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既彰显了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体现了党的使命担当,更洋溢着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精神。

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就其重要性来看,它体现了党得以存在、发展的理论根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承继于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理论根基。离开了人民这一中心,党也就失去了其存在和发展的合法性。实际上,这一中心不仅指向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立场、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追寻、以人民实践为中心的历史动力、以人民评判为中心的发展尺度的根本实现,同时还包含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的理论内容,彰显出党特有的时代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已经成为这一时代内涵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最新体现。因此,只有将其作为党在新时代的一项重要使命,才能昭显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才能体现党存在和发展的理论根基,进而使中国共产党永葆其人民本质,跳出历史周期率。

就其必要性来看,它体现出党历史沿革的基本经验。所谓使命,既蕴涵着对实践条件的现实考量,又体现着对价值理想的深层指向。回顾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从其诞生伊始,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其存在和实践的价值意义始终都没有离开“人民”二字。从毛泽东强调的“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指明的“一切为了群众利益”,再到习近平坚守的“为人民谋幸福”,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政党使命和政党价值的时代内涵。新的时代,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为对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概括和深刻凝练。这要求全党不仅要有理论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操守,更要有实践中“以人民为中心”的自觉。离开了这一点,党也就抛弃了其生命宗旨,背离了其执政根基,丧失了其政治优势,这不仅是历史沿革的基本经验,更是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

就其紧要性来看,它体现着党实践探索的使命担当。问题是时代的号角,每个时代都面临其自身的时代任务。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时代的发展已经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的摆在全党面前,而只有合乎时代的潮流,顺应人民的意愿,才能紧紧抓住这一主要矛盾,切实地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都已发生深刻变化,要想应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进改革的纵深发展,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实履行党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新时代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精神实质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三者的内涵实质,是新时代民生目标的总体构架。获得感指的是建立在物质生活水平切实提高基础上的满足,这种满足不仅包括对收入、福利待遇提高,以及对衣、食、住、行等条件改善的切身感受,而且还包括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提升的亲身体会。幸福感强调的是在自身需要得到满足条件下产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不仅指在自身生活和工作中享有的诸如自尊和自豪等身心愉悦的精神状态,更是指在自我追寻和实现中得到的诸如社会认同和价值共鸣等欣喜快慰的心灵体验。安全感凸显的是一种渴望长期和长效稳定的心理诉求,这种心理诉求不仅体现着对当前现状没有后顾之忧的稳定预期,更体现着对未来健全社会保障和维持社会公平的殷切期待。三者的内涵建立在物质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是在满足人民物质富裕的同时对精神诉求的真切回应,体现出新时代民生目标的总体构架和对物质层面小康生活的现实超越。

三者的逻辑关系,是对新时代民生要求的具体深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共同依赖于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建构,它们之间具有自身有机统一和内在互动的逻辑关系。其中,提升获得感是前提,提升幸福感是核心,提升安全感是保障。只有在提升物质条件和精神文化生活获得感的基础上,才能提升自尊、自豪和自我实现的幸福感,才能拥有长期长效的安全感;只有提升了幸福感,才能使获得感扩大为社会的认同,才能产生对安全感的渴望;只有提升了安全感,才能使获得感和幸福感落到实处,才能保障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长期实现。三者之间动态衔接、良性运作的关系,不仅是对新时代民生建设总体水平的反映,更是对新时代民生建设具体要求的进一步深化。只有把握三者之间层层递进和有机互动的良性关系,才能筑牢新时代民生建设的坚实根基。

三者的目标指向,是对新时代民生质量的整体升华。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最终目标指向践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精神实质在于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这不仅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出场与在场的理论自觉,更反映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新时代的理论提升和实践诉求;不仅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民生逻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更昭示了其在新时代的执政价值、执政使命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这也是使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永葆始终如一的“以人民为中心”本色,使党在新的时空坐标上永系亘古不变的“以人民为中心”情怀,进而使党在新的实践探索中,实现民生建设整体水平由量变到质变的持续提升的不竭动力。

新时代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协同推进。

进一步增强人民中心理念是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新时代条件下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要以进一步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前提。实际上,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制度优越性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几代共产党人共同追寻的价值归宿,同时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辟新境界的深层动力。只有进一步增强这一理念,才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抵制资本逻辑对党“以人民为中心”本质的消解弱化,克服少数干部对党宗旨意识的消融淡化,防止执政权力对党“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消蚀异化,从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坚定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方向,加深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感,增强党“以人民为中心”的自觉,胜任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

推动五位一体布局发展是关键。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是建立在社会不断发展完善基础上的全面提升,这不仅涉及到纵向维度的比较,同时还指向横向维度的发展。由此,推动“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纵深发展,就成为党在新时代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关键着力点。因为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多维空间的协调发展,才能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由点到面、由量到质的不断提升。只有在新的时代潮流中实现社会发展多个维度的共同发展提升,才能打破现代化所造就的单向度人发展的时代困境,进而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的本质意蕴。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保障。党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与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分不开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这在客观上就需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从而为其提供根本的保障。因为只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深化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才能使党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执政意识,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增强自身的执政本领,才能使党永远与时代同步,永远与人民同行,进而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贯彻到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本文作者分别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编:李 懿 / 赵博艺

责任编辑:张盈盈
标签: 幸福感   安全感   时代   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