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文艺的传承变化是必然的。社会在发展变化,环境在变化,创造主体的“人”也在随时而变,虚设的传统生态和“活化石”式的保护,终究不会长久。古往今来,文艺无不遵循着在继承中创造的规律。在转化中发展,是传统文艺“现代转型”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创新 文艺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传统文艺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与传统文化同呼吸共命运
文艺的“传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是文艺界永恒的话题。时间流逝,时代变迁,发展变化是必然规律,产生于特定时空的文艺也处于生存发展的序列之中。纵向来看,所谓的“传统文艺”的内涵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中国传统文艺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与传统文化同呼吸共命运。中国传统文化是以超稳定结构著称于世的,但近代以来,却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猛烈撞击。由于中西两种文化模式和形态存在较大的不同,中国文化是在与西方文化既对立又融合的进程中不断发展的。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大致经过了四次大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后,中西文化发生了第一次大碰撞,促使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初,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全面而猛烈的撞击,最终爆发了“五四”运动。传统文化在这个历史的分水岭上发生了裂变,中国社会也由近代转向了现代。第三次发生在二十世纪80年代,在我国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下,外来文化卷土重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第四次文化嬗变大致自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至今,随着国家实力的发展,民族文化自信不断加强,传统文艺的传承保护不断得以深化。
对传统文艺的生存冲击最大的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以文学革命为契机,新文化运动又点燃了“戏剧改革”“美术革命”“音乐改良”的火炬。大多数传统文艺均受到了挑战:文学以白话文替代古文、西方文艺写作方法被硬搬到中国来;绘画崇尚引进西画而鄙视国画;戏剧偏向引进话剧、歌剧而不屑国戏。
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被工业化、城市化、城镇化所取代,传统文艺传承保护成为首要问题
传统文化的兴衰影响着社会进程和民族自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1世纪以来,文化自信的呼声渐高,传统文艺的重要性和传承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传统文艺的创作主体主要有两大部分:文人艺术和民间艺术。文人艺术属于当前艺术的主流,从事人群主要生活于现代都市,以学校和各种类型层次的文化机构为多,学历层次普遍较高。民间艺术的从事人群主要生活于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方式带有传统特色,学历层次普遍较低。民间艺术(或曰乡土艺术)是艺术的母体和民族文化之根,它体现着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文脉。由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从“乡土”到“混凝土”,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被工业化、城市化、城镇化所取代,民间文艺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传承保护成为首要问题。文人艺术和民间艺术都存在传承发展的问题。一方面,文人艺术由于“西化”现象突出,如何体现民族特色,比如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等,成为艺术界的主要话题。另一方面,由于“非遗”保护的参与,民间艺术如何传承一直争论不休。共性的传承方式大致归为三类:活态传承、博物馆式保护、现代转型。
“活态传承”几乎成为非遗保护的专有概念,它是指在传统文艺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护和传承,在创造主体生产生活过程当中,进行传承与发展的传承方式。“博物馆”式保护,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文字、音像、视频、原件展示的方式对传统文艺加以保护传承。“现代转型”则指以现代人的现代生活方式为基础,对传统文艺进行选择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也就是传统文艺的“现代化”问题。就传统文人艺术的传承来说,创造主体带有很强的自觉性。“活态传承”是创造主体在传统文艺产生的环境中进行传承保护,侧重于创造主体的传统修养和涵养;“博物馆式保护”偏重于继承与延续,而“现代转型”成为当代人表现当代生活的主要生存方式,是传统文艺为适应时代要求而进行的主动探索。在艺术界和学术界,本来同属“传统文艺”的文人艺术群体和民间艺术群体(主要为“非遗”传承人)似乎各行其道,很少有交集。一方面是高大上的主流艺术群体在探讨创变的“现代性”,一方面是岌岌可危的民间艺术群体苦于生计而推行“非遗”保护。
总体上看,传统文艺的传承变化是必然的。“活态传承”和“博物馆式保护”只是权宜之计。社会在发展变化,环境在变化,创造主体的“人”也在随时而变,虚设的传统生态和“活化石”式的保护,终究不会长久。古往今来,文艺无不遵循着在继承中创造的规律。可见,在转化中发展,是传统文艺“现代转型”的必然途径。
(作者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河北省书协副主席,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参考文献】
①李立:《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
责编/王妍卓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