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让法治精神滋养大学生成长

核心提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应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让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做一名知法、守法、懂法的先进青年,促使大学生在社会建设中实现人生价值。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应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让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做一名知法、守法、懂法的先进青年,促使大学生在社会建设中实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 法治教育 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现如今,法律对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依法治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需增强国民法律意识。大学生法治教育对于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必然需求。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现阶段的治国方针,要求做到依法办事、有法必依、违法必究,通过法治方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法治化、民主化,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才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使大学生进入社会能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

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需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要求。只有加强法治建设才能够实现全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才能够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法治建设的支持,党和国家明确提出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和法律素养。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水平,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广。适应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需求,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趋势。这就要求高素质的人才参与到国际交往和经济活动中,这些人才必须懂得国际法律,通过合法途径进行国际贸易交流,从而获取合法的经济效益。缺乏国际法的相关知识,将直接影响国际贸易往来。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促进国际贸易往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当前高校法治教育还不能满足大学生和法治社会建设的需求

多年以来,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相比,还有待加强和改进。

高校对法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当前,非法学专业的法治教育只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传授,而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针对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政治立场的教育,这样就造成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获得的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较少。同时,由于在高校的教育大纲中,法治教育归属于德育教育内容,这导致法治教育课程在大学生的课时中往往被忽视,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全面建设。

法治教育课程安排不合理。首先,非法学专业的法治教育课程安排不够合理。据调查,绝大多数高校对于非法学专业的法治教育只是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进行讲解,而对于一些专业性法律知识的教育较少,导致法治教育的科学性、专业性不强。其次,法治教育的课程内容单一,也不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在大学生的法治教育课程中,对于各项基本法律的知识点较少,学生无法深入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所传授的课程也只是停留在法律相关概念的层面,对于深层次的法律内涵、特征、性质、作用等较少。最后,法治教育缺乏实践教学。大多数的学校注重对学生的课堂教育,能够给学生灌输法律意识,但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缺乏实践教学,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和素养。目前大学生犯罪事件屡屡发生,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法律实践,不能够将法律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提高认识,丰富教育方式方法,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

第一,提高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首先,要树立正确素质教育理念。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已经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需求,更注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全面发展,不仅要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对于学校而言,要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调整教育模式,增设法治教育课程,有效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将法治教育从德育教育体系中独立出来,提高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重视程度。其次,在大学生法治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法治教育,通过法治教育课程,树立学生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将法治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和道德培养,以实现良好的法治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二,合理安排法治教育课程。一是完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一般大学生法治教育课程主要侧重对法条的解读,课程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育效果不佳。因此,在法治教育课程的内容中应该增加一些有关于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后的法律问题,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将所学的法律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促进大学生在社会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遵纪守法的知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是丰富法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在教育课程的内容安排上应该融入一些社会实践内容,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法律实践的教学活动中,将所学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法律的实践意义,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教学效果。三是注重案例教育,现如今,大学生犯罪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在课程安排中设置案例分析,如结合社会中一些大学生犯罪的案件进行分析和讨论,对于社会中一些法律现象进行探讨,分析案件中的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从而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出现极端心理,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

第三,加强法治教育体系建设。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只有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才能够有效提高法治教育的效果。对教师进行专业的法律课程培训,定期举行法治教育研讨会,对教育过程中的法律问题进行相互交流,促进教师的整体法律素质和教学水平。与此同时,应该积极引进具有丰富法治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并加强教师与其他法学院校教师的互动与交流,提高整体的师资水平。二是完善法治教育管理体系。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效果评估,对教育成果进行监督、管理,并将法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考核的主要内容。对于教师而言,要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情况及时跟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学生而言,要对法治教育课程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估,通过考试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作者为海南师范大学讲师)

【参考文献】

①盛敏:《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理念构建探析》,《求索》,2014年第10期。

②杨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性探究——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部分教学为中心》,《高教论坛》,2014年第6期。

③李洋笑:《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缺失与高校法治教育模式的构建》,《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6期。

责编/周素丽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温祖俊]
标签: 滋养   法治   精神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