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双创”教育助推大学生理性就业

核心提示: 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又存在着片面化、形式化等诸多问题。落实“双创”有助于推动大学生理性就业,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又存在着片面化、形式化等诸多问题。落实“双创”有助于推动大学生理性就业,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关键词】创新创业  教育  理性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创新创业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之上融入创新教育的精髓,以市场为导向,是新时期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双创”是以理论为依托,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培养理论知识深厚,专业技能强,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目标,为推动大学生理性就业提供了发展契机。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提供了基础性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学习和实践中,掌握基本的创业思路和方法,同时能够与社会提前接触,塑造正确、理性的社会观和就业观,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因此,落实“双创”无论是对于人才培养而言,还是学生的理性就业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

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基本内涵,创业创新教育的核心是通过一定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许多学校只是笼统地强调要“创新”“创业”,没有形成一个明确而清晰的教育教学目标,只是简单地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科技论坛等形式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一般而言,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大都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不断地强调创新思维的拓展为目标,由于目标的不明确从而导致难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在现代教育体系下,考核是认定教育质量和反馈教育信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不能量化,传统的考试和综合考评并不能科学地评估老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也难以反映“双创”教育的质量,因此很难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考核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一套系统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一切教育活动运行的基础,是以成文的方式将各种理念、原则、规则固化,约定各个参与人的权利与义务,属于顶层设计。目前,从整体来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没有一套完整而系统的规范体系,习惯性地认为只要鼓励老师学生创新创业,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教育和就业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如何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助推大学生理性就业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运行机理是什么,学校对于创新创业的管理体制是什么,评估教学质量和奖励教学成果的规则是什么,等等,对于这些问题都没有形成明确的规范,创新活动也往往是停留在听讲座、参加大赛、写论文的层面上,创新教育理念并没有深入人心。

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环境。一是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核心硬件设施不够健全。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驱动下,从国家层面到学校,都加大了对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但是部分服务平台的结构不够合理,主要面向理工科专业,而对于经济管理、文学、法学等社科类专业覆盖率不高,平台利用率也不高,没能发挥平台的应有作用。二是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和资金等为主的软性支撑。三是没有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人们创新意识不够高,创新创业理念不够深入,学校创新创业环境与社会大环境未能完全对接。

明确的教育目标是落实双创的根本出发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落实“双创”内在推动力

明确的教育目标是落实双创的根本出发点。培养有专业知识深厚,职业技能结构科学合理、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以及构建具有创新理念的教育伦理和学术氛围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业就业水平,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目标,同时也是对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创新驱动战略和建设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的积极回应。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落实“双创”内在推动力。大学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对于创新创业这一新型的教育理念而言,“理论”与“实践”有着新的内涵,理论不仅囊括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而且包含了创新创业教育下的“创新创业理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而在落实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也必然包含了两种理论的实践。注重理论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是落实“双创”的内在推动力。创新思维受到个人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和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创新能力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既包含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开拓创造的能力等几个方面,因此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支撑,更不能摆脱基础理论的教育而谈创新。一方面老师不仅在课堂教学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创新创业实践中必也要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不能舍本逐末,要将理论教学和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制度与平台的建设是落实“双创”的根本保证,激励是落实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保障措施

制度与平台的建设是落实“双创”的根本保证。建立一套宽严相济的规范体系。教学制度的建设上,一是根据教学模式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原则、领导和管理机制、课程体系规划机制和考核机制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二是规章内化形成规范体系,所有参与者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创新创业教育依据规范科学有序的运行。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和优化创新创业课程结构、专业设置,实现理论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以及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机结合。健全和细化导师管理制度,通过企业人才引进,委派培养,跨专业交流等方式组建学术与实务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的课程教授和创业导师的师资队伍,努力提高导师业务水平和创新素质。

改革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和激励机制。激励是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将导师专业技能和职业生涯教育教学任务相统一起来,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老师薪资制度,提高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而对学生有没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水平的高低的评估是一个相对比较难的课题。特别是创新思维,它是人的一种意识活动,受到基础知识、成长环境和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处于时时的变化之中,很难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来认定,这也就对创新创业的激励措施带了困境。笔者认为,创新创业的激励措施是建立在科学合理公平的教育质量的评估制之上。以成果为主,综合测评和考勤为辅考核体系为主的教育质量评估模式下,细化评估标准,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审定机制,引入企业科研等机构参与质量评估,对特殊项目适当宽化考核指标,形成宽严相济、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

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是培育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土壤,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下,各地区先后建立一批服务平台,例如“创客驿站”“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以市场为导向,实践为核心,为大学生、科研人员及社会企业家等提供基本的创新创业服务条件,是落实“双创”的根本保证。此外,通过各种途径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建立专门的财政预算,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重要的经费保障。

(作者为吉林农业大学讲师)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就业专项)基金项目“吉林省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JKH20170336JY)成果】

【参考文献】

①沈斐敏、徐国立:《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②吴金秋编著:《中国高校“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

③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2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助推   理性   就业   大学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