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让隔代抚养回归慈孝之道

核心提示: 隔代抚养虽然有不足和弊端,却是富有生命力的抚养模式,不能轻易否定隔代抚养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隔代抚养中,我们要圆满的是两个道,即慈道和孝道。让隔代抚养回到爱子有道和孝亲有道的轨道上,才能使其焕发出可持续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摘要】隔代抚养虽然有不足和弊端,却是富有生命力的抚养模式,不能轻易否定隔代抚养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隔代抚养中,我们要圆满的是两个道,即慈道和孝道。让隔代抚养回到爱子有道和孝亲有道的轨道上,才能使其焕发出可持续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隔代抚养  教育  社会现象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隔代抚养是一种生命周期现象,自古不绝

隔代抚养是指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参与或者独立抚养孙辈的现象。隔代抚养是一种生命周期现象,和孩子的成长阶段有关,一般集中发生在孩子年幼需要大人照顾和上下学需要接送的阶段,也就是学龄前和小学阶段。

这种社会现象自古不绝,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流动大潮的兴起、家庭育幼功能和抚养观念的变革以及全面二孩时代的来临,使得隔代抚养问题更加引人关注。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前教育处的统计,北京市0—3岁的入托率只有12%,剩下的88%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是隔代抚养。在农村,这种情况更为普遍,70%以上的孩子都是隔代抚养。另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我国帮助子女照顾孩子的老年人比例达66.47%。2岁半以前的儿童,主要由祖父母照顾的占总数的60%到70%,其中有30%的儿童甚至是被放在祖父母家里抚养照顾。3岁以后,大部分儿童上幼儿园,祖父母直接抚养的比例会下降至40%左右。事实是,老年人已真正成为“带娃主力军”。

年轻父母把孩子托付给自己的父辈照看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职场竞争激烈,有了孩子,压力随之增加,工作忙无暇照顾孩子,减轻年轻父母的负担是隔代抚养最重要的因素;长辈们愿意为儿女带孩子,老人们通常没有太多自己的生活,生活的重心都在孩子身上,习惯以家为天下,空巢状态让他们觉得无聊,隔代抚养会让一些老人有“老有所用”的价值感和天伦之乐的亲情感;如果农村夫妻双双外出打工,留下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就会造成孩子抚育的“父母缺位”,需要祖辈来填补;因离婚、丧偶、再婚或夫妻两地分居,住房紧张或者抚养能力不济等情况的存在,也需要隔代抚养;年轻父母带孩子怕辛苦,或者缺少经验或希望享受二人世界,双方祖辈不放心也很无奈。现在年轻的父母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的自己本身就是没有长大的“孩子”,很多年轻父母从心理上都尚未与自己的父母“断奶”,缺乏生活经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依赖性强,等等。在上述种种情况下,将学龄前孩子交给祖辈照看是年轻父母最现实、最可靠的选择。   

隔代抚养存在诸多问题

尽管隔代抚养是当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这几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关于隔代抚养所产生的利与弊受到关注。特别是,一直以来各界对隔代抚养颇多诟病。概括起来说,一般认为这种抚养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其一,在无原则的溺爱下,孩子容易形成娇横任性或者胆小怯懦的两极性格。隔代抚养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通常所说的“隔代疼爱”现象。祖辈习惯于“重养轻教”,容易使得孩子的性格向两个极端发展。一方面,老人的放纵和迁就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例如,2017年初,广州花都区东镇一名15岁的女孩子因嫌奶奶唠叨,又不给零花钱,竟然将奶奶掐死。为掩盖罪行,她还纵火烧屋,然后逃跑。这一事件震惊了社会。究其原因,表面上看是唠叨,其实是教养的缺失。隔代抚养往往只是抚育,没有教育。另一方面,老人对孩子的过分关爱和过分保护,也会增加孩子的依赖性,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差,自卑孤僻,娇气胆小。

其二,隔代抚养的一大弊端是“重养轻教”。作为孩子的祖辈,在抚养的过程中一般会集中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出行平安上,老人们也明白孩子平安健康是可以问心无愧对儿女们有所交代的关键方面。

其三,代际之间在文化和观念上存在差距,而且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代沟逐渐扩大,“隔代抚养”可能无法胜任“隔代教育”,会使孩子的学习能力大打折扣。例如,一些老人没有文化,辅导不了孩子的学业,也影响到老人在孩子面前的权威。而且作为隔代人,祖辈在严格教育孙辈方面可能也会有所忌惮,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手中的“宝”,“代际倒置”“代际倾斜”现象非常普遍。

其四,“隔代亲”可能成为父母的心头之痛。如果系独立式的隔代抚养,那么长时间地让祖辈带养孩子,孩子自然会更喜欢依赖和亲近老人,而在感情上与亲生父母疏远,造成亲子隔阂。这一点在留守儿童群体中表现凸出。农村打工夫妇一年最多回家探亲几次,孩子与他们除了平时在电话里叫声爸爸妈妈,见了面反倒像陌生人,生分得很,话都不肯说。

其五,隔代抚养导致父母之爱的匮乏,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育。在祖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和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心理满足感大不一样。渴望与父母特别是母亲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结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即使老人将全部感情都倾注到孩子身上,依然取代不了爸爸妈妈特别是妈妈对孩子的情感哺育。父母之爱是孩子生命成长的“维生素”。

其六,对有些老人来说,隔代抚养是别无选择的被动行为,晚年生活质量堪忧。在某种意义上,隔代抚养是代际“盘剥”,表现在人力、财力和时间等诸多方面。长辈带孩子,是一种牺牲和奉献。隔代抚养是另一种形态的“隐性啃老”。现实中,虽然老年人在抚养新生代方面贡献良多,其价值却得不到肯定的现象也不少见,甚至老年人很容易陷入一种“吃力不讨好”的窘境中。

隔代抚养也可以一举多得

过去,人们更多关注的是“隔代抚养”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影响,而如今因为带娃倍感焦虑、“压力山大”的老年人也成了社会关注的对象。参与式的隔代抚养使得一些老年人被迫离开熟悉的生活场景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这种变化可能是一个痛苦的重新社会化的过程。老人们在陌生的城市很难找到新朋友,更难找到适合自己的消遣娱乐方式。繁重枯燥的带娃任务就成为了生活的全部内容,出现心理、情感、精神问题的老人数量增多并不令人意外。

由于隔代抚养时间和精力的挤占,老年人因此没有了自主自由的时间和生活,在“孩奴”的角色中苦苦挣扎。网络上类似“帮独生女儿三年带两娃,老妈累出抑郁症”的报道就是佐证。参与式隔代抚养还容易导致老俩口两地分居。譬如,一位奶奶本来在家中过着悠闲的日子,平时串串门、唠唠嗑、打打牌,自从儿媳妇怀孕生子,她便将老伴一个人留在家中,孤身一人从老家来到城市帮忙带孙女。儿子、儿媳工作忙,她既要看孩子又要做家务,每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晚上还要带孙女睡觉,需要经常起夜哄孩子,白天时刻需要小心翼翼,生怕出什么问题,累得有些神经衰弱。此外,挥之不去、难以摆脱的还有心理上的疲惫和精神上的孤独。

“隔代抚养”利与弊不能一概而论。只要注意方式方法,“隔代抚养”也可以一举多得、促进代际团结,让父母有闲暇,孩子有进步,老人有寄托,彼此各得其所,分工默契,成为共建共融共享的和谐幸福之家。不少有知识、修养良好、人生阅历丰富、懂得科学育幼方式的老人对孙辈的教育也很成功。祖辈只会宠坏孙辈的说法不符合事实,并非所有祖辈都溺爱孙辈。隔代的祖辈比父母更经常鼓励孩子,给他们充分的选择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对他们总是有求必应,恰恰是这种“宽容”甚至“纵容”可能反倒有助于孩子天赋才华的自由发展。无论是参与式隔代抚养还是独立式隔代抚养,上下辈之间彼此的尊重、沟通、分工和合作对于如何带好孩子可能更重要。

只要圆满慈孝之道,隔代抚养就是皆大欢喜的事

在现实社会,很多家庭难以放弃隔代抚养这种方式,隔代抚养该何去何从?讨论这个问题既不能以孩子为本位,也不能以老人为本位,恐怕方方面面的利益和诉求都要考虑到,归结起来,就是以人为本而且要维护好家庭人口生态的平衡。就隔代抚养的问题而言,主要是“慈道有缺”和“孝道有亏”两大问题。只要圆满慈孝之道,隔代抚养就是皆大欢喜的事。

“慈道有缺”是指养教失当、养教有过。祖辈和父母各有角色和责任,需要明确各自的边界,才能和谐共生。“孝道有亏”是说中间那代人应该承担起养老育幼的双重责任,不能无视老年父母的功劳甚至将老人当做下人呼来喝去。隔代抚养的同时其实也有一个代际反哺、隔代尊老的赡养需求,但我们常常将这一点忽视了。中国需要向国外学习建立祖父母节,加强代际团结。

同时应该看到,抚养与教育是不可分割的,身体的成长必然伴随心灵的成长。现实情况是,隔代抚养利弊互见、独木难支,我们需要以隔代抚养之优补亲子抚养之缺,同时扬隔代抚养之长克隔代抚养之短,以亲子教育之长济隔代教育之短。

首先,隔代抚养模式的存在有其现实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这是一种让年轻父母放心、安心、宽心的可靠家庭抚养模式。二孩时代到底谁来带娃的问题,既已成为年轻家庭的困扰,更成为整个社会需要面对的现实难题。年轻父母比较忙、父母角色缺位这是社会转型期不争的事实,老人们介入隔代抚养客观上发挥了补位的作用,是家庭资源优化组合以应对育幼压力的理性反应。甚至可以说,没有老人对家庭育幼的无私奉献,国家收获的年轻人口红利就不会这么丰厚。

全面二孩新政实施以来远没有达到预期成效,许多年轻家庭并没有生育二胎的打算,究其原因,除了生育二孩的高成本外,还与生娃后没有人带孩子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恰恰与没有老年人力资源支持的隔代抚养有关。很多长辈认为,看一个孩子再苦再累都能克服,硬着头皮也要尽到长辈的责任,如果再有第二个孩子,自己则“带不动了”。所以“心里虽然愿意要二胎,毕竟现在一个孩子太孤单了,但是我们也不敢劝说了,生了实在是带不动”。只有在家国天下的格局中,我们才能理解看似微观的隔代抚养的宏大价值。此为“以隔代抚养之优补亲子抚养之缺”。

其次,隔代抚养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隔代的事实,而在于分寸的把握。一方面,要鼓励年轻的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量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尤其在儿童出生的前三年,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对于孩子的人格成长至关重要。与此同时,父母最好不要只在周末或节假日将孩子接到身边。即便再辛苦,抚养教育孩子也是应尽的责任,不能让父母的角色缺位。另一方面,父母的角色应该还给孩子真正的父母。老年人在帮助儿女照顾孙儿的同时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培养自己晚年的其他兴趣爱好。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各尽其责的代际抚养关系中健康成长。此为“扬隔代抚养之长克隔代抚养之短”。

再次,作为父母,毕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不能放弃抚养特别是教育的责任。考虑到代沟的客观存在,所以父母的桥梁角色就特别重要,可以弥合祖辈和孙辈在社会学习中的差距。此为“以亲子教育之长济隔代教育之短” 。

隔代抚养虽然有不足和弊端,却是富有生命力的抚养模式。不能轻易否定隔代抚养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要区分参与式的隔代抚养(父母在孩子身边)和独立式的隔代抚养(父母不在孩子身边),挑战更大的是后者。所以,从家庭内部而言,增加参与式隔代抚养模式的权重是一个方向。就参与式隔代抚养模式而言,父母参与式还是老人参与式也有区别。完善父母主导、老人参与的隔代抚养模式又是一个方向。

此外,隔代抚养面临的问题也说明了家庭育幼的功能和养老的功能一样在弱化和式微。国家和政府要关注这种到家庭功能的变迁,通过家庭友好的社会公共政策予以回应。在隔代抚养中,我们要圆满的是两个道,即慈道和孝道。从目前的情形看,应该注意的是,不能光讲慈道而无视孝道。让隔代抚养回到爱子有道和孝亲有道的轨道上,才能使其焕发出可持续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为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

【参考文献】

①《中国隔代抚养率为何全球最高》,人民论坛网,2016年2月11日。

责编/潘丽莉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宋睿宸]
标签: 慈孝