、时代的呼声转化成艺术家自己内心的感受,才会创造出好的作品,才能把中国故事讲好。
第二,文化应该形成自己独立的范式。这个独立的范式也是一种理论的模式。1840年以来,中国进行了艰辛复杂漫长的历史转型。作为一个文化大国,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形成自己的文化范式、理论范式,且是能够为人类价值作出新的贡献的文化范式和文化模式。我们有很多的优势形成这样一种文化范式和文化模式。比如说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以及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吸纳了人类文明很多的养分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审美文化为主的文化。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方式,包括生产、生活、医疗、教育等,都大量渗透了审美的方式。这种审美的方式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在新的文化时代,可以深入挖掘传统审美文化特色,为中国的艺术发展,为中国的艺术在世界上大展风采作出贡献。这是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核心之所在。
第三是话语体系。要发展好中国文化,除了要反映时代问题、捕捉时代声音,形成自己的理论范式之外,还要打造中国独特的话语体系。当下,我们打造话语体系有很多的优势,无论是汉语独具魅力的表达方式,还是作为互联网大国在技术、传播渠道方面的建设,还有经济实力等方面,都为打造传播体系、话语体系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和条件。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将会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在世界文化版图中将占有更大的份额。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十九大报告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肩负着神圣的使命,负有重要的历史责任。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要创造好的作品,有几个方面值得强调。
第一,要向人类文化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人类精神最深处探寻。文艺工作者是人类文化的先行者、先知者,也是先倡者。其精神和思维,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当今世界发展一日千里,人类精神演进的速度非常之快。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保持自己思维、精神的力度和敏感性,实时捕捉社会发展最前沿的问题。
第二,要善于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汲取灵感和营养。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比确有独到的优势。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自成体系,如果加以现代化的改造创新,使之与现代文明、现代社会相适应,那么深厚的文化资源将转化成文艺创新的巨大优势。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艺工作者应该不断深入学习传统文化。
第三,要善于把外在的经验与感知,有效地转化成心灵感受。如果不能将所学到、看到、接触到的东西,转化为自己心灵的感受,就不会创造出感人的作品。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艺术家需要下很大功夫。只有实现了由外在经验感知到自己内心感受的良好转换,并以艺术的逻辑方式表达出来,才会为大众创造出好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