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坚定不移强化组织引领,筑牢脱贫攻坚“桥头堡”
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组织就跟进到哪里,着力打造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是把支部建在脱贫奔康产业链上。建立脱贫奔康产业党组织839个,推行党政引导、龙头带动、群众主体、金融支持、专合组织“五方联动”模式,加快建设1290个脱贫奔康产业园,招引龙头企业160多家,新建产业基地15.1万亩,带动3.2万户贫困户进入产业、对接企业、兴家立业。依托“嘉陵江英才工程”,强化脱贫奔康人才支撑,培养种植、养殖、电商等农村实用人才2.73万人,引进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城镇建设等急需紧缺人才160名。二是把党建服务延伸到脱贫奔康示范线上。扎实推进党建创新示范引领工程,创新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产联建等模式,结合实施100个现代循环农业园、培育100个亿元农业龙头企业、打造100个农业示范样板“三百示范工程”,建成“西充—南部—仪陇、高坪—蓬安—营山”和嘉陵“2+1”脱贫示范线,覆盖68个乡镇560个村,带动贫困户15450户。三是把党员作用发挥到脱贫奔康示范项目上。按照省委王东明书记“争做脱贫致富的带头人、遵纪守法的老实人、新风正气的引路人”要求,大力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党员示范户+贫困户”等模式,加快建设1290个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带动3000余名贫困党员、5万余名贫困群众致富奔康。结合示范项目实施,新发展小庭院、小养殖、小买卖、小作坊“四小工程”2.1万户。充分发挥党员在政策宣传、示范引领、参与监督方面的重要作用,管好用好10亿元“四项扶贫基金”,发挥基金最大效益。
五、 坚定不移强化法纪引领,树好脱贫攻坚“风向标”
南充市委坚决彻底肃清拉票贿选案余毒,不断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为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一是全面实施法治扶贫。大力实施十个维权站点做后盾、百名知名律师把脉助发展、千名政法干警进村促和谐、万名法治干部入户结穷亲“十百千万”工程,每个乡镇打造1—2个“法治扶贫样板村”,为每个贫困村培养5—10名“法律明白人”,引导农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维权靠法。二是大力营造新风正气。深化“四好村”创建,办好农民夜校,全覆盖、持续性、常态化开展脱贫政策、文明新风、习惯养成、自力更生、感恩奋进“五项教育”;深入开展孝老敬亲、忠厚诚信、勤劳致富、创业自立、庭院洁美“五项评比”,在贫困乡村形成感恩奋进、遵纪守法、不甘落后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力开展专项整治。持续开展涉农领域项目资金乱象专项整治,重点查处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瓜分扶贫项目、贪占扶贫资金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办一起、严处一起。2017年以来,开展脱贫攻坚检查83次,专项督办问题49个,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81人。
在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总体战的进程中,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奋勇争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南充篇章”。
一是百倍用心、千倍用力,交出了精彩纷呈的南充答卷。全市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坚持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社会组织“三种力量”一齐上,以愚公之志、雷霆之力、穿石之功,形成了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支持的“大扶贫”格局。探索了“五方联动”脱贫奔康产业园长效脱贫模式,“9+5”暗访督查推进机制得到汪洋副总理肯定性批示,产业扶贫南充模式在《人民日报》刊登推广,第一书记“五带五强”工作法在《四川日报》头版头条宣传报道。2016年,南充市脱贫攻坚取得了在市(州)考核排位、南部县在脱贫摘帽县排名、阆中市在秦巴片区县评比“三个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在特殊背景、特殊困难下交出了一份滚石上山、逆势而进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