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独家连线 > 正文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赵可金: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

中国愿意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发展以我为主、面向全球的伙伴关系

随着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中国外交呈现出新的景观,发展一种以我为主、面向全球的伙伴关系格局。对此,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这一判断回答了中国与谁发展外交关系、发展什么样的外交关系以及如何发展此种外交关系的问题。世界上所有国家,不管地处何处,也不管与中国存在什么样的差异,中国都愿意与之发展伙伴关系,积极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四个层面。

一是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大国关系历来是中国外交的主战场,发展什么样的大国关系,一直是中国外交的关键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两极对峙的国际格局,中国曾奉行“一边倒”的外交立场。后来,随着中美苏国家关系的复杂互动,中国的大国外交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方针,同各国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与俄罗斯等国家积极探索构建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国家关系,探索建立不同形式的战略伙伴关系,取得了积极进展。进入21世纪以后,面对大国关系的新变化,中国积极探索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在总结大国外交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正式确定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这为中国的大国外交指明了方向。这一判断的创新之处在于强调构建大国关系框架,而非仅仅注重发展大国外交本身,尤其是强调总体稳定、均衡发展,意味着在推进战略合作伙伴维度的同时,更注重经济合作伙伴、执法合作伙伴和人文合作伙伴等维度,不断为大国关系充实更多的内涵,注入更多正能量,使得中国的大国外交更具自信、更加全面、更为成熟。

二是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作为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大国,中国历来把周边地区外交关系摆在重要位置。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快速崛起,中国与周边地区关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积极运筹外交全局,进一步突出周边在我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周边地区成为中国外交的对外战略重心。十九大报告在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的基础上,明确亲诚惠容作为周边外交的指导理念,强调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亲诚惠容的指导理念意味着中国周边外交发生深刻变化,在强调扩大中国与周边国家利益共同点和交汇点的同时,更强调讲原则、讲情谊、讲道义,从而赢得更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在具体外交措施上,将突出推动建设互联互通基础上的高质量自由贸易区,发展形式多样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夯实周边战略基础。

三是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坚实基础。十九大报告第一次将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写入文件,强调同发展中国家交往要大力弘扬正确义利观,坚持义利并举、义重于利、互利共赢的方针,“要讲感情,讲危难之中见真情”,构建与发展中国家的命运共同体。这些理念的提出,意味着中国不仅把自己看作发展中国家的一部分,也将自己牢固定位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强调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更加进取、更加有担当、更加奋发有为,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提供更多经济、政治乃至话语权上的支持。

四是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政党外交、人大外交、政协外交、军队外交、地方外交和人民团体外交越来越成为中国立体化外交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力量。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新时代   大国外交   全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