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低收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之间的不平衡是公众选择最多的不平衡领域,公共资源供给是公众选择最多的不充分领域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据调查数据显示,公众认为在低收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之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发展水平与治理水平之间的不平衡发展表现明显,而公共资源供给、生态环境保护、落后地区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则是较多公众认为不充分发展的领域。
1.不平衡发展的领域
收入分配一直是民众关心的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43.4%的受访者认为不平衡发展突出体现在“低收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之间”。国际上常用基尼系数定量测定社会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过于公平;而0.4是社会分配不平均的警戒线。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2017年初公布的数据,2016年基尼系数为0.465,较2015年有所上升,但并没有改变我国基尼系数总体下降的趋势。自2012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逐年下降,但仍然高于国际公认0.4的贫富差距警戒线。
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发展不平衡也体现在“城乡之间”(37.4%)、“东、中、西等不同区域之间”(35.9%)。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我国的工业化和对外开放集中在东部地区,致使东部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于中部、西部,尤其是西部的经济发展相较于东部更体现出不平衡。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并提出“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的明确目标,深入人心。
本次调查显示,更多受访者(43.0%)认为不平衡发展体现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不平衡,这一结果与公众认为“优美又干净的生态环境”(43.8%)是美好生活的特征之一相印证,这表明公众对环境倾注了更多的关注。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近几年,空气污染、水污染等备受公众关注, 33.5%的受访者表示“现在比过去更在乎”“空气污染指数”。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将“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这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
“发展水平与治理水平之间”的不平衡也被多数受访公众选择(42.1%)。我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提高治理水平提出了诸多挑战。例如,近年来,互联网、共享经济等新型经济形态层出不穷,但在相应领域也存在着治理空白、滞后等问题,新时代的新经济发展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2.不充分发展的领域
本次调查显示,近半数受访者认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的供给有待进一步丰富”(48.2%),近五分之二受访者认为“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要全面覆盖”(36.9%)。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一直是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目前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而且城乡之间、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巨大。有专家指出,在教育经费投入、质量和入学机会方面,农村落后于城市,中西部落后于东部;在卫生服务和健康水平方面,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在社会保障方面,中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以及养老保险覆盖率均不够充分,难以满足人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以及人口老龄化的需要。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多项举措深得人心。
38.3%的受访者认为“生态环境保护还需要更高标准”,与调查中对人们期待“优美又干净的生态环境”以及认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之间”不平衡的结果相符。有专家指出,近年来,随着整个社会环保意识增强和相关措施落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总体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美丽”已成为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约束性指标,这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新时代对美好环境的新期待。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接下来需要进一步加快美丽中国的建设步伐。
“部分落后地区发展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这一选项为三成以上受访者认可(37.9%),这一结果与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城乡之间”(37.4%)、“东、中、西等不同区域之间”(35.9%)的发展不平衡相符合。
此外,分别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了“创新能力亟需增强”(33.8%)、“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更好环境”(33.2%)、“高端制造业还需要不断发展”(33.1%),以及“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升级”(30.3%)等。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我国是全世界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工业化国家,制造业产值于2012年已超越美国。现在,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国。然而在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制造业中,高端制造业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发展还不充分。在增长动能方面,创新的关键作用相比于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投入发展也不充分。有数据表明,2016年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投入国家,但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仍然偏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存在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企业“弃实投虚”的现象。有专家分析,特别是金融、房地产及其他虚拟领域的快速膨胀和过度投机行为,侵蚀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加剧了实体经济的困境。虚拟经济投资时限短、回报率高,吸引大量资本流入,造成实体经济资金严重不足,实体经济“失血”现象突显。
有专家认为,不充分的发展还体现在产业结构上,表现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于制造业的不平衡不充分。有专家认为,各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在经济发展进入中高收入阶段后,经济增长必将由主要依靠工业化转向服务业化。从我国的情况看,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服务业已经超过制造业。但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约51%,远远低于发达经济体60%到70%左右的水平。在服务业中,虽然信息技术发展较快,但科教文卫等现代服务业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这导致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一直低于制造业。
有专家指出,十九大报告中通篇没有再提GDP总量目标以及翻番之类的要求,而是多次提到质量、效益、结构以及活力等字眼,显示了明确的战略导向。
三、对于更好提升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公众的期待呈现出平均化、多样化特征
在调查中,当问及“您更期待哪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得到更好、更快的提升”时,公众对于不同方面的选择差异不大,整体上呈现出平均化趋势。
1.在民生领域,公众期待衣食住行以及社会保障方面的提升
公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包含公众对物质生活的需要。衣食住行以及基本的人身安全是公众一直的期待。本次调查显示,更多受访者期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健全住房供给制度,为房子操心不应是人民生活的全部”,还有部分受访者期待“加强社会安全,实现人民衣、食、住、行样样安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让农村、城市一起富起来”“拓宽创业就业渠道,让人人都能干出一番事业”“营造良好的工作、劳动风气,让勤奋敬业蔚然成风”在总体选择结果中排名也较靠前。有专家认为,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组织效率的提升,一部分劳动力失去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如何建立一种承接技术进步成果的制度安排,扩大就业,是世界性的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等措施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在民主政治方面,公众更期待增强参与感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本次调查中,问及“您更期待哪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得到更好、更快的提升”,受访者表达了较高的参与热情。“进一步改进治理方式,让人人都能成为治理的参与者”“健全法律机制、加大普法力度,使公众有法可依、有法可用”也为较多受访者期待,还有受访者期待“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商量事儿的时候带上我”。
我们对不同政治面貌的群体进行了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党员群体对上述三项的选择比例显著高于群众,表明党员的参与倾向更强。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让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的参与权利有了保障。
3.公众期待保护生态环境
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期待“普及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保护应从自身做起”。生态环境一直为公众所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国务院发布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但生态环境的保护依然任重道远。十九大报告提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为未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线。
4.公众期待文化发展以更好满足精神需求
文化产业与人类的精神需求息息相关,民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本次调查显示,“大力发展文化、让人民物质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得到精神的满足”得到较多受访者的认可。
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取得重大成就,截至2016年底,我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08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到4.14%。然而我国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还不高,面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的新形势,我国文化产品在数量与质量方面都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吐槽低分国产电影、电视剧依然成为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有专家认为,我国目前文化建设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的任务更加紧迫。
还有受访者期待“净化网络环境,让网络空间少点乱七八糟内容”。我国是网络强国,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3.2%,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2016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6.4小时。但网络空间也充斥着人身攻击、污言秽语等不礼貌不健康内容,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可谓是对人民呼声的有力回应。
此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打造‘三观’更正的文明社会”也为部分受访者所期待。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赵鑫洋,制图:石玉】
责编:张盈盈 / 贺胜兰(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