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全党、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全面从严治党既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党的核心领导地位的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精神支撑。我们应该客观、理性、科学地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彼此之间的相互推进效应。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 核心价值观 实践保障
【中图分类号】D091.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建设,面对经济新形势、社会新改革和历史新任务作出了重大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马车的两个“车轮”,既是对党的治国理政方针的改革与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丰硕成果。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应该深度把握二者的内涵和联系,强化二者的有效推进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探索更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更合理的实现路径。
全面从严治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推进的理论依据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角度分析,全面从严治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在这一体系下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通过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战略布局的实施,在诸多层面体现出二者的密切联系。
首先,全面从严治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把这个基本原理运用于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呈现出“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特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真实写照。当前中国已经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国民收入明显提升,相应的在社会结构、产业布局、文化形态等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对社会思潮影响较大的文化价值观多元化,导致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和思维方式产生深刻改变,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主体”主观能动性,结合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和实践来说,“从严”的对象并非仅仅针对党组织、党员及干部,同时也包括党的思想、作风、组织、文化等,体现出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
其次,全面从严治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的根本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实践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原则,总结来说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从现状出发,“十三五”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迫切、社会驱动因素转型等一系列问题下,中国社会面临改革难题,包括中等收入陷阱、人口老龄化、西方话语权冲击等,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严峻的挑战。
全面从严治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保障
党的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相统一的;因此,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不局限于党自身,它的目的是解决党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
第一,全面从严治党规避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缺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划分出三个层次,分别包括了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准则,“三位一体”的价值观内核,表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作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需要强化与中华传统优秀美德的结合,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脚点是“德”,按照“国家大德、社会公德、个人私德”的划分依次表现出功能递减效应。个人私德是存在最普遍的一种“德”,然而,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在实践中受到地域文化差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影响,不能全面反映出国家大德和社会公德,也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强制性、法治性特征,立足庞大的党组织和党员规模,以及其在各行业、各组织中的充分渗透,在“私德”基础上不断构建与“公德”“大德”的联系,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党建水平,促进廉政文化建设,作用于党风、政风的改进,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建立“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体系,提高广大共产党员对道德层次的认知。
第二,全面从严治党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人群,其言行举止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立足于党建工作,在更广大层面产生“道德坚守”作用,通过严惩腐败、团结群众、勤政廉洁的作风建设,维护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并结合党纪国法形成强有效的“制约力”,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而并非简单的理论说教。督促全体党员以身作则、执政为民,成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党群关系中的道德表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保障
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开展应该客观分析新问题、新现象,采取多渠道和柔性化的方案。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指引和渠道功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保障。
第一,推进党建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程本质上就是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我们党一直以来都重视思想建设工作,从“古田会议”上确立“思想建党”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方针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党建思想体系构造上不断完善,保证了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建工作中的党建思想内涵进一步丰富,在革命斗争基础上加入了国家建设的具体内容。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战略,党的思想建设面临新任务和新挑战,历届国家领导人都提出了党建思想继承和创新的命题,包括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三个倡导、三严三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八大以来对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总结,是塑造广大党员干部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有效途径。
第二,推进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建设。严厉惩治腐败是十八大以来我党的工作重心。腐败产生的源头是特权思想,特权思想的形成又来源于“不正之风”。党风、政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政机关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凸显了社会体制改革的滞后,行政权力的“异化”导致党政机关中出现腐败的频率上升,特别是一些身居高位、手掌特权的党员干部,其违法违纪问题造成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地动摇了党的地位,客观地说,造成腐败的原因是多样化的,但归根结底是丧失了党性,动摇了信仰,在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不断腐化的过程中,自身逐渐堕落。因此,理念信念是预防腐败的先决条件,也是最终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将理想信念比喻为“钙质”,它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缺乏理念信念的支撑,党员自觉维护廉洁从政的原则也就无从谈起,更不可能维护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基于此,在广大党员干部中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可以对“全面从严治党”形成有效地辅助作用,牢固思想防线,提高防腐能力。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责编/陈楠 谷漩(见习) 美编/于珊 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