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农村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广大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小康建设,扎实开展好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显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民俗文化 文化活动 农村文化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春节,由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百花争艳闹新春”群众文艺展演活动,在贤良港天后祖祠朝圣广场隆重举行。此次活动吸引了辖区内的38个村(社区)近百支队伍参赛,展演队伍分为军鼓车鼓、广场舞和十音八乐三大类别。可以说,这次活动给广大基层群众的春节生活奉上了一道“文艺大餐”,让当地群众特别是许多回乡过年的乡亲们感受到这个春节过得有声有色,红火喜庆,年味十足。
“百花争艳闹新春”群众文艺展演活动的成效及意义
传承了优秀民俗文化,留住了乡音,记住了乡愁。这次“百花争艳闹新春”群众文艺展演活动,以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载体,让群众自娱自乐,展示才艺。尤其是军鼓、车鼓和十音八乐的表演,更具有浓郁的乡村特色和民俗气息。一个时期以来,乡亲们逢年过节,除了访亲拜友、喝酒打牌、燃放烟花爆竹之外,少有其他的娱乐活动,乡亲们都觉得年味淡了,乡趣少了,一些优秀的地方民俗文化濒临失传。今年,在“百花争艳闹新春”群众文艺展演活动的推动下,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的春节格外热闹,许多民间艺人重新出山,和广大村民、民俗文化爱好者一起,在表演实践中传承中华优秀民俗文化,让乡亲们重新找回了过年的感觉,也让常年在外只有过年才回家的乡亲们感受到家乡的味道和温馨,增强了对故乡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锻炼了基层文艺队伍,培养了民间文艺人才。通过这次“百花争艳闹新春”群众文艺展演活动,我们发现农村不乏身怀一技之长的文艺爱好者。这些人热心于传统音乐和戏曲的传承工作,积极带头,热心组织当地群众进行教学和培训,并在这次活动中形成一支初具规模的基层群众文艺队伍。从而为今后积极服务当地群众,常态化吸引广大村民参与,为村民文化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平台,为村民农闲娱乐生活提供了方便。村民们认为,这些文艺队伍经常性的活动,还为那些平时较缺乏文化活动的农村增添了文化气息。可以说,这次“百花争艳闹新春”群众文艺展演活动,激活并培育了基层的文艺队伍,培养了一批接地气的文艺人才,对农村基层文艺的队伍建设和技能提升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增进了群众之间的人际交流,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广泛开展积极有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是加强群众社会交际活动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这次“百花争艳闹新春”群众文艺展演活动,上到八十多岁的老年人,下到年轻的“九零后”,都能积极参与进来。现代社会,邻里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人情关系渐趋冷漠,但这次群众文艺展演活动显然重新激发了村民之间的邻里之情。大家平时抽时间在一起排练,之后又一起比赛,还吸引了一批热心群众的围观,极大地增进了村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崇文尚乐”的新风俗取代了打牌喝酒、燃放烟花的旧风俗,给开发区带来和谐向上的文明新风气,成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
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虽然这次“百花争艳闹新春”群众文艺展演活动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从整个开发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的问题和不足。
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够高。从这次“百花争艳闹新春”群众文艺展演活动前期准备情况来看,尽管这次活动正赶上新春佳节,人员流动大,组织难度比较大,但归根到底还因为开始时一些群众参与这种“移风易俗”的基层文化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高。因此,需要进行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和文化引导,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基层文艺队伍的骨干力量相对不足。近年来,开发区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上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各村居的情况不平衡,其主要原因是各村居热心奉献且有一定组织领导才能的文艺骨干力量分布不平衡。有些村居的文艺骨干比较多,有的村居比较少,甚至没有,这直接影响到本村居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
基层群众文化服务设施设备相对落后。当前基层群众文化服务设施设备相对落后,一些基层的文化站处于闲置状态,且少数文化设施设备因为长期不进行维护,已经无法使用。究其原因,既有群众对基层文化活动不够重视,自己不愿投入资金的原因,也有活动资金不足,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文化活动设施设备建设的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深入开展好农村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对策思考
针对当前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应该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文章,激活农村基层文化活动,让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持续化、常态化,切实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文明、健康、和谐、活跃。
贴近基层实际,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农村基层文化活动,本质上是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所以,一切群众文化活动都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尽可能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以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作为基本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基层的文化工作者要不断更新观念,紧随时代潮流,在实践中不断开拓更多的文化活动平台,创新文化形式,丰富文化内容,创造出更多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且既有乡土气息又有时代气息的文化活动形式和文艺节目。
挖掘培养乡村文化人才,打造基层文艺骨干队伍。当今社会,人才的作用越来越大,基层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才。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关键在于挖掘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组建符合群众需要的文艺骨干力量。我们要充分发挥有经验、有热心的老艺人的领头作用,研究出台激励政策,吸引各村居在外的文艺骨干力量回乡开展“传帮带”工作。同时,要积极鼓励年轻人学习继承优秀的传统民俗民艺,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业余文艺队伍中来。对于基层的业余文艺骨干队伍,要加强管理和规范,建立相对完善的评价标准,定期开展文化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活动的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政府的支持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农村文化活动大都停留在民间自发组织、自我管理的层面上,专业水平、表演规模和影响力都有待加强,其主要原因是镇村两级组织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视不够。为了提高镇村基层组织对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视,也为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保证,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为宣传文化工作开辟渠道,为群众文化事业创造条件。要充分整合文化财政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申报项目等形式,保证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要促进民间资金的投入,建立财政投入和民间投入共同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持续增长机制。
总之,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离不开农村文化小康社会的建设。为此,需要立足农村基层,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大力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在建设文化小康社会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基层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让基层群众尽享文化改革发展的积极成果,让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梦”早日实现。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宣传部)
责编/肖晗题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