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消费社会的到来,伴随而来的是一些人对消费时尚的追求,在社会范围内呈现出多元的消费观,暴露出一些社会问题。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实现科学消费,从而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哲学反思 消费社会 消费异化 科学消费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由此伴随而来的是人们对消费的追求不断提高,消费社会由此到来。消费社会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模式,对推动人类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哲学角度对消费社会进行分析,能够帮助人们更加科学地消费,在消费的带动下更好地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哲学的指导作用,拉近哲学和人们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
消费社会使消费成为社会生活中心
消费与投资、出口构成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消费社会是大众消费时代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社会发展状况,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推动下,消费成为社会生活的主题。
第一,凸显消费符号意义。消费社会中的消费符号充分凸显出社会性的特点,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通常消费是一种符号化操作,即在消费物品的过程中也是对符号的消费。消费社会中消费符号的形成促进了消费文化的发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所消费的物品成为区别自身和其他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消费成为社会生活中心。消费社会是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社会消费不再仅仅满足于人们的生存发展需要,更多的是对人类欲望的实现和满足。
第三,消费成为资本扩张的媒介。新的消费方式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世界各国贸易往来,由此拉近了我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关系,有助于促进我国资本的国际输出。
时至今日,有关消费社会的研究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内容,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消费社会发展逐渐衍生出多种消费问题,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人类社会发展,阻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当代中国消费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
物化的生存状态和迷茫的消费认知。消费社会是物品生产过剩的社会,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人们的购买力提升,加上经济全球化下大量消费品涌入到国内市场中,“物”(商品或者消费品)的压迫感愈发强烈,在社会范围内出现“物包裹人”的现象。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给人带来了一种“人的价值是由其拥有物质多少来决定”的错误观念。物质逐渐成为人们欲望满足的一种代名词,在物质欲望的迅速膨胀下压抑了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不利于社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在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领域表现出的失衡,使得人们成为物质消费的奴隶。
炫耀性消费和意识形态符号化发展。在对物质欲望的强烈追求下,人们开始盲目地通过物质的拥有状况来评定一个人的价值,思想呈现异化发展状态,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一种不良的炫耀性消费氛围,制约了我国传统勤俭节约消费文化的发展。炫耀性消费的到来使得消费不再局限于消费物品本身,而是变成对商品附加意义的消费,即对符号意义的追求。在这样符号化消费的发展下呈现出意识形态符号化。意识形态符号化一旦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就具备了某种权力,对人们的身份认同、价值选择和个人表达产生不良的影响。
滞后的消费认知心理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当下一些消费行为缺乏文化的滋养,使得消费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利于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优秀文化。一些群体的消费文化呈现出异化发展趋势,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甚至造成一定阻碍。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解决当代中国的消费社会问题
密切关注民众的日常生活和自由发展。当今,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受消费主义思想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体现出一定的消费社会特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怎样的发展状态,消费和社会经济发展永远不能脱节,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深刻认识到“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这一辩证理念。在马克思看来,消费和人的自由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消费是表现个人自由的重要方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消费就是从消费角度表现个人自由意志的重要体现。消费自由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消费中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自由是相对的,人们在消费中盲目追求价值符号的过程中淹没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受到外界的操控,出现了消费越来越自由和幸福感越来越不理想的现象。为此,社会消费要注重关注民众的日常生活,通过科学消费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理论。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可以看出,超前消费理念如果过度发展将会引发大范围的经济危机。在现代消费社会发展中,西方意识形态引导着超前消费理念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符号化金融衍生品。符号化的金融产品和实际产品之间产生了分裂,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为此,消费社会问题的解决还需要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现阶段,我国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收入差距制约着消费发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盲目追求商品符号化价值没有意义,无法有效实现社会消费发展。为此,就需要从哲学话语角度,结合实际思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理论。
加强对消费者的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中国人口众多,人们在消费理念指导下的各种消费行为形成中国消费社会现状,因而,针对中国消费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对消费者开展积极的消费教育,向消费者系统地传导正确的消费观念、消费知识、消费理论等,从而帮助消费者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具体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加强对正向消费理论、法规、政策的宣传。引导消费者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追求适度消费。第二,打造系统化的消费者教育中心,为消费者提供积极的消费信息咨询服务,提升消费者的消费质量。
在社会范围内打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第一,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交通设施、社会生活服务设施和乡村的水电路通讯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第二,建立健全消费政策。消费政策在总体上要鼓励适度消费,倡导合理消费。一方面需要通过消费政策改革来尽可能降低人们的消费成本;另一方面还需要开展配套制度改革,通过消费来提升当地经济水平。第三,打造消费监管体系。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有关消费部门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消费法律法规。另外,一些工商、卫生、质量监管部门还需要加大对不法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的惩处力度。第四,完善信用消费制度。信用消费制度是消费和信用的结合,通过信用消费制度的建立能够为消费者的合理消费提供重要支持。信用消费制度的建立需要有序信用环境的支持,具体表现为实现对个人信用档案标准的统一管理、建立个人基本账户、扩大个人信用体系的覆盖范围等。第五,加强对广告的监管。对频发的广告违法问题,需要引起有关人员的关注。为此,需要在广告舆论宣传方面加强法律法规的引导。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为了解决社会的消费问题,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消费哲学的研究,倡导科学理性消费,增强消费观念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从而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消费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作者为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王纵横:《哲学与当代中国的消费社会问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②张剑、孔明安:《消费社会理论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思》,《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8期。
责编/温祖俊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