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社会主流艺术审美观已逐步实现健康发展,但要实现建设长期、稳定、健康的社会主流审美观还需要找准艺术发展平衡点、正确引导摒弃低俗化“审丑”思维等,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艺术 审丑 审美 消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审丑”本是审美过程中展示负面情绪的表现,在西方审美观的不断冲击下,“审丑”逐渐发展成为恶俗文化的源头,并由此给正确审美观的形成造成了巨大阻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审美观的健康发展。但“审丑”最终仍然会实现向美的回归,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不符合社会历史自然规律的低俗“审丑”终将会退出历史舞台。
艺术中出现“审丑”现象的原因
艺术“审丑”现象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上世纪初的两次世界大战为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与伤害,艺术成了战争时代人们唯一的慰藉,战争发起者们一边不断杀戮、一边用艺术掩盖自己的罪行;战争受害者们也需要借助艺术寻找慰藉。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正是战争“审丑”的经典代表,牛头马面、支离破碎的画面揭露了战争的残酷与人们的绝望。战争结束以后,科技推动社会经济与生产力不断发展,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对精神生活丰富性的需求,而传统文学修养与艺术作品已难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正是这种寻求刺激的心理催生一系列低俗文化的爆发,可以说,是市场需求催化了低俗文化产品的萌发。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艺术作品有不同的需求,人类审美意识与审美心理也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美学已逐渐向多元化、大众化方向发展,随之而来的审美观念的嬗变也从高雅向大众化、甚至低俗化转变,这也是社会审美观主观异化的结果。
艺术“审丑”现象的出现具有时代性。美学家们普遍认为,“审丑”可以从反面促进艺术创新与艺术审美的健康发展,然而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不断涌入中国,我国文化领域也不断出现“三俗”艺术作品。由于中西方审美差异与艺术创作社会背景的差异,西方文化艺术创作思维对我们并不适用。尤其是部分具有民族歧视、政治分裂性的言论与艺术作品创新思想,严重影响了我国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另外,大众因好奇心产生的关注热度会对“三俗”文化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产生推波助澜的效果,个别无良媒体正是借助这种公众关注热度来获取个人利益,继而导致了“三俗”文化现象的进一步发酵恶化。
艺术“审丑”现象的消极影响
非理性审丑导致社会主流艺术创作低俗化发展。低俗化的“审丑”犹如潘多拉的魔盒,一旦被打开便再难以关上,大众艺术欣赏与社会舆论热点向低俗化的转变,也导致一些无良商人和个别商业媒体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哗众取宠,变本加厉地制作更多内容低俗、价值观扭曲的所谓艺术作品。日积月累,在社会大流与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创作者开始走向艺术创作低俗化道路。
非理性审丑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模糊了美与丑、善与恶的界限。“凤姐”等以丑为哗众取宠的资本并走红于网络以后,审丑的作用范围逐渐由艺术领域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冲击了社会主流价值观、艺术审美标准与善恶标准。
非理性审丑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审美观的健康发展。近年来,靠恶搞、低俗无趣味表演走红于媒体的人越来越多,靠衣着暴露走红、靠语言偏激走红、靠行为怪诞走红等乱象丛生,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暴力、血腥、色情的低俗文化现状最终导致了校园霸凌、室友投毒、性侵女童等惨剧的发生。
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找准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平衡点是树立正确审美观的前提。艺术发展的平衡点主要指艺术家与大众之间的平衡点,和艺术作品传递的思想与表达形式的平衡点,即艺术审美与审丑的平衡点。首先,艺术家是艺术创作与表达的主要主体,艺术在进行创作时要充分考虑大众的审美能力与审美需求,然后选择合适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现创作主题,唤醒大众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艺术家应该遵循艺术发展自然规律,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创作理念,用优秀的作品引导社会大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其次,艺术作品传递的思想与艺术表达形式的平衡是指艺术的内涵与表现的平衡,无论艺术创作形式如何丰富,作品的思想才是灵魂所在。另外,创作内涵要深刻、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审美观的文化作品,接受社会理性批判并不断完善艺术创作理念与表现方式,才是我国当代艺术实现丑与审美平衡发展的有效办法。
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需要鼓励艺术家独立创作的态度。中国的国情与历史文化背景决定,西方的艺术发展理论与实践经验对我们并不完全适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留下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艺术体系。我国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需要将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特点发挥出来,并充分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与社会审美需求。同时,我们可以适当借鉴西方先进经验与理念,但中国的艺术创作者应始终坚持民族为先、独立自主的创作原则,坚决抵制不顾原则、一味迎合西方审美观的崇洋派艺术创作思想。另外,我们中国的当代艺术,还应该是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吸取传统文化精髓、独立于西方艺术话语体系之外的艺术。
提升大众艺术审美的品位,还需要抵制低俗艺术作品的创作与传播。首先,参与艺术创作与艺术传播的人要以身作则,自觉抵制低俗艺术的诞生与传播,将低俗、极端化“审丑”扼杀在萌芽状态。其次,艺术作品在接触观众以前需要经历创作、修正、审查、宣传等各个环节,这些程序都应该主动承担艺术作品质量监管的责任,而不是单纯依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审查来把关。最后,艺术传播媒体与艺术评论家也应该积极主动宣扬正能量艺术作品与艺术思想,艺术评论家应立场中正地批判低俗文化艺术作品,引导社会公众更多地关注具有社会正能量的艺术作品。艺术传播媒体也要用媒体公信力积极引导社会公众辨别艺术作品的质量、辨别作品所传播的价值观的正与误,杜绝过分关注娱乐明星八卦新闻而忽视作品内涵的艺术作品信息报道。同时,在生活物质条件不断提高的社会背景下,我们也要倡导公众提高自身艺术鉴赏水平,形成自身独立的艺术鉴赏修养,在艺术审美与审丑过程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且不受外界不实言论的干扰,这也是克服艺术“审丑”消极影响的最有效办法。
艺术的发展需要批判性思维来促进,而艺术“审丑”正是艺术发展批判思想的体现,但“审丑”也需要理性、科学地进行。“审丑”的最终目的是回归美并实现美的更好发展,而不会恶意丑化与伤害。克服艺术“审丑”消极影响还需要从艺术创作出发,结合艺术传播媒介,艺术欣赏的主体通过提高自身艺术鉴赏水平由内而外破坏艺术“审丑”的消极影响。在当今中国,艺术创作、艺术传播、艺术欣赏等艺术活动都应该立足于我国国情,认真履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责任,实现我国文化艺术活动的健康、稳步发展。
(作者为浙江农林大学讲师)
【注:本文系由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资助“文化创意学意义上的现代设计学科建设研究”(项目编号:G17JC020)成果】
【参考文献】
①万柳:《从“解情趣”到“审丑”——论“物哀”对日本动漫审美精神的影响》,《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②潘道正:《德国古典美学的审丑之维——从鲍姆加登的<美学>到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5期。
③鄂霞:《从“审美”到“审丑”——“美”与艺术关系的时代变迁》,《美苑》,2014年第3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