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是互促共生的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充分发挥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作用,对于凝聚和团结民族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坚持文化自信,发扬民族精神,对内要不断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对外要加强文化交流与宣传。
【关键词】文化自信 民族精神 相互关系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我国拥有5000多年文化发展历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中特有的精神追求。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释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内在实质,同时也为探究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关系提供了思路。
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的互促共生关系
文化自信包含民族精神,同时民族精神反过来也推动文化自信,我们应该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挖掘民族精神,共同为民族复兴早日实现贡献力量。
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文化自信是指民众从内心对某一文化的自觉认同,并将其作为理想信念植根于精神深处,是一种执着、正确的文化心态。从国家层面看,文化自信是国家能够对自身发展孕育出来的文化传统有更加深刻理解,并认为这一文化能够为国家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并对这种文化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在文化交流发展过程中能够采取兼容并蓄态度。从个体发展角度看,文化自信是个体对国家提倡的民族文化能够自觉认同并充分肯定。这种认同不仅是价值取向认同,更是对文化身份认同,是个体在思想深处对民族文化天然亲近,是个体在文化层面的自我深度发展和主体性心态的自然呈现。
首先,民族自信源于文化自信。作为社会群体共同认同的稳定文化心理,文化自信充分体现了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与肯定。这种认同与肯定是从信念和情感深处迸发而出,是社会个体对社会多元文化进行深思、比较和反思基础之上做出的选择,是对民族文化认同的过程选择。民族文化是国家灵魂,失去民族文化支撑,国家和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就会失去光彩。从这个层面看,国家自信需要文化自信支撑,这种支撑在精神层面具有根本性意义,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强大必然需要文化自信,正是在民族兼容并蓄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国家才会不断强大。作为民族发展的精神源泉,文化自信持续不断地为民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类社会是一段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进程,是由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创新发展所形成的现代文明。要想始终保持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之上,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任何民族生存发展都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民族精神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前提,而民族精神复兴更需要民族文化的支持、肯定与自信。
其次,民族精神是文化自信的凝练。任何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势必都会遇到各种艰难困苦,都需要经历各种内忧外患,只有在悠久的历史中不断创新发展,才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文化无疑是其中最为锐利的笔锋,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历久弥坚,就是依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民族自信源于文化自信。新时期,文化自信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中华儿女应该肩负起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使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脉络,主动形成文化自觉,不断推动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坚定文化自信,发扬民族精神
当前,多元文化交织,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前提是要自立自强,树立文化自信,积极发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的发扬就是要发挥二者的互促共生作用,一方面,进一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实文化自信的内核;另一方面,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发扬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以民族精神为核心增强文化自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特质的核心体现,这种文化特质在民族之间的称谓几乎是相同的,但从本质上看还是存在一些特殊性和差异。这些不同主要体现在精神、理想和价值信仰上,也正是因为民族的精神、理想和价值信仰才让民族能够存在并长久地延续下去。民族气质外化的重要标志就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中绝大多数人的精神信仰,其动力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源于民族精神的价值指引力,另一方面来源于民族精神的行为驱动力。要想凝聚民族精神就需要不断强化文化自信,首先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历程中凝聚出来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产业塑造与发展,不断提升我国文化产业产品竞争力。同时,还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通过文化创新,形成能够立足国内又能够面向世界的文化品牌,通过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凝聚时代精神,通过文化交流和文化平台打造,不断增强我国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在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提升国际文化话语权,传播中华文化价值观。
以文化自信为动力发扬民族精神。无论是国家还是民族都不能失去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柱,一旦丧失文化和精神支撑,这个国家和民族就丧失了凝聚力和生命力,也就不能走的长远。中华民族拥有灿烂厚重的历史文化,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就要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就要对自身存在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精神价值资源。特别是经过历史洗礼与价值诠释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这些民族精神既植根于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又与当前的时代精神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价值观念引领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要以文化自信为动力发扬民族精神,在民族精神的指引之下,凝聚最广大人民的认同与支持,全面促进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
一是推动民族精神走向世界。民族精神应该通过中华文化一道走向世界,通过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要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就必须坚持对外交流合作,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实现美好愿望。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望相通,最根本体现在文化相通之上,通过交流、融通,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在推动民族精神走向世界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各国之间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文明的多样性,在不断交流和竞争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与发展。正是在这种文化自信基础之上,我们始终坚持文化对外开放,通过民族精神传播和发展,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二是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文化交流是国际间交流的重要方式,从文化交流的特点看,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和兼容性特点。我们在同外来文化不断交流过程中也在积极向外传播中华文化,不断丰富世界文化,同时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在与中华文化不断交流碰撞过程中,也在吸收和兼容我们的文化优点,并在不断竞争中承认中华文化地位。因此,在中华文化对外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创新发展思路,在对外宣传方式上要有新举措,在文化交流渠道构建上要有新方法,通过运用各种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兴媒体,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世界友人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并向世人展现我国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思想文化资源,从国内外发展形势看,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发扬民族精神,通过二者有效融通共同为中国巨轮远航提供文化和精神指引。
(作者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7年重庆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7316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仲呈祥:《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坚定文化自信 振奋民族精神》,《求是》,2016年第24期。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