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阳优
打开国门搞建设是发展大势所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更好推动开放发展的新内涵和新要求。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怎样理解全面开放的重要内涵,深刻认识提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时代背景?当前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点又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
理解全面开放新格局丰富内涵的两个基本维度
记者:纵观过去5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您对此有怎样的理解?
张宇燕: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开放发展新理念,对外开放取得重大成就。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一论述内涵丰富,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层次加深。因此,我是从广度和深度这样两个基本维度来加以理解的。
从广度上理解,“全面开放”意味着开放的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其一,在开放的国家对象上,坚持向发达国家开放与向发展中国家开放更好结合。一直以来,发达国家是我国主要经贸伙伴。同时,我国还要积极扩大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贸联系,坚持向发达国家开放和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并重,扩大各方利益交汇点。其二,在开放的领域上,坚持多领域对外开放共同推进。过去我国对外开放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更多是实物贸易,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开放领域将更为广阔,将从制造业领域的实物贸易扩展到包括金融、保险、教育、咨询等在内的服务贸易,实现多领域对外开放。前不久,中美签署的总金额超过2500亿美元的商业合同和双向投资协议中,就包含能源、制造业、农业、航空、电气、汽车等多领域。中国按照自己扩大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将大力推进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这意味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开放”部署正在得到具体落实。其三,在开放的空间上,从沿海开放拓展到沿海沿边开放全面结合。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地区起步,从沿海、沿江到内陆、沿边逐渐推移。目前,“一带一路”建设正在加快推进,这将带动中西部对外开放向更高水平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这为我们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进而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指明了方向。
从深度上理解,“全面开放”意味着开放的方式创新、层次加深。全面开放的一个重大价值,还体现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上。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优势,在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中占据主导甚至支配地位。随着各大国综合实力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为中国与其他新兴国家共同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意义重大,意味着我们不仅应成为现行多边贸易体制的支持者、维护者,还应在国际规则制定、全球制度建设中作出自己的贡献。未来,中国应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既要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推动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还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平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体现了历史转折关头的大国担当
记者:无论是过去5年还是现在,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始终是复杂多变的。比如,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等等。但是,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对此,您做了哪些思考?
张宇燕: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多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逆全球化浪潮兴起,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频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主动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充分体现了历史转折关头的大国担当,将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引领作用,为全球化进程注入新的动力。
全球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贸易和开放促进经济社会进步、促进国家繁荣发展,这是被古今中外的经济理论和发展实践所证明了的一个深刻道理。需要注意的是,全球化总体上是有益的,但不可否认,由西方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零和博弈的特征很明显。可以说,如何应对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问题,实现互利共赢,是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任务。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面对形势的发展变化,经济全球化在形式和内容上面临新的调整,理念上应该更加注重开放包容,方向上应该更加注重普惠平衡,效应上应该更加注重公正共赢。这也是对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新要求。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点?我认为,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来着力。
第一,从国内层面,贸易国各国政府可以通过设立配套保障机制等制度建设来弥补贸易中利益受损人群的损失。比如,可以建立一些体制机制性的补偿办法,包括加大针对失业下岗人群的再就业培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从而更好地解决贫困、收入差距拉大问题。
第二,从国际层面,则可通过提供全球性的公共产品以及设定相关制度规则等,促进贸易互利共赢。在这一过程中,可由一些国家主导提供全球性的公共产品,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难题。比如,中国顺应时代要求、回应国际关切,成立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为全球发展知识的有效供给和交流互鉴提供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未来,是否可以有更多的国家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共同为全球治理贡献力量?类似的制度设计应该是很值得深入研究和考虑的。
总之,面对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改革失去方向的困境,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再次重申“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强调“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其全球性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将是宽广而深远的。
现代化经济体系理应是开放的经济体系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对此,您是怎样理解的?
张宇燕:新发展理念是什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开放是新发展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到明年,我国改革开放就将走过整整40个年头了。熟悉那段历史的人们都知道,改革与开放始终都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改革开放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个人理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本身就是与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充分反映了我国经济内外一盘棋、整体推进的基本思路,也彰显了我国经济发展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力。
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一定程度,我国经济发展和外部经济发展高度融合、紧密相连。中国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所带来的良好效应,不仅体现在国内,还将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另一方面,我们强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该是现代的开放的经济体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体系和全球经济体系密切相关,发展的视角也应该是全球化的。因此,我们现在谈企业效益、产品质量、竞争优势,不是仅针对国内市场,而应针对整个全球市场。经济发展的参照系应该从单纯的国内市场变成整个国际市场。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那样,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应该是未来我们所有经济发展的方向。我个人理解,这应该也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任务来论述的重要意义所在。
把“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重要着力点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其中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对此,您是怎样理解的?
张宇燕:为什么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重点?我个人理解,无论是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还是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都是建立在“一带一路”建设基础之上的。举例来说,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指出,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又进一步指出,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如果我们把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放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中进行整体分析,就会发现,正是“一带一路”建设为相对封闭的内陆提供了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的新契机。因此,“一带一路”建设应是今后一段时期对外开放的工作重点。
在这一过程中,一要加强互联互通实现要素充分流动。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和扩大开放,实现消费与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重点要解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问题。二要为建设贸易强国消除贸易障碍。近年来,我们以国内高标准自贸试验区发展引领“一带一路”沿线园区建设和自贸区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未来,我们还将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对我国境内注册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三要营造良好环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如,营造良好制度环境、金融环境、安全环境和舆论环境等,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总之,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不仅惠及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未来,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